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李贽《李白诗题辞》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升庵曰:“白慕谢东山,故自号东山李白。杜子美云‘汝与东山李白好’是也。刘修《唐书》,乃以白为山东人,遂致纷纷耳。”因引曾子固称白蜀郡人,而取《成都志》谓白生彰明县之青莲乡以实之。卓吾曰:蜀人则以白为蜀产,陇西人则以白为陇西产,山东人又借此以为山东产,而修入《一统志》,盖自唐至今然矣。今王元美断以范传正《墓志》为是,曰:“白父客西域,逃居绵之巴西,而白生焉。是谓实录。”呜呼!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而百余年,慕而争者无时而已。余谓李白无时不是其生之年,无处不是其生之地。亦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亦是陇西人,亦是山东人,亦是会稽人,亦是浔阳人,亦是夜郎人。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莫争莫争!
题辞与题词有什么区别
题辞重点在内容,题词重点在写字,题辞往往不讲究书法,讲究字面的含义,题词却主要注重书法艺术;另外,题辞赞美表扬居多,题词却是鼓励居多,因为题辞往往是晚辈下属对长辈领导等的赞美,而题词是领导长辈对下属晚辈的鼓励。
我想看《野草·题辞》的赏析,有谁能提供一下,急!
这篇《题辞》以“野草”作为全篇构思的中心线索。“野草”在这里具有双关意义:它一方面代表了作者的散文诗集,另一方面又是指生长在地面上的野生植物。前者切合为《野草》题辞的需要,由后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地面”、“地火”。“地面”、“地火”分别象征着黑暗社会和潜在的革命洪流。鲁迅渴望“地火”喷射而出,将“地面”上的一切全部烧掉,充分体现了他摧毁旧世界的决心以及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的信赖。
朱熹的《小学》中的小学题辞解释。
元亨利贞天道之常,仁义礼智人性之纲。凡此厥初无有不善,蔼然四端,随感而见。爱亲敬兄,忠君弟长,是曰秉彛。有顺无强。惟圣性者,浩浩其天,不加毫末万善足焉。众人蚩蚩,物欲交蔽,乃颓其纲安此暴弃。惟圣斯恻,建学立师,以培其根,以达其支。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入孝,出恭,动罔或悖,行有余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思罔或逾。穷理修身斯学之大,明命赫然罔有内外。德崇业广,乃复其初。昔非不足,今岂有余。世远人亡,经残敎弛,蒙养弗端,长益浮靡,郷无善俗,世乏良材,利欲纷挐,异言喧豗。幸兹秉彛极天罔坠。爰辑旧闻庶觉来裔。嗟嗟小子,敬受此书。匪我言耄。惟圣之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