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三巴牌坊的作文
关于大三巴牌坊的作文
这几天,我在香港和澳门过了新年。第四天,我去的最后一站就是澳门的地标大三巴牌坊。
牌坊建在一条古路上,人们踩踏着由大石头砌成的台阶,拾级而上,两旁全是店铺,里面排满了澳门的特产。牌坊前面的花坛修建成长方形的外框,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真是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远远地就会看见牌坊巍然屹立。看上去精美而神圣。顶端高耸的十字架,铜鸽下的圣婴雕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息,耶稣的圣像更是清晰可见。不过,总是感觉到墙上有黑黑的东西,好像是曾经被烈火焚烧留下的痕迹,有一股凝重感。
这时,我发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花坛边,自言自语地唠叨着,她脸上的皱纹像艺术家用刻刀一道道划上去的,嘴巴干瘪着,一口带着粤味的普通话,好久才听懂半句。但是我还是饶有兴致地走上去问:老奶奶,为什么墙会变成这个样子啊?记得那是几百年前的事了,那时候,这里是一座教堂叫圣保禄,教堂旁边有一座宿舍,这是专门给学生住的地方。当年是何等的巍峨壮观,雕刻精细啊!不过,突如其来的两场大火,把教堂和宿舍全烧了,只剩下耗资万辆白银的前壁。时光荏苒,再加上风雨的侵蚀,这就成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是日益强盛的祖国,澳门政府特别重视:用铁架把它给撑起来,墙面也尽量维持原状,修葺一新,不然的'话,这座墙早就倒塌了,也许只剩下残垣断壁,令人嘘唏。你们这些晚辈哪里看得到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啊!它是中西方文化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啊!老奶奶说。
哇,原来这座墙的背后有这么多的故事呀!妈妈惊叹道。老奶奶眼神熠熠生辉,抢过话题接着说:澳门回归祖国后,这里经常作为升旗集会的地点,来见证澳门的繁荣。
虽然老奶奶的话听起来有些吃力,可是我还是听得很认真,心想:大三巴牌坊竟然有着如此辉煌的历史,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关于大三巴牌坊的导游词
关于大三巴牌坊的导游词
大三巴牌坊,早已成了澳门的地方标志。它实际上不是牌坊,而是圣保禄教堂的正门前壁,“三巴”是早期当地人对圣保禄的俗称,他们又因它建筑规模宏大、外观宏伟而给它加上个“大”字。
圣保禄教堂
圣保禄教堂建于1602年,与教堂为邻的圣保禄大学在1835年失火,教堂受殃及,不幸付诸一炬,正门前壁和依山而建的大石阶,是由坚石组建而成,大火毁不了,因而得以保存至今。
这个教堂前壁上有许多浮雕,就是要去“读”的,圣母、耶稣和几位圣人的浮雕,七臂烛台、七脚怪兽等,让澳门旅游局印发的彩色资料或导游帮你去好好读一遍吧!
圣保禄教堂
圣保禄教堂在1990年至1995年进行了修缮工程,并改建成博物馆。在教堂的墓室里,小阳台下殿堂的大抽屉中,存放着殉教宣教士的骸骨。
在十六十七世纪,澳门是葡萄牙的贸易及宗教中心,到远东地区进行宣教活动的.宣教士,都是以澳门为基地。因此,葡萄牙在澳门留下了许多天主教堂。
圣保禄教堂
这些教堂在平日都不举行聚会,一年内只举行两三次弥撒,都变成了旅游名胜地,里里外外都犹如新的建筑物。喜欢缅怀历史的,一座座教堂令他们流连忘返,例如建于1626年,坐落在东望洋炮台圣母雪地殿,里面的手绘壁画,你认为多珍贵就多珍贵。
喜欢寻访古迹的,分布各处的教堂都可让自己的心里世界满载而归,一座座已故伟大教士历久弥新的雕像和各种遗物,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