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诚信的人教学设计
关于做诚信的人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做人为什么要诚实?
坚持诚信守则,要求我们怎样做?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人为善、出以公心,不自欺也不欺人。
学情分析: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但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许多中学生身上都存有不讲诚信的现象和行为,而且有蔓延之势,因此全社会大力弘扬公民基本道德建设,加强诚信教育甚为重要。
教学重点:自觉履行诚信守则。
教学难点:学会在复杂情境中,运用诚信“智慧”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法、讨论法、情境体验法
预定的教学过程和环节: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小摊上买过东西吗?结合自身体验,你喜欢和什么样的摊主打交道?反感什么样的摊贩?(通过学生讨论得出基本结论:喜欢和朴实、憨厚、和气、诚信的摊主打交道;反感那些自吹自擂、弄虚作假、缺斤短两的摊贩。)
2、既然同学们都喜欢和讲诚信的人打交道,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应该遵守诚信守则,从自身做起。下面我们学习第一框:诚信守则
二、学习新课
1、布置任务:同学们阅读课文“小童卖瓜”,思考下列问题:“王婆卖瓜”给人什么感受?老板模样的人为什么买了小童两个西瓜?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集思广议: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弄虚作假
老板卖瓜——欣赏小童诚实的做法
个人启示——对人要诚实
提出问题:做人为什么要诚实?(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结论:对人诚实,就能赢得信任。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只有诚实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老师小结:诚信是金,对人虚虚实实,不能交到真正朋友。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2、指导学习:同学们看黑板,出示问题:坚持诚信守则,要求我们怎样做?(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0页,归纳总结:坚持诚信守则,一要坚持实事求是;二在涉及利益冲突时要站在大多数人一边;三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站在长远利益一边;四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要站在国家法律一边。)
3、反馈巩固:
“小童卖瓜”坚持了什么?
“某记者拒绝为厂家做虚假宣传”坚持了那条原则?
“小松主动向老师反映自己的问题”是站在什么利益一边?
“铁柱检举表哥吸毒”是不是六亲不认,不可理喻?
教师小结:虽然诚信的要求是明确的.,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要切实遵循诚信守则,有时真的面对两难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运用“智慧”,学会具体问题妥善处理。导入新课,下面同学们看第二框:诚信的“智慧”
4运用情境:A、同学们阅读教材121页,讨论:小健和小奎是好朋友,现在他遇到了难题,班主任向他了解小奎的情况,他是该如实向老师反映情况呢还是尊重朋友隐身帮小奎隐瞒?真是难死人!假设你现在就是小健,你准备怎样做呢?请简要说明理由。(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展开讨论,老师穿插巡视,不时加以点拨。密切观察学生动向,发现走神玩耍者及时用眼神制止或暗示。)
B、观察图片“医生与重症患者”的对话,体验一下,呵呵,只是假设,假如那位患者是你,你愿意医生对你隐瞒病情吗?为什么?这和我们所提倡的诚信是否相违背?(仍然采取讨论式,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些谎言也是无害的。)
C、学生讨论发言结束后,提出问题:同学们谁还能举出类似的“善意的谎言”?我们该如何看待“善意的谎言”?(设问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特定情境下,有时需要隐瞒一些事情的真相,只要不损坏他人利益,就都是“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实的道理,甚至应该给予嘉许。)
5、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知你们对诚信做人还有如何运用诚信“智慧”是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但我相信,耍小聪明欺诈他人,只能蒙得了一时,蒙不了一世,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希望同学们记住一句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永远不会有亏吃!
教学反思:如何把诚信观念渗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中,这对我们每一位课任教师都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作为思品教师,我们不仅要言传更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切实做学生的表率。
《做诚信的人》的教学设计
《做诚信的人》的教学设计
《做诚信的人》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地位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创造信用社会、富民强国的基础,是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人之本、兴业之本、立国之本。
调查表明,校园中也存在缺乏诚信的现象,有不少中小学生就是因为被谎言欺骗或被愚弄而采取“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报复他人的。因此,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做人、注重信誉的生活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是为人之道、交友之道,养成诚实做人、注重信誉的生活态度。
2、能力:培养辨是非,明善恶,以义取信,诚信做人的能力。
3、知识:明确诚实守信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懂得诚实守信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诚信的作用。难点:怎样做到诚信。
二、教法
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拟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2、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反省自我,在矛盾中做出选择。
3、讨论归纳法。通过讨论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
三、学法
诚信的品质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培养起来的,不是一两天的教育就能完成。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诚信行为与观念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强化诚信意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活动法、自评法、小组评价法、个案分析法等提高对诚信道德的认知,进而自觉做一名诚信的人。
四、教学过程
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环节:感悟诚信
通过播放视频《狼来了》。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问??
教师归纳: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失去诚信,一个不诚实爱骗人的孩子,最后会失去援救而被狼所吃。失去诚信,就会失去朋友,会失去很多很多的东西。只有诚信,才是人生的通行证。因为诚信是金。
诚信在同学中间受到了普遍欢迎,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欢迎诚信,因为诚信无价!下面请大家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古往今来的有关诚信的成语。
(要求:小组合作,前后桌为四人小组,相互交流一下。)
(师)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曾参杀猪取信》的故事。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他妻子要上集市买东西,儿子哭闹着不让去,曾妻为摆脱儿子的纠缠,便哄骗他说:“你在家好好玩,你爹回家让他杀猪给你煮肉吃。”等曾妻赶集回来一看,家里那只黑猪已变成一堆白肉。“怎么把猪杀了?”曾参答道:“你既然已答应孩子了,就应该算数。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像你那样去哄骗别人。一口猪杀了是小事,教育孩子从小知道做人的根本,可是关系他一辈子的大事。”
思考:曾参的做法值得吗?(学生讨论,回答)
(师)诚信就要信守承诺,言而有信。但是,不轻易许诺是守信的重要保证;信守诺言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就不能去履行。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播放视频片段,思考:你还了解到社会中存在哪些不讲诚信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社会生活: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短斤少两、坑蒙拐骗等
学校生活:考试作弊、借东西不还、抄袭作业、说谎话等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诚信呢?
学生总结: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
既然大家感悟到了什么是诚信,下面咱们再来体验一下什么是诚信。
第二环节:体验诚信
(师):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一名德国求学的留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可他在德国四处求职却屡屡失败。他拜访过很多家大公司,全都被拒绝了,后来他选中一家小公司去求职,结果呢?公司虽小,仍然和大公司一样,很有礼貌地拒绝了他。他忍无可忍,质问公司主管这到底是为什么?公司负责人请愤怒的留学生坐下,然后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纸,放在他面前。留学生拿起纸仔细一看,这是一份记录单,单子上记录着他乘公共汽车曾经因逃票被抓住过三次。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
(1)这名留学生为什么会屡屡找不到工作?
(2)这对我们在社会上的立足有什么样的启示?(学生讨论、回答)(师生总结):人无信不立
(师):那么,人在社会上的立足需要诚信,企业在社会中的立足需不需要诚信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追踪一下闹得沸沸扬扬的“达芬奇”事件。
(师):看完这个短片,大家在痛心的同时或许也会觉得大快人心,就让我们在教训中领悟,继而来全面分析一下不诚信的危害!(生):略
(师):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充分看到了不诚信的危害,我们同样地希望,社会中不要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就让我们一起来呼吁诚信,因为诚信是金,是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通行证!
(师):现在,我们大家感悟一下诚信的重要性。
第三环节:践行诚信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诚信的重要性,那么究竟怎样做到诚信呢?就让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片段。
(师):当考试没考好时,你会怎么做呢?(生):略
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但是诚实是否就意味着要说出全部真话,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呢?下面我们看一段材料《善意的谎言》。
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他还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接诊的医生说:“你的病不严重,只要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治好。”
请问:1、医生该不该告诉病人实情?
2、医生的“谎言”是否违背了诚信原则?(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的道德。诚信的核心是善!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但是,诚实并不意味着要说出全部真话,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
第四环节:收获诚信
(师):一路走来,我们感悟了诚信,体验了诚信,践行了诚信,现在就让我们来收获诚信,谁能站起来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回答:略
(师)大家对诚信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下面咱们看几则实例,看看用你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回答。
遇到下列情境,你会怎么办?理由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师):
(师):希望大家都能将自己的收获装在人生的背囊中,今后的路中都与诚信相伴,并与诚信结为最好的朋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诚信宣誓:
四、总结揭题,知识升华。
(师)诚信是金,是我们发掘和创造人间之美的必备品质。只要多一份真诚,多一点信任,就能踏着一方诚信的净土,沐浴缕缕诚信的清风,感受浓郁诚信的气息,让我们用诚信的力量点燃心灵的火炬,照亮世间每一个角落;熔化每一寸坚冰;用诚信培养美好的意志,征服人生艰险,铺平人生坎坷,奉献人生之爱,构建诚信和谐社会。
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一个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认识规律,预设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教学步骤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到
1、注重校本资源的开发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设计,主动参与,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
例如在:教学的“拓展延伸”环节,针对学校存在抄作业的问题进行拓展和体验,既切合学生实际,又有实际效果。如果设计一个小品效果就更好。
2、与时俱进,彰显活力
时政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很贴近学生实际,将之引入课堂,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材的滞后性,使课堂显现出时代的活力,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都与社会同步,激发学习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发展,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利于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例如教学中《达芬奇家具事件》就体现了上诉教学实效。尤其感受到时政热点一定要有典型性,要有广泛性,尽量每个学生都知道最好。
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灵活运用教学教学方法,如歌曲欣赏、小品表演、视频观看、生活实践等,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活跃了起来,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很高。同时探究在知识的构建上小组合作探究效果很不错,既达到熟悉教材又初步探究了疑惑。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将努力使这种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教学模式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