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可以简陋但不可以粗糙作文怎么立意
独自一人走在山间小道上,戴上耳机,感觉风吹过,一切都是那么自在。
风掠过路边的草,它们在风中摆动,更显绿意,在它们的映衬下,那几朵野花显得更加婀娜妖艳,我顿悟,生活原来是绿色的。原来是如此鲜活蓬勃。
从宁静的山林来到嘈杂的都市,一切都是如此新鲜,道路上车水马龙,街边商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于是我长叹一声道:“生活原来是彩色的,原来是如此忙碌的,” 我跟在人群后来到人才交易市场,目视一位位壮志青年含恨离去,一位位无能青年,只因他们父母可一手遮天,或是学会应付官场(拍马屁)而得到重用,我唉叹一声默念到:“生活原来是黑白色调,原来是如此只重财权,不重真识才学。”所以生活又是充满虚伪的。
来到球场,抱着篮球,眼睛呆呆的注视着篮筐,高高跳起,对着篮筐将球投出,在耀眼的阳光照耀下,篮球显得光彩夺目,但球却稍稍偏出,望着篮球缓缓的滚出场地,我转过身,对着太阳高声喊道:“原来生活如此冷酷无情,对任何人都只给一次机会,错过了,就会懊悔一生,抓住了,就会终生受益。" 不知怎的,一人径直走到车站,车下一对对难舍难分的亲人,或搂或抱,谁都不愿提到分离之事,以免勾起他人伤痛,但在分离时,还是难免留下一两滴眼泪,那生活的滋味就蕴藏在这几点真情的泪珠中,生活走过的足迹就是那道道泪痕,生活让人在悲伤后重现微笑,即使那是装出来的,那也等于是最善意的伪装,因为谁都不希望在分离时太过悲伤。
来到自己的书桌前,看着眼前的书本发呆,“又在想啥呢?还不好好学,眼看中考就到了,你怎么一点也不紧张……"又是那些重复过千遍万遍的训斥语,我知道母亲是为我好,但我们是正处发育阶段的孩子,多少存有叛逆心态,所以对大人的话只能当作耳旁风,而父母就以这个理由给我上过多次思想政治课,想到这,手里的笔不自主的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原来生活并不是纯自由的,生活束缚了我们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只会坐在书桌旁,为分数挥泪撒汗,在失误时还要有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分数而活,我快乐吗?”我低声自问答。 我眼中的生活是蓬勃的是忙碌的是虚伪的是充满亲情,友情,爱情的是受拘束的。
总之生活中有好有坏,就看你是以什么心情,什么眼光去欣赏它,去鉴赏它,去剖析它。 要问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谁也无法说清楚,只有自己去体验其中滋味。
2.求一个作文
既然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就没有理由不去寻找生活的真谛。那一刻我找到了而且明白了。
今天是星期天,朋友约好去爬山。我们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到达了山脚,无意之中看到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向那座高山上爬。只见他一只手拿着那轻巧的拐杖,另一只手扶在那山边的石头上,两只脚附和着手往上爬。
看到这情景,我们都定神了,老人也看见了我们,老人叫了一声:“年轻人,你们也是来爬山的吧,不如一起吧。”我们立即转过神来,大步大步地往上爬。太阳炙烤着大地,燃烧着我们的心窝,我们都快忍受不住那炎热的天气了。老人说:“终点离我们不远了,再加把劲吧。”可以听得出来,他也很累了,但他仍鼓励我们往上爬。
到达山顶,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休息了一会,我便问:“老爷爷,你为什么要来爬山呢?”那老人说:“爬山好,爬山可以锻炼身体,可以感受到年轻的朝气,继续享受多姿多彩的生活。“
老人这句简简单单的话,让我感觉到老人还在享受生活的精彩的画面。正所谓:“人老心不老。”
那一刻,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就是要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3.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作文600字
思路:运用散文的方式,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正文:
生活中的过客来来去去,故事分分合合,待时光老去,满目皆是荒烟漫草,但不缺有些许人,于花前月下,诉岁月窈窕,后来,时光渐渐陈旧,所幸的是,有人将这记下,且流传至今。
在网络“统治”着的时代,指尖一触便可汲取信息的日子里,书籍却与我的生活密不可分。指尖汲取的零散片段,又怎能与经历岁月沉淀的书籍相论?
这书籍,是极普通的,打哪儿都有,大多数是四四方方的,往往用与书写正文不同的纸来作封面。做封面的纸,一般是较为光滑的,或是像少数的书籍那样,用粗糙些的牛皮纸做成。封面要做的厚些,起保护的作用,但也不能缺了别出心裁的设计。
若是过于单调,人们总下意识地认为这本书的内容与封面一样,枯燥、无味,甚至勾不起阅读的兴趣,所以,便有了许多用精美图画制成的封面的书籍,也许会在一堆书中显得尤为突出,吸引在书架前驻足一刹的人们。
同样是指尖划过,摊开书,在一行行文字中用指尖随目光而过,会有种直入心田的舒服。现在的书,是少有用那白得如灯光般的纸来印文章的,大多数都改用偏米白色的纸来印,大大减少了眼睛的不适,而对于网络上的阅读,眼睛常常干涩,调暗些,光线不足反倒更伤眼睛,指尖划过的,是玻璃制成的屏幕,不同于木浆制成的纸,缺了那种言语道不尽的感觉。
或许在网上汲取的消息多于书籍,但在现实生活中,事实上,那许多都只是个人的八卦及各别琐碎的小信息,它的完整性和记叙方式,与那些世界名著的差异一瞬间便可看出。
一本好书,重点在于作者可以仅凭三言两语带你走进另一个繁华地带,在于读完书后,主人公或书中其他人物的话语单独列出,你能感受到他们的情绪,那时的场面,以及你在阅读时心底涌起的情愫,似乎他们能和你谈话,所以便有了“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交了一位良师益友”这一话。
与片段信息不同,有些书籍可以反复品味,如《朝花夕拾》,若儿时读过,成人后再品,你便悟得出和儿时不一样的理解;有些作者的书,不仅适用于昔日,也同样适用于现在,纵使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它依旧可以寻得一个安置的地方。而片段的信息,日子久了,便如过眼云烟般散去,十有八九不会再回到我们眼前。
生活是离不开书的,它带我们知历史兴替,品人间百味,学前人之智,便,又有一惊人句“书山有路勤为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