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甲骨文的发现地)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甲骨文?

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主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而今天我们所能认识的最古的汉字当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

甲骨文虽说是最古的文字,发现它却还不到100年。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没有人知道这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挖掘出来的甲骨,不是被毁弃,就是被当作“龙骨”卖给药材商。直到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才有一个姓范的古董商带了一些有字甲骨到北京,给著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看。王氏鉴定甲骨上的古文字是“三代”古文,便让古董商给他收购,从此,甲骨就进入了“古文物”的行列。

甲骨文与汉字对照

王懿荣不仅第一个发现了甲骨文,而且也是他第一个将其时代断为商代。商代崇尚迷信,凡祭祀、征战、田猎等,常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并在其上刻写占卜时日、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和占卜结果。这种文字发现于殷墟(殷王朝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又大都和占卜有关,所以也称为甲骨卜辞或殷墟卜辞。

研究甲骨文,释字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早期甲骨研究中,贡献最大的是孙诒让、罗振玉和王国维。1904年,孙诒让著《契文举铡》,对甲骨文加以考释。1928年后又作了多次发掘,先后出土达10余万片,单字总数在3500个左右,其中一半以上已可以识别。

这种文字的特点是线条细瘦,多直少曲,结构不定型,象形性强。但文字结构已由独体趋向合体,而且有了带表音成分的形声字,是相当发达的一种文字。现在通行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逐步演变而来的。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构成方块符号,所以一般也把汉字叫作“方块字”。

甲骨文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历史和古代文化的珍贵史料,而且还以它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文字著称于世。自从甲骨文发现以后,就引起各国的极大兴趣,成为世界各国博物馆的珍贵藏品。

甲骨文的定义是什么?

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公元一四○○)的文字。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兽骨龟甲骨文。文字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文字的内,除极少数属於纪事外,大部分是属於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人们使用毛笔和小铜刀,把文字书写、刻画在龟甲或兽骨上,当时所用材料大部分是乌龟的腹甲以及牛的肩胛骨,后人於是合称为「甲骨文」,也称为「卜辞」或「贞卜文字」。。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原来是殷代古都,所以又称为「殷墟文字」。

甲骨文是什么?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简介

甲骨文于1898年被古董商、金石学家、学者王懿荣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 中国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2年第3期《应用文的雏形——甲骨文》)

甲骨文发现的故事

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为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记载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

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

什么叫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是指商代记录于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 目前所见商代文字还包括 青铜器上的铭文 既金文 陶器上用毛笔书写的陶文 毛笔书写于甲骨上的朱文  也不排除 竹简 木牍 帛书等载体

商 小臣俞犀尊 铭文

商 小臣俞犀尊

殷墟白陶残片 墨书 祀

甲骨 朱书文字

妇好 青铜器 铭文

甲骨 刻辞

甲骨文是什么意思

甲骨文的意思:商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清朝末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商朝后期都城殷的遗址,是现在所发现的最早期的中国文字。拼音: [jiǎ gǔ wén]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出土的甲骨文

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作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文物,

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和现代文字对照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较明显,象形意义也较明显。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截至2022年11月,中国甲骨文发现总计约十五万片,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有三万五千余片,单字数量已逾四千字。

相关阅读

  • 解列(解列保护)
  • 塑字拼音(塑的拼音怎么拼写)
  • 金的笔顺(为的笔顺)
  • 《项链》全文(项链全文语文课本续写)
  • 豁唇(豁唇遗传吗)
  • 真命天女,真命天女歌曲菲梦少女
  • building怎么读(teachingbuilding怎么读)
  • 黄昏的近义词,黄昏的近义词夕阳对吗
  • 青字偏旁(青字偏旁组成新字)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