1.以端午节假期生活为内容写一篇作文题目
包粽子
今天,妈妈从冰箱里拿出了昨天在奶奶家打得粽叶,说要包粽子给我吃。我一听,高兴极了,连忙说:“妈妈,我也和你学包粽子吧。”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妈妈先把粽叶放到锅里煮上,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有糯米、大枣、还有花生米。妈妈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泡了起来。不一会儿,粽叶就煮好了,妈妈又用清水把粽叶洗了一遍,也放到清水里泡了起来,看着煮好的粽叶,我不禁好奇的问:“妈妈,粽叶为什么要煮一下呢?”妈妈说:“煮了粽叶会软一点,包起来不容易破,要好包一些。”原来是为了包粽子的时候好包,我还以为是要用熟的粽叶呢。我又帮妈妈拿来了绑粽叶的勒草,就开始包粽子了。
妈妈先把四、五片粽叶稍稍重叠平放在一起,然后再把它拿在手里,卷成圆锥状,再向里边放上准备好的糯米、大枣和花生米,再用余下的粽叶把口封住,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出来了。然后,还要用勒草把粽子紧紧地绑住,如果绑不紧,放在锅里煮的时候米就会溢出来的。
我看妈妈包得挺简单的,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动起手来。谁知,看和做不是一回事,不是粽叶没有叠好,就是装的米多了包不上口。这才知道,看花容易绣花难,我连忙虚心地向妈妈请教起来。经过了妈妈的悉心指导,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
看着我包的那几个奇形怪状的粽子,我和妈妈都大笑起来。但是我的心里挺高兴的,因为这是我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它的味道一定是很鲜美的
2.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这“端午节”有个来历,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因为反对妥协,主张联齐抗秦,受到楚国权臣的打击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顷襄王的贬谪和放逐。屈原离开郢都以后,沿长江东下,踽踽独行,颜色憔悴,披着长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黑白混淆,忠奸颠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内心的愤怒,一面大声呵斥吟诵,一面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在石壁上写下一篇奇绝千古的《天问》。
他深知自已无法同现实调和,最后自投于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当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爱戴屈原,生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投下一种用棕叶包米的东西—棕子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
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来纪念屈原。 今天正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闻到浓浓的棕子清香,于是赶紧洗濑,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
我想:为什么象屈原这样的忠臣要被放逐,还要遭到坏人的打击和陷害,那些奸臣为什么不会考虑国家会不会被人家吞并掉,总有一天,国家肯定要栽在他们的手里,还有那个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个忠臣呢,真是笨。虽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点不影响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后要学习屈原,一定要做一个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 今年的端午节 过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姐姐已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了。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姐姐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再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说的步骤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馅哦!我在糯米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
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的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
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绳子解开,正想把叶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烫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来。
我吹着吹着,把让热气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将叶子掀开,吃起了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来——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间,包着一团鲜汁可口的肉馅,放入口中,不油不腻,又有嚼劲,感觉太好了!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了,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一阵微雨,驱散了初夏的暑气,刚割过的草地清香浓郁,取代了凋零的春花,大女儿放假回来,一听说端午节到了,就撒着娇说,妈妈做的粽子最好吃。
我没有想到,在美国出生的女儿居然还记得中国的这个传统,更吃惊地听着她说起屈大夫和《离骚》,并为他的遭遇遗憾感慨。 女儿们小的时候,为了让她们吃中餐、学中文、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费了脑筋。
直到现在,大女儿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在中国餐馆要汉堡包的笑话,不管当家长的怎么努力,每周一次的中文学校最终没有坚持下去,女儿们只能使用一些最简单的中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懂事以后,才开始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大女儿上了大学,反而在学校选修了中文课,经常在电话里向妈妈请教中文知识,回家不用我们提醒,也尽量用中文交谈,只是毕竟年龄大了些,不如小时候接受的快。唉,早知如今,何不当初多下些功夫。
在北美生活了二十多年,时常忘记这些农历节日,更没有时间整治这些复杂的饭食,真难得女儿还会想起粽子。眼看她大学就要毕业了,以后回家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少,没有什么机会吃妈妈做的饭了,自然要想法满足她的要求。
好在这些应时的商品中国店里都能买到,大包小包的提回来,一边和女儿聊着端午节的来历,说着包粽子、缠香包、划龙船的传统,一边教她处理这些材料。一大扎干竹叶,要先洗干净,再用滚烫的水浸泡过夜。
虽说煮一下会更省事,可是那股清香就会淡薄了。叶子上的硬蒂要一片片地剪去,免得把叶片扎破漏米。
一大锅圆鼓鼓的糯米用温水泡上,时间要稍微长一些。如果是细细的长糯米,不泡也可以直接使用,但是不如圆米那么香甜。
里边的配料就稍微麻烦一些,小女儿爱吃甜的,大女儿爱吃咸的。我们就走了中庸之道,选用了去皮绿豆,栗子,腊肉和咸鸭蛋黄。
腊肉选瘦的,蛋黄少放点,怕的是胆固醇太高,健康更要紧。拌了绿豆的糯米里不加酱油和盐巴,只把腊肉和蛋黄放在中间,这么一来,中间沾了肉汁的有咸味,边边角角的仍然可以蘸糖吃,可甜可咸,一粽两吃,成全了懒人。
东西准备好了,女儿们一起动手,连玩带帮忙,包出来的粽子就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长有的扁,有三角有圆柱。不过,她们虽然初出茅庐,还是比我第一次包出来的粽子好得多。
那。
3.求一篇过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要贴近生活
老人们说,端午节是门前悬挂的艾草,菖蒲,可以驱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们说,端午节是河上的一条条龙舟,可以尽情展示自己;小孩子们说,端午节是腰上挂着的一个个香袋,每一个都装有一个童趣的心。只要拥有过她的人,哪怕只听过她的故事,都会有刻骨铭心的感觉,我又岂能例外。
端午节是我们这块神州大地上的一个传统节日。到了那时,可热闹了!人人门前悬上艾草,挂上钟馗,有的地方还有赛龙舟,但这些还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欢吃粽子,爸爸对我说,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投江殉国。我想,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支柱,屈原精神的伟大,在于他心忧天下,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叶。妈妈对我说,箬叶要到山上采,山上会有箬叶树,我和伙伴们,大人们一块儿去采箬叶,山上有人工栽种的箬叶树,所以我们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行了。我每次都会与伙伴们竞赛,看谁采的多。箬叶采回家后,还得用剪刀剪去箬叶的两端,放在水里泡个一天半会儿的,才能包!有了箬叶还不行,还得有糯米和馅料,我家是吃荤的,所以当然是去买肉了!
肉买来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欠"妈妈"这阵东风了!妈妈包粽子前,当然要先把糯米搅匀,再依次放下三勺盐,两勺酱油,两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着,才可以包。妈妈把箬叶折成三角形,流下一个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馅儿,然后又把糯米添满,再将箬叶包在糯米上,用线一绑,就形成了一个枕头形。我看着妈妈做了许久,做得糯米没了,馅料空了,才停下来。停下来后,我望着一个个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着妈妈快点煮几个,可妈妈说,一时半会儿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着都直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妈妈一定要我先出去玩会儿,我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去。来到街上,我见到许多伙伴也在街上,我一问才知道,他(她)们也和我一样,都是被妈妈"赶"出来的。我们各自说着想象中自家的粽子应该是多么多么的好吃!
过了一会儿,我们各自怀着满腔喜悦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飞一般跑回家,一到门前就闻到了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味,马上跑到厨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劳抛到九霄云外了。我一看盘中正冒香气和热气的粽子,也不管烫不烫,随手抓起一个,还真烫,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这只手,一下子把粽子抛到那只手,一下子又这只手抓抓,一下子又那只手挠挠,可我毕竟是皮肉之躯,太烫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来,再用小刀将粽子切开,一下子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我馋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无穷!我马上跑到街上,一会儿跑到这家,一会儿跑出那家,一会儿又蹦进了另一家,相互品尝着,各自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不会变。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越来越旺盛……
4.我们的节日――端午作文500字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节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晚上还要艾蒿水洗澡,除尘去秽。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5.端午节作文500字
今年的5月31日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他们都有共同的想法,去帮助关爱这些受灾的人们。
你看,捐款处的队伍排得像条长龙,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捧着压岁钱罐的孩子。一个老汉走来,他的衣服又脏又破,走路颤颤巍巍。当他从口袋里掏出钱时,人们惊呆了。一枚枚硬币,一张张破皱的纸币,一共一百零五元。他是一个乞讨者,这钱不知他攒了多长时间。这钱他完全可以在饥饿时买个馒头充充饥, 这时他也可以在严寒买件衣服来抵挡。可他却毫不犹豫全部捐了出来,也许这是他的全部家当。
在这个大地震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部分。
灾难虽然无情,却打不垮我们,我们被爱这巨大的力量紧紧团结在一起,希望就在前方。
6.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终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妈妈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洗好粽子叶,准备开始包粽子。
我从来没包过粽子,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妈妈说:“行,包粽子挺好学的,但是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得耐心点儿。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我跟着妈妈做,把粽子叶叠成一个漏斗。
“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满。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两颗小红枣。”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然后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把粽子绑紧。”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很“调皮”,就是不听我的话,“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紧时,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气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尽管形状看起来不是很美观,但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个了。
下一步,开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齐地摆在锅里,把锅帘压在粽子上面,再往锅帘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顺着锅边倒进去,大火煮40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
到了端午节这天早上,妈妈给我系上了五彩线,还嘱咐我不要随便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时才能扔掉。妈妈还告诉我了五彩线的来历,它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伏鬼怪,带走一切疾病。我们还在门口插上艾草,挂上纸葫芦,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早上忙完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终于登场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软又黏,好吃极了。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7.端午节放假三天作文 500字
一年中的节日,我最喜欢的要数端午节了。
每到端午节,我总要起个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气四溢的一个早晨。清晨的空气格外的清新,满街都是卖香草的农人,推车的、挑担的……他们带来了许多还沾着露水的香草:艾草、菖蒲、紫苏、薄荷、灯心草、车轮叶……他们还带来了一些香花:栀子花、石榴花、玫瑰花、月季花……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这些花草的香味,流连于其间,不光是嗅觉,几乎所有的感官都兴奋起来,让人的心情不能不美好起来。
花上不足一元钱,买上几把香草回来,插在门上,搁在窗台上;再买几枝香花,养在花瓶里,一下子满室清香,神清气爽。家家都是这样,你走在院子里、楼道里,满是浓浓的艾草味、菖蒲味,让人闻不够……
大街小巷卖香囊的小摊也常引人驻足。一个个香囊缝制精巧,造型奇特。你买一个小老鼠的,他买一个小兔子的,挂在孩子的身上,也送给孩子了许多美好的念想。
家家粽子飘香。大大小小的粽子、各种口味的粽子一笼一笼出锅,那种香味真是诱人。剥一个沾满蜂蜜,满口满心都流动着甜蜜。
鼻子、耳朵、额头抹上雄黄酒。因为有着特别的意义,那雄黄、独头蒜泡成的酒在这个节日里也不再令人讨厌了,似乎也成了香醇美酒。
一切一切,都因为这个节日而美好起来。这是个飘香的节日,不仅仅空气中流动着香气,似乎连带着人和各种事物都“香”了起来。
这是大诗人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那个朝饮晨露、赞美香草、行洁志廉的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一个拒绝邪毒,崇尚高洁的节日;这是一个飘香的节日!
8.一篇500字左右的端午节的作文
一阵微雨,驱散了初夏的暑气,刚割过的草地清香浓郁,取代了凋零的春花,大女儿放假回来,一听说端午节到了,就撒着娇说,妈妈做的粽子最好吃。
我没有想到,在美国出生的女儿居然还记得中国的这个传统,更吃惊地听着她说起屈大夫和《离骚》,并为他的遭遇遗憾感慨。 女儿们小的时候,为了让她们吃中餐、学中文、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费了脑筋。
直到现在,大女儿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在中国餐馆要汉堡包的笑话,不管当家长的怎么努力,每周一次的中文学校最终没有坚持下去,女儿们只能使用一些最简单的中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懂事以后,才开始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大女儿上了大学,反而在学校选修了中文课,经常在电话里向妈妈请教中文知识,回家不用我们提醒,也尽量用中文交谈,只是毕竟年龄大了些,不如小时候接受的快。唉,早知如今,何不当初多下些功夫。
在北美生活了二十多年,时常忘记这些农历节日,更没有时间整治这些复杂的饭食,真难得女儿还会想起粽子。眼看她大学就要毕业了,以后回家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少,没有什么机会吃妈妈做的饭了,自然要想法满足她的要求。
好在这些应时的商品中国店里都能买到,大包小包的提回来,一边和女儿聊着端午节的来历,说着包粽子、缠香包、划龙船的传统,一边教她处理这些材料。一大扎干竹叶,要先洗干净,再用滚烫的水浸泡过夜。
虽说煮一下会更省事,可是那股清香就会淡薄了。叶子上的硬蒂要一片片地剪去,免得把叶片扎破漏米。
一大锅圆鼓鼓的糯米用温水泡上,时间要稍微长一些。如果是细细的长糯米,不泡也可以直接使用,但是不如圆米那么香甜。
里边的配料就稍微麻烦一些,小女儿爱吃甜的,大女儿爱吃咸的。我们就走了中庸之道,选用了去皮绿豆,栗子,腊肉和咸鸭蛋黄。
腊肉选瘦的,蛋黄少放点,怕的是胆固醇太高,健康更要紧。拌了绿豆的糯米里不加酱油和盐巴,只把腊肉和蛋黄放在中间,这么一来,中间沾了肉汁的有咸味,边边角角的仍然可以蘸糖吃,可甜可咸,一粽两吃,成全了懒人。
东西准备好了,女儿们一起动手,连玩带帮忙,包出来的粽子就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长有的扁,有三角有圆柱。不过,她们虽然初出茅庐,还是比我第一次包出来的粽子好得多。
那是四十年前的事情,家里请了个南方的阿姨,端午节的前一天,她兴致勃勃地买了苇叶和糯米回来包粽子。那种新鲜的叶子,洗洗就可以使用。
她手指灵巧地把两张苇叶拼在一起,折出个园三角,把泡好的糯米装进去,用根尖尖的筷子捣实,再怎么一转两折,拿节线绳拦腰一捆,就成了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 我看着有趣,也上前帮忙。
谁知那苇叶又细又短,怎么也摆弄不到一起,手指一动,装进去的糯米唰一下就跑了出去。我还没生气呢,苇叶反而发了火,把我的小手划破了。
我噘着小嘴直瞪眼,还是阿姨有耐心,把着手教了我半天才包了起来。虽然用了一把线绳,左缠右绑的就象怕它逃跑了,总也算是个粽子。
第二天,门口挂了两把艾叶,桌上斟了几杯雄黄酒,一家人团团坐下吃粽子。妈妈给我们讲了端午的来历,君昏国弱,天无白日,是非不辨,贤士遭殃。
妈妈说着,时而悲伤,时而叹息。可是我小小的年纪,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迷上了阿姨买回来的小香包。
那些香包从大到小的几个串在一起,大的不到两寸,小的象个大姆指,菱角似的形状,里边装着喷了酒的香草,外边用五颜六色的花丝线缠出图案,淡淡的清香四溢。阿姨说,把它们带在身上挂在家里,可以驱恶避邪。
我爱不释手,比着样子学着做,先用旧报纸折出型状,没有花丝线,就用白棉线缠绕。缠了拆,拆了缠,反反复复好几次,虽然没有颜色,可总算缠出了那个模样。
可惜的是,小小香包并不能驱除邪恶。一场红色大风暴接踵而来,全家人再也没有机会聚在一起过节。
满天下乌烟瘴气,谁还有闲情逸趣去包粽子,谁还相信香包可以消灾避难,又有谁还敢搞四旧去纪念屈原!那种时代,倘若他还在世,只怕汨罗江里又多出一条冤魂。 天地旋转,日月轮回,我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京城,又糊里糊涂地飞越大洋,在异国他乡安了家。
结婚不久的一个端午,老公突然提起粽子。我一时兴起,想显示一下主厨的本领,就到中国店买了材料。
可是动起手来才发现困难重重,那些飘洋过海而来的粽叶,比新鲜的难办多了,无论苇叶竹叶都不肯轻易就范,泡了很久还是很容易折断破裂。费了好大劲儿煮出一锅粽子,呆老公并不领情,夸耀着说还是家乡的粽子好吃。
既然乡情难慰,乡愁难解,我又何必劳神费力,也就很久没再尝试过。 那年领着孩子回国探亲,正巧碰上端午节,和妈妈嫂嫂妹妹们一起,一边聊天儿一边包粽子,温馨和睦,其乐融融,那粽子也格外香甜。
女儿和我小时候一样,在一边凑热闹,也同样爱上了那些花花绿绿清香四溢的香包。妈妈说,这喜好大概是她的遗传,因为她小时候也喜欢这些小玩意儿。
我买了些花丝线,找了些硬纸条,按照童年的记忆教女儿。五颜六色地挂了几串,却总觉得哪里不足。
仔细一想,原来是没有香草。虽然那种馨香无法驱恶避邪,却仍然让人心旷神怡,没有香。
9.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00字左右)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
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
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
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
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
.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
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
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
威风,震撼。
.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
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2009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动的心去迎接你。
10.端午节的作文400~500字左右
历史悠久的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而我最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那天,有些地方的人们挂菖蒲,艾草,据说可以驱除蚊子等害虫。端午节必不可缺的就是包粽子,有糯米粽子,赤豆粽子,还有火腿粽子等等。
记得一年端午,我们家自己包粽子,我也参与了一回。可惜技术水平实在不高只好做旁观者了。
看着妈妈熟练的动作,心里真是有佩服又羡慕。粽子包好了就可以下水煮,随着开水沸腾而冒出来的水蒸气飘荡在房间,让房间充满了竹叶和糯米特有的清香。
馋的我直流口水。粽子一出锅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去拿了,妈妈在一旁直笑我是个小馋猫,但还是帮我把粽子剥开,蘸了白糖给我吃。
还告诉我,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原来是古时候人们为了不让鱼儿吃因为爱国而投江的屈原的尸体,而把粽子扔进了江中。听着妈妈的讲述,我不知不觉又吃了一个粽子,觉得好甜好甜。
几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节奏加快了,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还是没有改变,只是现在的粽子都是直接从市场上买来的方便并且选择的品种也多。但是吃着粽子总是怀念那一年满屋子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