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国子监祭酒是几品
“国子监祭酒”是中国清朝政府官职之一,品等为从四品。国子监祭酒是中国古代政府官职之一,始于西晋武帝国子祭酒,后经北齐、隋唐、明清延变。该官职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是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西周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汉武帝设置“太学”也是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而西晋初立“国子学”旨在突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的功能。北齐称之为“国子寺”。隋、唐、宋、元、明、清称之为“国子监”。清末改革学制,1905年12月6日设学部,国子监裁废,其教育行政功能并入学部。
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始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
北齐改名国子寺。
隋文帝时,改寺为学。不久,废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学博士,总知学事。炀帝即位,改为国子监,复置祭酒。
唐沿此制,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太子讲经。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东都亦置监。一度改称司成馆或成均监。
宋沿唐制,分设西京国子监(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京国子监(今河南省开封市),增辖武学。
元代分设国子监管辖国子学。
明清改国子学为国子监。
国子祭酒与国子监祭酒的区别。 为啥一个是从三品,一个是从四品?
不是名称问题,主要看他的所处时代及其职能。
晋武帝时,始立国子学,与太学并立,国子祭酒统一掌领国子学、太学。北齐时国子学改名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国子寺为国子监,所以国子祭酒后来又称为国子监祭酒。直到明朝以前,国子祭酒或者国子监祭酒,地位等同于国立大学校长。多由宰相兼领,主掌国子、太学、武学、律学、小学的政令,以及课试、升黜、教导之事,同时也负责替学官打考绩,所以是从三品。
明、清时,仅设国子监,之前的太学、武学都没了,国子祭酒的管辖范围变小,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降至从四品。
祭酒是什么官职
祭酒是古代一种官职称呼,大致可以分为国子祭酒、博士祭酒、师友祭酒、军师祭酒等。
1、国子监祭酒
西晋时设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最高教育机构,祭酒是最高教育机构的主管人,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长,清代设立学部,改“国子祭酒”为“学部尚书”,朝代不同,称呼也跟着变化。
2、博士祭酒
《汉书》明确表明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长,本称仆射,东汉改为博士祭酒。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博士非今天的博士,今天的博士是一种学位,古代专指博学多识的人。
3、师友祭酒
王莽篡位后,为太子设立师、友各四人,同时又设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为首席,以此称师友祭酒。
4、军师祭酒
军师祭酒主要是在三国时期设立的官职,如《郭嘉传》中,“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祭酒。
国子监祭酒各朝代的变化
祭酒一职最早可以追溯到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此后历代多沿用。
唐代开元名相张说在《素盘盂铭序》写道:“国子祭酒韦公,好游山水。”也提到国子祭酒这一官职,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写到,李守中也当过国子祭酒。
西晋时,设立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最高教育机构,祭酒是最高教育机构的主管人,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长。到了清代光绪三十二年,设立学部,改“国子祭酒”为“学部尚书”。
国子祭酒详细资料大全
国子祭酒,拼音guó zǐ jì/zhài jiǔ,是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出自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序:“朗陵公何敬祖,咸之从内兄,国子祭酒王武子,咸从姑之外孙也。”;唐张说《素盘盂铭序》:“国子祭酒韦公好游山水。”《红楼梦》第四回:“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清光绪三十二年,设学部,改“国子祭酒”为“学部尚书”。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国子祭酒 注音 :guó zǐ jì/zhài jiǔ 解释 :古代学官名 出自 :《赠何劭王济》 词语解释,读音,解释,延伸,祭酒含义,历史,名字来历, 词语解释 读音 【词语】:国子祭酒 【注音】:guó zǐ jì/zhài jiǔ 解释 【释义】:唐张说《素盘盂铭序》:“国子祭酒韦公好游山水。”《红楼梦》第四回:“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清光绪三十二年,设学部,改“国子祭酒”为“学部尚书”。 古代祭祀礼仪有一种叫浇奠祭祀,就是举起酒杯、向天祝祷、洒酒于地;执行这个礼仪的人叫祭酒。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和官府名,传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祭祀,所以国子监的主管被命名为祭酒。 晋武帝时,始立国子学,设 国子祭酒 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 延伸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祭酒含义 历史 原意是德高望重的祭祀或宴会的主持人,后来引申为“特定人群的地位最尊者”,到后来,就成官名了。 总的来说,祭酒相当于同类官衔中地位最高的人。 如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汉魏时,曹操设军师祭酒(和军谋祭酒),是参谋人员里面的首席。 在军中相当于参谋长。 至于品级和权力,没有规定,取决于你所处的军队的品级。 曹魏时郭嘉就是军师祭酒,为第五品。 名字来历 监”是 *** 机构的意思,国子监就是为“国之学子”而设的最高学府。 祭酒原意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清末始废。后亦以泛称文坛、艺坛或学术界、文化界的首脑人物。
国子监祭酒 主要职责是什么?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国立大学校长
国子监祭酒,为宋朝中央政府官职之一,神宗元丰改制後始创,为国子监最高负责人,地位等同於国立大学校长。多由宰相兼领,其佐贰官为国子监司业。主掌国子、太学、武学、律学、小学的政令,以及课试、升黜、教导之事,同时也负责替学官打考绩。此外,依照太学三舍法的规定,属最低阶的外舍太学生须於季终,依序接受学谕、学录、学正、博士的考试,最终再由祭酒与司业加以考核,视其成绩,决定是否可以升至内舍。
明、清时为中央政府官职之一,但品等仅为从四品。该官职隶属於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其上为监事大臣,辖下有监丞等辅佐官职。1910年代,清朝灭亡後,该官职废除。
转的~
国子监祭酒是什么官职?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清华北大等最高学府的校长兼教育部部长的一些作用。国子监祭酒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始于西晋武帝国子祭酒,后经北齐、隋唐、明清延变。该官职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是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明代理学家湛若水、贪官严嵩、明著名首辅徐阶都做过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时也是国子监祭酒。
扩展资料
国子监是始于西晋武帝的国子祭酒,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成为了朝廷的最高学府,主要是掌管大学之法以及一些教学考试。
在古代是不区分仕宦的。从古代培养知识分子的角度来看,国子监就相当于今天的清华大学的等级,而国子监祭酒的祭酒就相当于清华大学的校长。
如果是培养的官员的话,那么国子监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自然党校的校长就是祭酒了。在唐代的时候,国子监是一个从三品的职位,他的官位仅仅是低于宰相的,而在明清的时候,就成为了四品,所以北大清华校长就比较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