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有朱衣暗点头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出处:明代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人格……始疑侍吏,及回顾之,一无所见。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译文:欧阳修做主考官时,每当科举考试后阅读考生的卷子时,他就会感觉到己的坐位后边站着一个穿红衣服的人,时时点头。凡是他点了头的卷子,必定合格。开始时,欧阳修怀疑是侍吏在背后捣鬼,待他回头看时,根本没有人。他把这件怪事告诉了同僚们,大家不免为之再三感叹。所以,后来曾有人吟下这样的诗句:“唯愿朱衣一点头。”
扩展资料
欧阳修的轶事典故:
嘉祐四真
宋仁宗嘉祐(1056年—1063年)年间,富弼为相、欧阳修任翰林学士、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学任侍讲,集天下之望。当时士大夫相传道:“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便有四真之名。
三上作文
欧阳修曾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新旧女婿
欧阳修中进士时所娶的胥夫人,在二人新婚不久后便去世了。后来,欧阳修娶了名臣薛奎的四女。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三女婿是与欧阳修一同参加殿试而获得了状元的王拱辰。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王拱辰又娶了薛奎的五女,继续做薛家的女婿、欧阳修的连襟。欧阳修为此写诗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狮子王与豺〉的译文
译文:
以前有一只狮子王,在深山中抓到了一只豺,准备吃掉它。豺说:“我请求为大王每月送来两只鹿来赎回我的命。”狮子王很高兴。豺按照约定时间每月给狮子王进献两只鹿,自己也靠捕获狐狸、兔子等为生。
一年之后,鹿都被吃光了,豺没有什么可以送给狮子王的了。狮子王遇到豺,说:“你杀了太多生命了!今天轮到你了,你还是考虑怎么办吧!” 豺无言以对,于是被狮子王吃掉了。
明代冯梦龙《狮子王与豺》原文:
曩有狮子王,于深山攫一豺,将食之。豺曰:“请为王月送二鹿以自赎。”狮子王悦。豺以时而进,已亦攫得狸、兔自存。期年,鹿尽,豺无可送者。狮子王遇豺,曰:“汝杀众生亦多矣!今次至汝,汝其图之!” 豺无以对,遂为狮所食。
扩展资料
寓意
助纣为虐,到头来恶果自食,最终害人害己!
这篇寓意故事是冯梦龙根据《天中记》改写的,《天中记》为明代著名类书,明万历间陈耀撰,书分五百余类,每类俱有类目,辑录资料,所列条目均注明出处,体例较善。
其特点是作者在辑录资料时,兼指其错误,并加以订正,这是共他类书所不能比及的。《天中记》取材广泛,采辑丰富,徵引完备,是古代类书中较完善者。
冯梦龙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约束的狂放,他对“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与歌儿妓女的厮混,他对俚词小说的喜爱等都被理学家们认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羁,而难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长期沉沦下层,或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辑养家。
冯梦龙的文学主张主要有下面三点:
第一,冯梦龙在文学上主张“情真”。他重感情,认为情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东西,甚至提出要设立一种“情教”,用它取代其它的宗教。
在他的有关小说的眉批里,常可看到“叙别致凄婉如真”,“话得真切动人”,“口气逼真”,“真真”等。情真、事真、理真是冯梦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反复提到的,是他追求的总目标,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第二,他虽然不反对文言小说,他的《情史》便收集了很多文言作品,但他更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作品通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冯梦龙主张文学有教化作用,而且主张把社会教化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起来。通俗小说的巨大影响力,确不是被奉为经典的《孝经》、《论语》这类书所能达至的。所以冯梦龙希望借着这些通俗作品去达到教化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狮子王与豺
《天中记》一书主要记载了哪些内容?
《天中记》又名《寰海类编》。陈耀文依事物的性质将典籍、历史、小说、艺术、天文、地理、奇闻逸事等分门别类,尽收书中。全书200余万言,分类目796个,每类下又因事标目若干条,援引繁高,或于文前,或时语后注明出处,搜辑僻典遗文甚多,又间作考证,指出原书之讹文、误释,正历代类书之沿讹,精审多识,这是其他类书所不能比及的。
《天中记》取材广泛,采辑丰富,征引完备,是古代类书中较完善者。后来的清代大学者纪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尤其称赞该书。《天中记》于清末重刊时,民族英雄林则徐曾亲手校勘并作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