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现代人把聊斋志异翻译成白话聊斋属于什么
- 2、聊斋志异故事 白话文 简短一些蒲松龄的
- 3、聊斋志异白话文好词好句
- 4、《聊斋志异》中《狼》的三则(白话文)
- 5、白话聊斋初一学生可以看吗?
- 6、聊斋志异——瞳人语(白话文)
现代人把聊斋志异翻译成白话聊斋属于什么
现代人把聊斋志异翻译成白话聊斋属于《白话聊斋小说》。《聊斋志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书,也是一部不可不读的奇书。因为人之为人,就是有一个情字在,能够借他人之口,以至神、仙、鬼、魅、狐、兽、精、怪之口,道出一个天经地义,人人应该享有,往往又百般坎坷,千般险阻、万般无奈的“情”来,这就是《聊斋志异》的伟大人文精神所在,也是作者蒲松龄的非凡人格所在。
聊斋志异故事 白话文 简短一些蒲松龄的
原文
作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
蒲松龄(清代)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公子禹年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讶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寺院呀。过了一会儿,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檐高高翘起,这才知道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量可以用亿万来计数。忽然刮起了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高耸仿佛与天相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打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里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用手指指着数上去,已经不能计算层数。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数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小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话文好词好句
死友而不忍忘,感恩而思所报,独何人哉!---《聊斋志异·小梅》
2.大凡秀才作事,可以共胜,而不可以共败:胜则人人贪天功,一败则纷然瓦解,不能成聚.---《聊斋志异·张鸿渐》
3.宜勤勿懒,宜急勿缓;迟之一日,悔之已晚!---《聊斋志异·王成》
4.性痴则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聊斋志异·阿宝》
5.官宰悠悠,竖人毛发,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许哉?---《聊斋志异·红玉》
6.一笑之知,许之以身,世人或异其痴;彼田横五百人,岂尽愚哉!---《聊斋志异·连城》
7.家有女豫让而不知,则兄之为丈夫者可知矣.然三官之为人,即萧萧易水,亦将羞而不流;况碌碌与世沉浮者耶!---《聊斋志异·商三官》
8.苟有其人,可以补天网之漏;世道茫茫,恨七朗少也!---《聊斋志异·田七郎》
9.香草沉罗,血满胸臆;东山配砄,泪渍泥沙.---《聊斋志异·公孙九娘》
10.轻薄之态,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聊斋志异·辛十四娘》
11.申贺者,捉坐者,寒暄者,喧杂满屋.耳有听,听四娘;目有视,视四娘;口有道,道四娘者也.---《聊斋志异·胡四娘》
12.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顾失声与破甑,何其鄙哉!---《聊斋志异·小翠》
13.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哉!---《聊斋志异·梦狼》
聊斋志异好段
1 .
长街亭,烟花绽,我挑灯回看,月如梭,红尘辗,你把琴再叹。听弦断,只恨别离难,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绝色少年,韶
华倾负。不经意的瞬间,他遇见她的眼。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芸芸众生,乱花迷眼,万千变化,几经沧海,心却依然为故人忧。滚滚红尘,故人心依旧在。叹前
世之擦肩,哀今世的错过,等来世之相爱,三世姻缘,几经轮回,谁人在轮回台,执着守候,彼岸相伴,伴的却是三生的寂寞与忧愁。千年的思绪混为一起。三世情
殇,千年轮回,抚一曲离别,舞一曲殇情,几许哀怨,几经沧桑,刹那芳华朱颜逝,醉舞残雪又何妨。低诉,那未尽的相思。对天启誓,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
离,一世姻缘。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2 .
站在千年前的江堤,波涛拍打着岩石。千年的思绪混为一滩!三世情殇,千年轮回,几经琼楼,朱红阁楼;竹林弄影,轻解罗帐,回眸百映红。沙场醉卧,指点江
山,笑谈风云,几度岁月几度缠;抚一曲离别,舞一曲殇情,几许哀怨,几经沧桑,刹那芳华朱颜逝,醉舞残雪又何妨?品前世之酒,吟今世之歌,诉未完相思!
你,我拿三生只换你一世。
3 .
岁月浮沉,千年岁月,千年的等待,三生的浮沉,我如一个过客欣赏着人间的几多忧愁,几多变故,从古到今,几世轮回都以成为历史,经历着三世的悲酸苦痛,我
只能看不能言,我用三世悲苦换来这一世的机遇,这一世的爱恋,我用三世换来这一世的姻缘,这一世的相守!轮回岁月几红颜,眼花瞬间成桑田。彼岸灵花常开,
燃的是我孤独的灵魂,奈何滚滚阻的是我无尽的想念,三生石压的是我未尽的执着!
4 . 历史的转变终于来临,我感谢上苍给我的这次机会,冥冥之中我渴望你的爱恋,几经轮回,你依然还是原来的你,不曾改变,依然是那个我放弃三生只为一世姻缘的人。我在那条古刹等你,依如当年那样等你,风云变化,为何却迟迟不见你的到来,为何不曾于你相遇!
《聊斋志异》中《狼》的三则(白话文)
白话文: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
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
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如果)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这三件事情都发生在屠户身上;那么屠户的残忍,用到杀狼上也是可以的。
出自:蒲松龄[清代]《狼三则》第三则。
原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暴,杀狼亦可用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狼三则》第三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三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
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白话聊斋初一学生可以看吗?
可以看哦,初中生最适合看中华古代名著了,开拓思维,增长见识,再说是白话文,很多不适合小孩子的内容都已经和谐了,放心看吧
聊斋志异——瞳人语(白话文)
书生方栋,在长安城里很有点名气,但他为人很轻佻,不守礼节。每在郊外遇到游玩的女子,就很不礼貌地尾随在后头。
清明节的前一天,他偶然到城郊游玩,见到一辆小车子,挂着朱红色的穸帘,周着绣花簇锦的车帷,几位女婢骑着马跟在车后。其中一个婢女,骑着匹小马,容貌美丽极了。方栋稍向前凑近,偷眼一看,见车的帷幔拉开着,车里坐着一位十五六岁的女郎,她妆梳非常艳丽,真是生平从未见到过。方栋目光缭乱,神志昏昏,跟在车的前前后后,舍不得离开,这样跟着走了好几里。忽听车中女郎把婢女叫到车边,说:“给我把帘子放下来。哪里来的这么一个狂妄书生,频频地来偷看。”婢女把穸帘放下,回过头愤怒地看着方栋说:“这是芙蓉城里七郎的新娘回娘家,不是一个乡下女子,随便让秀才偷看的。”说完,就从车道上抓起一把土,朝着方栋扬去。
方栋眯眼睁不开,刚刚用手擦试眼睛,女郎的车马已经远去了。他惊恐疑惑地回到家里,总觉得眼睛里不舒服。请人扒开眼睑一看,眼球上生出了一层薄膜。过了一宿,越发严重,眼泪不止地簌簌流下来。白色的翳膜渐渐大起来,又过了几天,就像个铜钱那么厚。右边的那个眼球上,起了如同螺旋状的厚翳膜,用各种药物医治,都不见效。这时,方栋心中懊悔极了,很愧悔自己作法不当。他听说佛家的《光明经》能消除灾难,就手拿一卷,请别人教诵。最初,读时心情很烦躁,时间久了,渐渐地就习惯了。一天早晚无别的事可作,只盘腿坐着捻珠诵经。就这样他持续了一年,什么杂乱的念头也没有了。忽然,听到左边眼睛中,有如小蝇的声音,说:“黑如漆,真难受死了。”右边眼睛中应声说:“可以一同出去游玩一会儿,出出这口闷气。”方栋渐渐觉得两鼻孔中,蠕蠕动弹,很痒,好像有东西从鼻孔里面爬出来。过了一段时间,又返回来,又从鼻孔进到眼眶里。它们又说:“好长时间没能看看园中的亭台了,那珍珠兰快要枯死了。”
方栋生平很喜欢兰花,园中种植了许多兰花,以前自己常去灌水,自从两眼失明,长久没再过问。忽然听到这话,急忙问他的妻子:“兰花怎么弄得快干死了?”妻子问方栋怎么知道的,方栋就把实情告诉妻子。妻子到花园中一看,果然兰花枯萎了。妻子感到惊异,静静躲在屋里看个究竟,见有小人从方栋的鼻子中出来,大小不如一粒豆子,转转悠悠地竟到门外去了,越走越远,接着就看不清了。一会儿,两个小人又挎着胳膊回来,飞到方栋的脸上,好像蜜蜂和蚂蚁回窝一样。就这样倒腾了二三天。
方栋又听左眼中小人说:“这条隧道弯弯曲曲,来来去去很是不方便,还不如自己另开一个门。”右眼睛中小人说:“我这里的洞壁太厚,要开门不太容易。”左边的说:“我来试试看,若能开开,咱俩就住到一块算了。”方栋接着感到左眼眶内隐隐地痛似抓裂一样。一会,睁开眼一看,突然屋里的桌椅等物看得很清楚。方栋很高兴地告诉妻子。妻子仔细查看,左眼中那层小脂膜破开一个小孔,露出亮晶晶的黑色眼球,才有半个胡椒粒那么大。过了一宿,那层翳膜全消退了。细细一看,竟然是两个瞳人。而右眼厚厚的翳膜,仍是老样子,这才知两个瞳人合居在一个眼眶里了。方栋虽然瞎了一只眼睛,但比以前两个眼睛时看东西更清楚。自这以后,他对自己的行为,就更检点约束了,乡亲们都称赞他的品德好。
异史氏说:乡里有个士人,和两个朋友一去出去,途中看见一个少妇骑着毛驴出现 在他前头。戏谑的说道:“有美人啊!”回头看了看两个朋友说:“追她!”三人于是笑着跟从。等到追上一看,是他的儿媳。心里很羞愧丧气,不再说话。朋友假装不知道,评头论足十分猥亵。士人很尴尬忸怩,支支吾吾的说:“这是我长子媳妇啊!”于是各自偷笑而止。轻薄的人往往自取其辱,真是很可笑啊!至于双眼被迷失明,又是鬼神的惨痛报应啊。芙蓉城主,不知道是何处神祇,难道不是菩萨现身吗?然而年轻人刚刚开始生活,犯了错误,鬼神纵然凶恶,又何尝不允许别人改过自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