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建筑论文
关于现代建筑论文
摘要:文章提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的问题:是摆脱传统性、民族性的表达,还是需要传统性、民族性的表达,才能使中国现代建筑立于世界之林?如果需要,又如何表达?文章提出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哲学意义上的批判性认识,中国现代建筑的传统性、民族性的表达,需要跳出具体的形象,跳出习用的词语,要作"抽象的思辨和精神的凝炼",探索能和现代建筑艺术和审美意识契合的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中国的建筑创作之路.做到"不是","就是".
1.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 是由一些国内知名的建筑专家提出的一个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命题。其根本出发点是在现代西方文化充斥的大潮中,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中华民族的固有特点。这种思想的一个出发点就是中国文化对待外来文化所持态度的一种体现。
在中国文人眼中,中国居天下之中,是一个有几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协和万邦,教化蛮夷是华夏民族对待外族的一个的责任。而对于来自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排斥”和“包容”的态度。
在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中,学者们就提出“以中为体,以西为用”的概念“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张“中学辅以西学”(郑观应《盛世危害》)。他们认为西方文化也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补充。在建筑领域本国传统与西方的结合也是关于“体”和“用”的探讨过程。从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开始就一直在进行着不解的探索。从二十年代吕彦直的南京中山陵、50年代张搏的北京友谊宾馆到90年代庞大的北京西客站,西方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从传统的中国建筑特征与现代的建筑材料,建筑功能的结合(南京中山陵),到是西洋形式(后来的现代主义形式)配以中国古典建筑的装饰结点(革命历史纪念馆、北京西客站),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轨迹是 “中体西用”到“西体中用”的被动的渐变历程。“体”和“用”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建筑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度繁荣的建筑局面。在体”和“用”的演变过程里,中国建筑师对西方建筑形式经历的是从拒绝、然后接受到初步同化的漫长过程。而这种基本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西方现代建筑,在中国设计师眼中也仅仅是对毫无生命力的“符号”的因袭和模仿。现代的建筑师在经济的大潮下不但丢掉了我们引以自豪的传统建筑文化,又没能全面深入的了解西方建筑的思想精髓,中国的建筑理论也仅仅局限于“传统也创新”、“继承与发展”等在“东”、“西”固有形式中学习、借鉴,从根本上缺乏有思想深度的创造。
2.传承与创新
从较早思考如何和对待引进西方文化的学者提出的“本体西用”论,到当代学者所谓的“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即“西体中用”,这个思想的渐变过程可以看出中国文人一直没有摆脱存在于内心深处的,对先进文化、思想的抗变、渐进的传统思维方式。
中国这种保守的思想观念无疑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思想禁锢的必然结果。春秋战国,诸候并起,诸子百家,学说林立,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时期。随着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先秦繁荣的、多元化思想被一把又一把的.大火烧成了灰烬。从秦汉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历史就规定了中国思想的线性发展方向。中国封建社会单一的社会体制重学轻商的社会风气,“学而优则仕”使当官成文人的唯一目标。而孔孟的儒家思想是衡量“学优”与否的唯一标准。
然而从原来上积极向上的儒家文化在经历了从汉代确立“独尊”到唐代韩愈“道统说”,宋代程朱理学的不断发展到明清的“八服文”“文字狱”的兴起,统治者对思想的禁锢愈演愈烈,中国文人在这种禁锢中也形成了线性发展,因袭传统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生活方式一贯的主要特点就是恪守传统和反对改革,他们建筑史最生动的证明了这一点”(M·Sulliran《中国艺术的遗产》)。中国建筑理论家提出的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这一命题,从根本上来说也是这种“借古咏会”的抗变思想的反映。从二十世纪初中国第一批建筑到现在的新一代建筑师在对待这一命题的立场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由早期以古典形式为主到现代建筑形式借用古典符号装饰,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演变历程中,一直存在着有关“中体西用”还有“西体中用”的争论。主导中国现代建筑发展这种“抗变”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以批判重构为主导的滚动发展建筑思想体系有着根本的区别。活跃于近期建筑界的所谓海归派“新生代”的建筑,同样缺乏创新的思想和个性的理论,看似“前卫”的作品也仅仅是在西方现代建筑基础上改进,在建筑思想上缺乏原创性,这种根本精神上的缺失是这些作品一直难以立足世界的关键所在。
通过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建筑呈观出的是一种反叛的、逆潮流而动作思想。后现代主义本身就是对传统的现代主义的反叛,它的理论体系直接影响和延生了反建筑、反审美、反功能的解构主义。许多中国建筑师标榜的时髦的后观代建筑,其实只是对西方后现代建筑表皮的摸仿,他们从根本是不具备后现代精神的。那些简单的以为在现代样式的房屋上加上传统的符号,或牵强附会利用传统的语句解释抽象的符号并谓之以“象征”的建筑,其根本是对后现代主义的误读
工业革命带来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之间距离也越来越短,信息技术的交流也越来越多,现代主义是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主义本身就是远离传统的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的现代主义建筑使建筑的民族风格折不被削弱……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根繁延,二十世纪的建筑是国际化的建筑,世界各国的建筑师在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从不同的方面解释机器时代到信息时代建筑的变迁和发展,现代的世界建筑是以多元共生的面目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以西萨、迈耶为代表的建筑师坚定不移的发展着现代主义建筑,而以埃森曼,盖里为代表解构主义建筑师,他们批判的不是现代主义建筑,而是对几千年来人们对建筑的审美和功能的理解上存在的固有观念的解构,中国建筑师在现代建筑的落后不是因为缺少了现代主义这一环节,从根本上说是缺少对现代思潮产生原因的深度剖析。
从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剖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人的思维方式是渐进的、保守的。对西方建筑的态度也仅仅停留在一个“借”的思想高度,没有能深刻的剖析西方建筑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以及以后出现的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思潮,和它们产生的社会、文化以及思想背景,习惯于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去定义现代建筑中产生的种种现象。表现为过分的追求新奇的外型和从建筑的外型特征上 区别现代建筑和后现代建筑。而与我们一水之隔的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道路走的是完全照搬,然后有选择的保留,最后完全本土化的发展道路。他们在“完全照搬”的过程中已经很深入的理解了西方建筑语言,因此日本建筑中所表现出的对本土文化和西方建筑文化的理解要比我们深刻的多。
中国民族固有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建筑师个性的发挥,对于中国建筑的发展我们不是需要历史的重复,而是需要有足够的胆识、有打破一切的反叛精神,远见卓识的理论创造去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开辟一条新的建筑发展之路。
现代建筑理论论文
现代建筑理论论文
摘 要: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外观和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民居中的结构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因此将传统元素运用在现代建筑的装饰和设计中也是建筑单位常用的手段之一。文章对传统元素应用在现代建筑
关键词:现代建筑理论论文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应用
1传统元素的概述
传统元素是由中国传统文化衍生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能够体现传统文化及精神的一般特点,也有着因地域和环境不同向着不同方向发展的艺术形态。南北城市中存在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因此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艺术审美情趣,构成了丰富多采的传统元素。古迹在装饰和设计方面都有着非常巧妙的布局,集中体现了东方大陆的文化价值以及传统礼仪之邦的人文特色。传统元素的构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人们对与社会环境的关注点的改变形成愈加明显的艺术风格,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建筑装饰设计元素不但承载和诠释了建筑空间应当体现的主题,还在建筑作品中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期许用物质化得方式体现出来。因此传统元素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在于外在的模仿,更多的是从人性化的角度让建筑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更加深远。劳动人民历经了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时代等,在新型事物不断被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装饰的概念和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渐渐形成了审美的意识,突破了原本以实用为主要目的造物思想。随着时代的演变,建筑设计装饰形式和理念的加强让装饰艺术成为了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观点。在综合国力强盛的新时期,建筑设计装饰已经成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视的问题。随着欧陆风格的流行,建筑设计装饰中蕴含的传统元素也显示其强大的本土化优势,更多的传统元素被应用到建筑装饰设计的理念中,设计师开始把重点放在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集成的的结合点,通过学习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创造现代精神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建筑设计装饰佳作。
2门窗方面的应用
现代建筑门窗的设计往往会采取简洁的方案和坚固的材质,但是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中都门窗的设计有着明显的主观性重视。传统建筑中的门窗都是由木材制成的,除了要发挥门窗必要的实际功能之外,还需要承载一部分建筑设计装饰的功效。在我国很多历史遗迹中都可以看见,先人们往往都会在门窗上雕刻吉祥的图案,或者在上面画上具有祥瑞寓意的画作,例如蝴蝶、祥云、湖泊、花朵等、这种设计理念不论在园林中还是居民建筑中都应用都非常广泛,而部分现代建筑也会将门窗加上一些雕刻性质的装饰,让带有传统元素的门窗能够在现代建筑的映衬下显示出独特的意味和价值。北京奥运会建筑中有一部分的门窗用到了窗棂的元素,窗棂又称为窗格,是传统建筑审美的`一大关键点,这种建筑设计结构在我国南方建筑中较为常见,结合小桥流水人家的园林美景,不失为是现代建筑理念与传统元素互相融合的和谐画卷。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有很多的门窗和板材都应用到了传统建筑门窗中的传统元素,在磨砂玻璃制成的门窗上镶嵌窗格形式的装饰,不仅让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有了一些古香古色的意味,还能保护玻璃在发生破裂时被窗格的结构固定下不四处散开,让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3屋顶方面的应用
古代传统建筑的屋顶设计主要有庑殿式、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以及盝顶,在现代建筑应用较多的有的歇山顶和庑殿式,但是具体的建筑也会有具体的设计形式,无一而足。我国传统建筑中使用的屋顶被称为是坡屋顶,采纳了天人合一的经典理念,同时强调建筑必须要有与环境结合的部分,同时具备大气宏伟的特性。北宋建筑学家层说过,建筑分三层,房梁之上为上层,地面以上为中层,台阶以下为下层,刚好和天、人、地的概念相符合,房梁之上寓意着与天相接,可见古人对屋顶的重视程度。首都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天安门就是一栋明显的的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将两坡式的屋顶理念和四坡式的屋顶理念混合到一起,形成具有八檐九脊之称的城楼建筑。博物馆以及美术馆都会将传统建筑中屋顶的元素添加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去,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是以唐代建筑中的庑殿式元素作为屋顶的设计理念,在正脊曲度之下用四条垂脊与其对应,将飞檐的概念结合到现代建筑中,寓意强大的气势和深厚的内涵。利用传统屋顶设计中的理念而不是结构,形成传统建筑才能具备的气势,却没有直接使用古代建筑的形状。国际会议中心的屋顶设计理念源自于坡屋顶的设计风格,有着明显的飞檐意味,但是却没有在建筑设计上直接使用人字形的曲度结构,而是用下弯的弧度代替了坡屋顶飞檐的翘角,化繁为简的将古代建筑屋顶中的动态之美应用到现代建筑中,形成了颇具审美效果的设计风格。
4应用原则
首先对传统元素的寓意和作用了解清楚,然后根据现代建筑的实际情况对传统元素进行直接应用或者做出一定的改变在使用,这样就可以让现代建筑具备民族性的基础上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个过程需要设计师将传统元素根据是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构思或者是排列组合,提炼出新的设计理念,最主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必须和目标建筑相结合,要处理好传统元素和建筑整体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展现出现代建筑的魅力。每一个时代的设计理念都和社会时代的个性有关,那么传统元素也会代表着一定的精神或物质生活情况,我国的传统元素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民族文化,传统建筑中的设计元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载体,为继承和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在现代装饰设计中使用传统元素也是历史进程的趋势。人文情怀是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都缺失的精神品质,因此在现代建筑装饰和设计中使用传统元素,不仅能够对传统元素创新的形式进行深度的挖掘,还能显示出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能体现出现代人对于文化传承的热忱,让传统文化在传统元素的应用中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全球一体化渐渐的被世人所接受,这对各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我国已经将传统文化建设作为目前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建筑行业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才能让现代建筑和传统元素有着更好的结合方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改变的不只是建筑的外形,更多的是让建筑有了传统文化中的精气神,不论是图形和结构的变化,都能让更多人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因此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积极地应用传统元素,让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生命力展现在更多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