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笑不露齿,行不摆裙”出自于哪本书
- 2、请问:“笑不露齿,行不摆裙”出自于哪本书?
- 3、“笑不露齿,行不摆裙”出自于哪本书?
- 4、“笑不露齿”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 5、笑不露齿下一句是啥?
- 6、笑不露齿下一句是什么?
“笑不露齿,行不摆裙”出自于哪本书
原创回答:
出自《女论语》,又名《宋若昭女论语》,唐代宋若莘所著,宋若昭作解,是《女四书》之一种,为明朝王相编录。
全书分立身章、学作章、学礼章、早起章、事父母章、事舅姑章、事夫章、训男女章、管家章、待客章、和柔章、守节章共十二章,每一章都详细规定古代女子的言行举止和持家处世事理。
女论语第一 立身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
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
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
立身端正,方可为人。
笑不露齿 出自第二行的 语莫掀唇。
行不摆裙 出自第三行的 立莫摇裙。
请问:“笑不露齿,行不摆裙”出自于哪本书?
应当出自《女四书》中的《女论语》
《女四书》是中国封建社会四种女子教材——《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的总称。《女四书》中所汇辑的上述四本书是中国封建统治者进行女子教育的专书,旨在阐发儒家所宣扬的“三从”、“四德”的妇道,培养封建思想品格的“贤妻良母”。
女子教育是中国古代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经籍中就有关于女教的思想。如《周礼·天官·冢宰下》:“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里提出女教的“四德”。《仪礼·丧服·子夏传》提出了妇女无专制之道,而有“三从”之义,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易·恒》中“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诗·大雅·瞻印》宣称:“妇无公事”,等等。这一切说明中国早在封建社会之初,封建统治者就注意并且实施女子教育,但那时还没有专门的女子教科书。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特别自汉代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后,统治者为了加强其父系宗法制的封建专制秩序,就日益注重和大力倡行儒家礼教及女子教育主张,要求妇女明达诗书与坚守‘妇礼”而能“齐家”,从而有助于封建王朝的治国及维持其统治秩序。在这种形势和要求下,开始出现了女子教育专著,这就是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女班昭写出的《女诫》。自此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陆续编撰出一系列的女子教育的单行课本。迄明朝晚年,从历代 的女子教材中选取出上述的四本书,汇编成为成套的《女四书》。
“笑不露齿,行不摆裙”出自于哪本书?
出自——唐代宋若莘《女论语》。
原文: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 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 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 立身端正,方可为人。
语莫掀唇意思就是笑不露齿,封建社会女子所尊从的教训象笑不露齿、行不摆裙、三从四德等许多都出自《女论语》,在古代,这些是女子应该学习的道德,在现代,这些成了封建余孽。宋若莘在唐朝是有名的才女,被封为女学士。
扩展资料:
《女论语》又名《宋若昭女论语》,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女子教育课本。据《旧唐书.女学士尚宫宋氏传》载,唐代贝州(今河北省清河县)人宋若莘仿《论语》作《女论语》十篇,采问答形式。其妹若昭注释。清王相编入《女四书》。
今本托名班昭,共十二章,分立身章、学作章、学礼章、早起章、事父母章、事舅姑章、事夫章、训男女章、管家章、待客章、和柔章、守节章共十二章,每一章都详细规定古代女子的言行举止和持家处世事理。
《女论语》,唐代宋若莘所著,宋若昭作解。与《女诫》、《内训》、《女范捷录》合称《女四书》。与《列女传》等均为中国古代女性德育教材。宋若莘,唐贝州(今河北清河)人,出身儒学世家,擅诗文,志高远,一生未嫁。唐德宗贞元中期,被召人宫,封为“学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女论语
“笑不露齿”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笑不露齿的出处出处:《女论语》:“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笑不露齿这句话知名度很高,一般是用来形容女子的美德的,这句话出自大唐时期清河的女子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所写的《女论语》:“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语莫掀唇意思就是笑不露齿,封建社会女子所尊从的教训象笑不露齿、行不摆裙、三从四德等许多都出自《女论语》,在古代,这些是女子应该学习的道德。
在现代,这些成了封建余孽。宋若莘在唐朝是有名的才女,被封为女学士。 古代笑不露齿的第一人 《女论语》--唐代 宋若莘、宋若昭著 宋若莘---(?--820年)贝州清河(今邢台清河县)人,父廷棻,生一男五女,男独愚不可教,而五女皆警慧,善属文。若莘最长,次为若昭、若伦、若宪、若荀,皆禀性贞素,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若莘诲诸妹若严师。贞元中,李抱真表其才,并召入宫。帝与侍臣赓和,五人咸预。高其风操,不以妾侍命之,呼为学士。若伦、若荀先卒。贞元七年,(公元七九一年)诏若莘总领秘阁图籍。卒,赠内河郡君。若莘著有〈女论语〉十篇,妹若昭又为传申释之,传于世。
笑不露齿下一句是啥?
笑不露齿下一句行不摆裙。
在古时,有规定女性“笑不得露齿,行不得摆裙”。“笑不露齿”这句话知名度很高,古时候用来形容女子的美德,它出自大唐时期清河的女子宋若莘、宋若昭姐妹的《女论语》。
原文为,“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其中“语莫掀唇”的意思就是“笑不露齿”。封建社会女子所尊从的教训象笑不露齿、行不摆裙、三从四德等许多都出自《女论语》。
约束笑不露齿行不露足的饰品
禁步是古代用于约束女子行为举止、规范仪态而衍生出来的。禁步最早的用途用于压住裙摆,避免抬足时裙幅散开,有碍观瞻。佩挂禁步,还可约束女子的举止,起着规范仪态的作用。
只有莲步轻移,坠饰轻轻碰撞,发出叮当悦耳的声音,才显得体态轻盈,姿态优美;行走稍快或跨步稍大,禁步则叮当乱响,声音激烈,佩戴者便可体察到自己步态的失仪,自觉地作出调整。
笑不露齿下一句是什么?
内容如下:
1、笑不露齿,闭月羞花。
2、笑不露齿,沉鱼落雁。
3、笑不露齿,大家闺秀。
4、笑不露齿,可可爱爱。
5、笑不露齿,温柔可爱。
相关信息:
古代女子要笑不露齿的原因:是古代女子应该学习的一种道德,封建社会女子所尊从的教训象笑不露齿、行不摆裙、三从四德等。
古人的礼仪规范:“行不露足,踱不过寸,笑不露齿,手不上胸 。”大概意思是说,穿不露足的鞋子就会行不露足,平时不要大笑,只能微笑,不开口笑,就会笑不露齿。这都是对女子行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