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识字技巧教育的心得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识字技巧教育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识字技巧教育心得
幼儿时期该不该识字?一度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专家们一再强调,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承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且3岁左右又称为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和敏感期,这一时期的教育不论是对孩子识字习惯的养成,还是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4月22日,合肥肖邦音乐学校就针对幼儿识字家长常存在的一些误区,邀请了有关专家、老师及家长们进行了座谈。
不能量化,应以启发兴趣为主
一些家长将孩子会识多少字,会背几首诗,作为衡量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从而造成了一些学校为了招揽生源,附和家长的心态,盲目对孩子进行施压教学,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许本来很容易掌握的知识,孩子却不愿意去学习,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合肥学院鲁世休教授说,成人可以做他(她)不愿意做的事,但孩子做事通常都是无意性的,这就需要家长从兴趣入手正确引导孩子去学习。芮鑫钥小朋友家长说,“以前我常用一种枯燥无味的形式教孩子识字,结果孩子非常反感。后来我送孩子到直映认字培训班学习后,老师在每个词上配上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用图来提示词语的读音、词语的意思。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我惊奇的发现,孩子开始自己主动识字了,并且能够阅读一些简单的书籍。”
提前识字,与上小学没有冲突
“如果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就认识了上百、上千个汉字!那么等到孩子上小学后,看到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就有可能会出现骄傲、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程女士担忧的说道。科大附小从教多年的杨咏梅老师说,提前识字和小学里的教学内容不会产生冲突,因为幼儿园里的识字是让孩子学会读,掌握发音。而小学里的识字,是要求孩子会写,掌握写字的规范及结构。杨老师认为,提前识字还有另一个好处,可以缓冲幼、小衔接的压力。在幼儿园里孩子大多以玩为主,进入小学后有了学习任务,他们多少会产生心理压力,此时如果他们碰到自己已经会的知识,老师再适当的加以表扬,那么对孩子今后的学习都会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教婴儿识字,并不等于对牛弹琴大多数年轻的家长都会经常对着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反复地念着“爸爸、妈妈”,所以当孩子刚开口说话时,总是先蹦出这两个词。这并不是孩子天生具有的能力,而是家长在不知不觉中灌输的。鲁世秀教授说,婴儿也具备识字的能力,只要家长有耐心,反复地用行为和语言来刺激婴儿的视觉和听觉神经,例如“青蛙”家长可以边念,边做动作,让孩子对事物有个初步的认识。时间长了,婴儿虽然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但是当你说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她)能指给你看或者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直映高速认字办学机构的韦老师说,儿童的思维就是以图形记忆,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观察事物就像照相机一样直接摄入,即直映。
孩子提问时,不要经常说不知道遥遥今年4岁,他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经常起早贪黑,很少有时间能与遥遥进行沟通,有一天,遥遥的妈妈刚下班回到家,正准备做晚饭。遥遥拿着一个不认识的字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她的妈妈急着要做饭,还没来得急看清什么字,就随口说了一句“不知道!”对此,杨咏梅老师认为,孩子很小的时候,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当孩子向家长提出问题时,家长千万不要像遥遥妈妈那样,因为工作忙,而敷衍了事地回答,这样不仅对孩子是一种打击,同时也会降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书本中找答案。
幼儿园中如何开展幼儿前识字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是幼儿识字活动的帮助者和支持者,识字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创设一个积极的识字环境吸引幼儿的的兴趣呢,通过这几年的操作与实践,把我们幼儿园的一点经验与做法与大家共享.
1、充分利用墙饰。
把墙饰和文字结合起来。如在每个教室的门口贴上相应的班级牌,便于幼儿认读;给活动室内的物品贴上相应的汉字,如:“电视机”“钢琴”“桌子”等;把写有幼儿姓名的字卡,分别请幼儿贴在自己的座位处;活动区名称也用汉字表示,如:“手工区”“阅读区”“表演区”等;在活动区的.墙上挂上常见的汉字,使幼儿在学习和交往中认读身边的文字。 在教室里尽量地提供一些真实的材料,能够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把幼儿的作品、讲述的故事片让家长记录下来,,贴在教室中的幼儿能够容易看到的地方,孩子们对自己讲述的东西很感兴趣,并乐于读给同伴听,从而使幼儿自然地进行阅读,教室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既满足了幼儿的自信心,又激励了幼儿的识字欲望。
2.在活动区中提供适当的识字材料
我们在活动区里放置了各种阅读材料,让幼儿自由取拿、阅读、进行有关阅读的各种书籍和卡片。并布置一个小舞台,让幼儿向同伴们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
3、把识字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首先在谈话中认识汉字.把幼儿的原始谈话记录下来念给孩子听;把幼儿画好的画编成故事后教师把它写在图画的边上一边指着字,一边读给孩子听,使孩子知道文字记录的功能,对文字产生兴趣.其次是在欣赏和阅读活动中认识汉字。例如在餐前听教师读故事;在餐后进行阅读;在学习的回忆时间后阅读;在离园时间阅读等。教师为全体幼儿准备相同的图书,让幼儿阅读。教师可以请全体幼儿一起指读,也可请小组的幼儿讲述画面内容,也可请个别识字较多的幼儿朗读某一页的故事内容。在进行指读的图书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文字大、故事短小,情节吸引幼儿兴趣、色彩柔和的。
4.每天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时间来认识汉字。
学习语言是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中,幼儿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交谈,或围绕主题,或自由的交谈都是幼儿运用语言的最好时机。餐后、区域活动时都是幼儿进行自由交流的最好时间。
5.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认识汉字。
如活动主题、人物名称可以出示相应的汉字。在讲述 “春天的电话”中就可以出示“春天的电话”“小花蛇”“小青蛙 ”等;科学活动中的名词术语“磁铁”;社会活动中的常用语汇“谢谢”“对不起”;健康活动中的一些专用名词、口令;艺术活动中的活动名称、曲名,如“打击乐”“小熊过桥”等;手工名“灯笼”、画画名“快乐的新年”等。在讲“狼和小羊”的故事时,我们把狼字写在黑板上,让幼儿认。教儿歌“小图书”时我把“图书”二字写出来教幼儿认。这样边学儿歌边学字,字认识了,儿歌也记下了。教幼儿“分苹果”儿歌时让幼儿表演,幼儿在情境中认识了“分”“奶”等字,而且对幼儿进行了品德教育,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汉字,幼儿没有负担,不感到单调、枯燥乏味,而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音乐活动中学习歌表演《学习解放军》,教师便教幼儿认识“解放军”三个字。幼儿拉圆圈时,教师便教幼儿“圈”字,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边玩边学到了字。
4、游戏是幼儿识字活动的最好形式
识字活动一定要和游戏活动相结合,才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产生对学习的热情,才能成为最有效的学习。老师可根据幼儿“贪玩”、“好奇”和“爱动”的特点,结合幼儿爱游戏的特性,进行识字教育,激发幼儿的识字兴趣,使幼儿在说、猜、做、比等生动活泼的游戏中,轻松、喜悦、自在、愉快、高效地识字。在识字活动中,充分注重游戏的参与性。例如,“摸箱”游戏,目标是复习巩固所认识的字,并学习组句或一句话,把字卡放在箱里,幼儿来摸,每摸出一个自己念念是什么字。“园”幼儿说“幼儿园的园”、“公园的园”,答对了给一个小红花当奖励,答错了,在大家的帮助下重复一遍,也能得到奖励。幼儿都能参与进来,都很兴奋。每次都争着要来表演…… 又如以“开飞机”的游戏为例,在幼儿身上,挂上姓名的××号飞机的字卡,再按幼儿个子的大小,分别在字卡上写上大、中或小,然后选出一位幼儿当指挥,挂上写有指挥的字卡,又在游戏场地的树杆或事物处,挂上××飞机场的字条,再后由指挥拿出起飞的字卡,命令飞机起飞,于是扮演开飞机的幼儿,一个个地做起飞机起飞的模样,数分钟后,指挥又拿出降落的字卡,命令飞机在飞机场降落,接着挂有检修员、加油员字卡的幼儿,纷纷前去检修和加油,同时老师请幼儿指读字卡和字条,强化幼儿对汉字的记忆。如此地多次反复,循序渐进,随着游戏类型和内容的增多,幼儿识字越来越多,并始终保持了学习的兴趣。
5、开展系列早期阅读活动,帮助幼儿系统了解汉字的构造规律
3~6岁的幼儿正是一群兴趣广泛、精力旺盛的小家伙,而阅读正好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把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幼儿在阅读中识字是事半功倍的,因为它不会像单独学生字那样使幼儿感觉到枯燥和困难,反而能使其充满兴趣和信心。专家认为教儿童识字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尽早阅读”,儿童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好。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儿童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同一个优秀的老师谈话;学习一篇好文章,就等于上一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让儿童尽早学会阅读,就等于给儿童增加了一双自己获得知识的眼睛,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其智力,培养非智力因素,同时还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见,让孩子学会自己阅读,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益的。
教师要利用和创设积极的识字环境、提供认读条件,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在活动中努力做到没任务、没指标、不强求、不攀比,让孩子越来越喜欢认读,为孩子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