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鲁迅的主要事迹
- 2、鲁迅的事迹有哪些?
- 3、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有哪些?
- 4、关于鲁迅的生平事迹
鲁迅的主要事迹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鲁迅的事迹有哪些?
鲁迅的主要事迹是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起使用的笔名,出身于浙江绍兴县一个败落的封建家庭。
鲁迅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鲁迅的写作特色
鲁迅的小说选材独特,在题材的选择上,鲁迅对古典文学中只选取“勇将策士,侠盗赃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鲁迅在处理这些题材时又具有极其独特的眼光。在观察和表现自己的主人公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即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病苦”。
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有哪些?
1、帮助青年:
鲁迅在广州时,一个青年受他的感化,随他到了上海。到上海后,鲁迅热情的留他在自己景云里的寓所住,后来那人又让鲁迅给他在上海找个工作。
鲁迅很为难的情况下找到郁达夫说实在没办法,须请一家书店报馆名义上请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三四十元由鲁迅自己拿出,由达夫转交给书店报馆作为月薪发给他。鲁迅对青年的提携帮助程度可见一斑。
2、刎颈之交:
鲁迅与近现代著名医学家、浙江医科大学创始人厉绥之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刎颈之交。三人1902年同赴日本游学,同班同寝室。鲁迅关于遗传学方面的医学毕业论文就是厉绥之帮他写成的。
两人的名字还一起排在当时的“日本支那名人录”中,鲁迅、厉绥之和钱均夫三人后来虽在不同学府,但大家仍时常聚首,纵论天下,共抒救国宏图。他们回国后,彼此还常相往还,情谊依旧。
扩展资料:
鲁迅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鲁迅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鲁迅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
鲁迅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关于鲁迅的生平事迹
一、鲁迅生平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
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
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
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
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
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二、鲁迅事迹
1、成绩优异
鲁迅在矿路学堂时,学习成绩很突出,学堂总办钱德培曾夸他:“周树人真是博学。
”当时,每
次考试都有奖金的。
国文每周一次,其他小考每月—次,优者都给以三等银质奖章。
依章程:凡
四个三等章准许换一个二等的,又几个二等的换一个头等的,又几个头等的换一个金的。
而全班
中,得到这种金领奖章的惟有鲁迅一个人。
2、帮助青年
鲁迅在广州时,一个青年受他的感化,随他到了上海。
到上海后,鲁迅热情的留他在自己景云里
的寓所住,后来那人又让鲁迅给他在上海找个工作。
鲁迅很为难的情况下找到郁达夫说实在没办
法,须请一家书店报馆名义上请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三四十元由鲁迅自己拿出,由达夫转交给
书店报馆作为月薪发给他。
鲁迅对青年的提携帮助程度可见一斑。
3、白红小象
林语堂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鲁迅先生在中国的难能可贵,誉之为“白象”。
因为象多是灰色,遇到
一只白的,就视为国家珍宝。
许广平在与鲁迅分居两地互通书信时也时常称他为“小白象”,鲁
迅在与之信中偶尔也用以自称。
在儿子周海婴出生后,鲁迅用来送予儿子称其为“小红象”,可
谓“白象红象一父子”,鲁迅在哄孩子高兴时也常常自作小调“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红
红,小象红;小象,小红,小红象,小红,小象,小红红。
”丈夫的怜子温情可见一斑。
4、不重手稿
鲁迅对手稿的保存并不在意,常常乱丢手稿,有时还分发给来访的客人擦手,甚至当废品卖掉。
一次作家萧红在上海拉都路买油条吃,无意之中却发现那张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翻译《死魂
灵》的手稿纸,萧红大为吃惊并写信告诉了鲁迅,鲁迅知道后却不以为稀奇。
萧红无奈只得把这
一见闻如实地告诉了许广平,许广平听后为此狠狠地批评了鲁迅一顿。
【拓展】: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
杂文集:《坟》、《华盖集》、《续编的续编》、《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 、《且介亭杂文》
翻译作品:《壁下译丛》、《现代新文学的诸问题》、《艺术论》、《文学与批评》、《月界旅
行》、《工人绥惠略夫》
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其他作品:《野草》、《朝花夕拾》、《古籍序跋集》、《译文序跋集》、《两地书》 、《鲁迅
书简》、《鲁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