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牙璋辞凤阙(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翻译)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出处:唐代诗人杨炯的《从军行》。

原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

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

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扩展资料

此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第三四句描写了军队辞京后的出战;第五六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激烈的战斗场面;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全诗虽仅四十字,但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同时对仗工整,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

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

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作者简介:杨炯(650-约695),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高宗永隆二年(681)充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恃才傲物,因讥刺朝士的矫饰作风而遭人忌恨,武后时遭谗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

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出为婺州盈川县令,死于任所,故亦称“杨盈川”。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著名。明人辑有《盈川集》。

谁知道“牙璋辞凤阙”是什么意思?“阙”怎么读?

que 四声此句译为:军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

唐初,突厥等少数民族军事集团对边境地区不断骚扰,成为西北部安全的最大威胁。许多志士踊跃从军,加入战斗的行列。牙璋:指代携皇帝“牙璋”之令出征的部队。和诗中的“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

出自:杨炯《从军行》原文:《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牙璋辞凤阙是什么意思?,牙璋辞凤阙的意思

1.意思: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2. 出处:唐代诗人杨炯的《从军行》。

3. 原文: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4.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5.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7. 译文: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

8.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9.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10.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译文

此句译为:

军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

唐初,突厥等少数民族军事集团对边境地区不断骚扰,成为西北部安全的最大威胁。许多志士踊跃从军,加入战斗的行列。牙璋:指代携皇帝“牙璋”之令出征的部队。和诗中的“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

出自:杨炯《从军行》

原文: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从军行的全诗及赏析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译文】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作品鉴赏】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说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杨炯《从军行》全文翻译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首都长安,心中自是不平。将军领了兵符奉命出征,统帅强悍的骑兵包围了龙城。大雪弥漫,天色昏暗,使军旗上的图案颜色变得模糊暗淡,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宁愿做个下级军官池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做置身书斋的书生。

拓展资料

一、全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二、赏析

(1)《从军行》 借用汉乐府旧题,写一个书生从报警的烽火照亮西京到慷慨从军、奔赴沙场奋战的全过程。语短意长,雄健激扬。

(2)这首诗布局精当,脉络分明,跌宕有致。烽火引起诗人内心的波涛;进而从军告别京城,投奔沙场与敌鏖战;最后以自豪的口吻表达立功塞外的壮志。诗人善于选择意象,精心营构典型场景。这首诗时间跨度大,而字数甚少,因此需要从严选取代表性强、信息量大的事物纳入诗章。

三、背景

(1)《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公元681),西北突厥部族入侵 固原 、 庆阳 一带,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征。诗中就记录了这次征战的情况。

四、作者

(1)杨炯(约650—约693),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2)杨炯自幼聪敏博学,唐显庆四年(659年)应童子举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馆,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约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

相关阅读

  • 业绩勇创第一的句子
  • 女人生活感悟经典句子说说心情
  • 来不及告别句子
  •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 清新文艺的句子短句
  • 落红是什么(落红是什么季节)
  • 关于春天的好句子短句
  • 铭文有什么用(升级铭文有什么用)
  • 职场励志的话正能量句子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