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舍身饲虎(释迦牟尼佛舍身饲虎)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佛陀舍身饲虎

原文为:是时王子兴大勇猛,以悲愿力增益其心。虑彼二兄共为留难,请先还宫,我当后至。尔时王子摩诃萨埵,遽入竹林,至其虎所,脱去衣服,置竹枝上,于彼虎前,委身而卧。菩萨慈忍,虎无能为。即上高山,投身于地。虎今羸弱,不能食我,即以干竹,刺颈出血。于时大地六种震动,如风激水,涌没不安。日无精明,如罗侯障。天雨众华及妙香末,缤纷乱墬,遍满林中。虚空诸天,咸共称赞。是时饿虎即舐颈血啖肉皆尽,唯留余骨。时二王子生大愁苦,共至虎所,不能自持。投身骨上,久乃得稣。悲泣懊恼,渐舍而去。

译文:

很久很久以前,在南赡部洲有—个大国,叫摩诃罗檀囊,统率着五千多个小国家。国王有三个王子——摩诃富那宁、摩诃提婆和摩诃萨青。三个王子里,小王子摩诃萨青天生具有一副慈悲心肠。一日国王、王妃以及三位王子等人出宫游玩。久居宫中的三位王子难得有机会外出游玩,他们如同出笼的小鸟,快乐的玩耍着,忽然发现了一窝老虎,一只面黄肌瘦的雌虎正给两只虎仔喂奶。小王子于是问两位哥哥:“雌虎瘦成皮包骨头了,快要饿死了,会不会吃掉虎仔”两位哥哥也赞同小王子的说法,并且说“如果雌虎饿死了,恐怕这个两个小虎也要饿死啊。小王子顿生怜悯之心,心中极其的难过啊,于是向两位哥哥寻求解决之法。哥哥说:“老虎需要新鲜的血液和肉就可以存活,但是在哪里去弄肉呢?除非有人愿意割自己的肉给老虎吃,但是这个人也活不了”。听完两位哥哥的言语后,小王子暗下决心,牺牲自己救雌虎和两只虎仔。两位哥哥劝小王子早些离开,免得多了几分伤感,小王子对两位哥哥说:“你们先行一步,我再看看就来”。说完他独自走入小径,回到刚才那只饿虎停留的地方。他走到饿虎面前,毫不犹豫地将身体投向虎口,不料,饿虎只朝他望了—眼,却闭著嘴巴不吃他。看到饿虎的神情,小王子若有所思。他早已下定决心舍身饲虎,为了让老虎更好的吃自己,小王子干脆找来一截尖锐的竹枝,往自己身上猛戳,使鲜血汩汩流淌而出。一直咬著嘴唇的饿虎,看到鲜血,立刻恢复了精神,吐出鲜红的舌头,开始舔食王子的鲜血。饿虎喝足了血,又继续吃王子的肉体。先行几步的哥哥,迟迟不见弟弟跟来,十分担心,忍不住走回来搜寻。他们边找边喊“摩诃萨青!弟弟”!然而除了风声,四周没有—点回音。两位王子忽然想起刚才弟弟提出的问题,不寒而栗。他们急忙跑回雌虎停留的地方一看,天哪,可怜的弟弟已经被饿虎吃得精光,只剩下—副带血的白骨散落在一旁。饿虎吃完小王子的肉身,一不小心竟从悬崖上跌下,晕了过去。待它醒来后,回想起刚才的事,又跑回白骨旁不停地徘徊,十分难过。

正当全家人为小王子的死悲痛至极时,舍身饲虎的摩诃萨青王子死后就成为佛了。当时,他还有些怀疑,不知自己做了什么功德,竟然能成佛。他对眼前的善果感到迷惑,于是运用天眼,察遍地狱、饿鬼、畜生、修罗和人间等五个世界,才发现自己前生施舍的残骸散落在一座山林里,而父母、兄弟正围靠在尸首旁边,痛不欲生。摩诃萨青王子于是下凡间去规劝父母、兄弟、大臣以及老百姓。国王和妃子听到空中的声音,仰天央求:“刚才规劝我的,是哪位神明呀?”“我是摩诃萨青,不久前施身给了饿虎。由于这种功德,现在才能成佛。父王啊!有生就有死,这是人世的常情。凡是为非作歹的人,都会下地狱,凡有善行的人,都会出生天界。你为什么还沉陷于忧愁与烦恼之中,而不能够觉悟呢?为何空自悲叹,不去修持各种善事呢?”国王和妃子当下仍无法明白王子讲的道理,继续问:“因为你心怀慈悲,怜悯万物,即使将自身施与饿虎,也毫无懊悔?经过王子的一番说法与教化,国王夫妇才逐渐醒悟了。国王吩咐家臣赶造七宝塔,把王子的尸首厚葬。摩诃萨青王子看到父母从悲伤的低谷中走了出来,才安心地返回佛界。

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上也有这个故事,今日又读了一遍,正值光景,颇有些感受。当今社会鲜有舍身饲虎的行为,却多了一些老虎咬人的闹剧,行善之人反而被人误解,认为是作秀,认为是假慈悲,善良的空间正被一些所谓的正义之士在挤压,这就是“见他人吃肉喝汤,就眼红,就想脱裤子放屁骂人”的劣性。罗尔事件真相到底是怎么样跟你行善有关吗?,如果真心行善,善念就没有真假,即使罗尔是虎,我也没有割肉给他吃,何必如此去刨根问底呢?

善起于心,发于行,归于自我。 请用善意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你会更加洒脱和自我。给善念一点成长的空间,留住人性最美丽的之光-善念。

谁解说一下佛祖以身饲虎的典故

敦煌莫高窟第428窟,凿于北周,绘有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

古时南瞻部洲有—大国萨垂那,国君育有三子,最小的太子摩诃萨青,生性慈悲,是释伽牟尼之前身。

一日,王与妃携三子率群臣出游。王倦,暂携妃小憩。三王子悦然,穿梭丛林嬉戏。忽见一雌虎哺二幼虎。雌虎饥饿,羸弱枯瘦,意欲吞噬幼虎。

小王子见而问兄:“雌虎羸瘦将死,欲食子矣?”

兄云:“倘雌虎饿死,幼虎无哺,亦必死。”

小王子云:“何能令雌虎勿食幼虎?”

兄曰:“当以鲜肉及血饲之。“

小王子问:“以人之血肉饲之,可否?”

兄曰:“虎当可活,人死不能复活亦!”

三子同行,小王子假言托故,独返饿虎崖上,跃身而投虎口。然饿虎闭嘴,不忍食之。

王子觅尖锐木枝戳破己身,鲜血汩汩。虎见鲜血流,振精神而舔之。继而,食王子肉。

待兄返觅其弟,惟见血迹,白骨零落。

时,王与妃小憩,渐入梦。妃忽惊醒,呼曰:“梦三鸽齐飞,鹰噬幼鸽亦!此梦大不吉!” 王心惊,令随从觅子行踪。顷刻二长子泣归,方知梦验亦。

摩诃萨青王子舍身饲虎,死后成佛,投往兜率天。运天眼察遍地狱、饿鬼、畜生、修罗等界。忽见己之残骸散落,父母兄弟围而悲泣。随即离天界,立空中,规劝训谕曰:

“吾乃摩诃萨青,施身饲虎,因此功德投兜率天上。生死世间常情。望修持善事,勿陷忧烦之中。”

王归,命造七宝塔,厚葬子尸。

佛教的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的典故。

1、割肉喂鹰:

释迦摩尼在还没有成佛之前,曾经经历过一段的苦修。传说他有一天在森林里面打坐参禅,这个时候,天空中一只老鹰正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看到了释迦摩尼,就飞到了他的衣袖里面,企图能躲过一劫。

释迦摩尼自然明白这只鸽子求生的欲望,于是他对老鹰说道:请您放了这只鸽子,上天有好生之德。

老鹰却回答道:如果我放了这只鸽子,那么这只鸽子是活了,我却会被饿死,哪里来的好生之德呢?

释迦摩尼就说:我愿意用同样重量的肉来换取鸽子的生命。于是他就拿了一个秤,把鸽子放在秤的另外一边,然后自己用刀开始割自己的肉。说来也奇怪,鸽子本来不重,但是释迦摩尼割了好多肉还是没有使得秤平衡。

最后他自己跳进秤里面,秤砣终于平衡了。他闭上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你吃了我吧。

2、舍身喂虎:

乾陀尸利国王的太子,不喜欢荣华富贵,于是逃进山林居住,就在林中跟随师父修行。

太子所在山林,下面有一深谷。当时深谷中有一只饿虎,刚生下七只小老虎,冬日严寒,又遇大雪,母老虎抱着小老虎,在深谷下待过了三天,因为怕小老虎冻死,母老虎始终没法出去找食物,忍饥挨饿守护着小老虎。

可是大雪依然下个不停,老虎母子饥困交加,困在深谷,眼看就要死去;母老虎被饥饿所迫,甚至想吃掉小老虎。

当时众仙人看到这一幕,就问:“有谁能舍弃自己身体,挽救下面这些老虎?”太子当时正修禅定,他从定中听到问话,心想:“很好!我的愿实现了。”

太子话音刚落,曼陀罗花如雨而下,大地为之震动。太子就脱下鹿皮衣,把自己的头目缠住,然后跳下悬岩,倒在饿虎身边。母虎得到菩萨的血肉后,和虎仔都被救活了。

扩展资料:

佛陀宣扬教理,采用两条路线并进的方式。一是以教诫说理的方式,二是以生动的神通故事进行隐喻的方式。佛经故事记载的佛陀的前生——摩诃萨埵王子修行舍身饲虎,就是一个生动的含有隐喻的神通故事。

故事说,王子心中暗想:我在很久以前的生死轮回之中无数次捐献出自己的身体,白白地丧失性命。有的是因为贪欲,有的是因为瞋恚,有的是因为愚痴,——这一段就是告诉我们,贪心起时如饿虎,嗔心起时如猛虎,痴心起时如醉虎。老虎血盆之口,噬人身肉,无所余留。

凡夫之人在未成道时,没有一个人不是被贪嗔痴老虎吞食,白白的浪费了生命的,并非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凡夫之人在未觉悟时,于无量劫中,皆以身饲虎。只是我等未醒悟时不自知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舍身饲虎

舍身饲虎(佛本生故事) 视频

佛陀曾于《悲华经》中说,

慈 心即是助菩提法,于诸众生心无碍故。

悲 心即是助菩提法,拔出众生诸苦故。

喜 心即是助菩提法,爱乐法故。

舍 心即是助菩提法,断憎爱故。’慈悲喜舍,一旦从心底涌现,便能点亮爱与生命之光,照彻幽暗娑婆。诸位,修行不是口说,而是用心去做。利益众生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

尼泊尔三大佛塔之一 舍身崖佛塔

【佛教圣迹】尼泊尔篇●­加德满都  南摩布达Namo Buddha 【舍身崖佛塔】之〖简介 来历〗

舍身崖佛塔的英文为Namo Buddha,也译作南摩布达、南无佛等等,译意为礼敬佛陀,是尼泊尔著名的三座佛塔之一,其他为满愿塔、斯瓦扬布纳特佛塔。Namo Buddha在藏语里称为“大莫虑津”(Tagmo Lujin),“大莫”是指母虎,“虑津”是供身或舍身的意思,就是舍身饲虎之意。这里曾经是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舍身饲虎的地方。

舍身崖位于加德满都的东郊森林,两地约有两小时的车程。白玉寺的宗诺仁波切曾经说过,如果能在一天中去了舍身崖、满愿塔、苏瓦扬布拿佛塔这三大圣地,将不堕恶趣。

关于舍身崖佛塔,《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十 舍身品第二十六》云:

尔时世尊。即于座上跏趺而坐。端身正念。告诸苾刍(注:苾刍即比丘)。汝等乐欲见彼往昔苦行菩萨本舍利不。诸苾刍言。我等乐见。世尊即以百福庄严相好之手。而按其地。于时大地六种震动。即便开裂。七宝制底。忽然踊出。众宝罗网。庄严其上。大众见已生希有心。尔时世尊。即从座起。作礼右绕还就本座。告阿难陀。汝可开此制底之户。时阿难陀即开其户。见七宝函。奇珍间饰。白言世尊。有七宝函。众宝庄挍。佛言汝可开函。时阿难陀。奉教开已见有舍利。白如珂雪拘物头花。即白佛言。函有舍利。色妙异常。佛言阿难陀。汝可持此大士骨来。时阿难陀。即取其骨。奉授世尊。世尊受已。告诸苾刍。汝等应观苦行菩萨遗身舍利。而说颂曰:

菩萨胜德相应慧勇猛精勤六度圆

常修不息为菩提不舍坚固心无倦

汝等苾刍。咸应礼敬菩萨本身。此之舍利。乃是无量戒定慧香之所熏馥。最上福田。极难逢遇。时诸苾刍及诸大众。咸皆至心合掌。恭敬顶礼舍利。叹未曾有。时阿难陀前礼佛足。白言世尊。如来大师。出过一切。为诸有情之所恭敬。何因缘故礼此身骨。佛告阿难陀。我因此骨速得无上正等菩提。为报往恩我今致礼。复告阿难陀。吾今为汝及诸大众断除疑惑。说是舍利往昔因缘汝等善思当一心听。阿难陀曰。我等乐闻愿为开阐。阿难陀。过去世时有一国王。名曰大车.................

在很古远的时候,有一个大国名叫大车国。国王有三个太子,第一太子叫大生,第二太子叫大天,第三太子叫大勇(摩诃萨埵)。

一次,国王到城外山林里观景游猎,三个太子也随同前往。进入深山后,国王在竹林中休息,三个太子继续向前游行。他们向前行了一段,在路边发现了一只母虎生下七只小虎。小虎生下好几天,由于母虎找不到食物,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

大太子说:“七只小虎围绕在母虎身边,母虎无法出去寻找食物,饥饿所迫,说不定会吃掉她亲生的小虎。” 二太子说:“太可怜了,这只母虎和她的小虎不久就会死去,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济救它们的生命呢?”三太子听后,心里想:“我从有生命以来,在千万次生死轮回中,生命白白地遗弃腐坏,未曾得到任何益处。今天为什么不舍身布施给这些老虎呢?” 三位太子一边议论,一边观看,在母虎和小虎身边徘徊了很久,都无济救的办法,就舍弃众虎向前去了。

三太子一边向前行,一边自思:“如果我舍弃生命,成此善业,就会成为生死大海中一只普度众生的航船。如果布施此身,就会抛弃无数种痈疽恶疾,千百种恐怖畏难;如果不施舍,就是此生命存在,将来也会腥臭不净,筋骨支解,令人厌恶。因此,我应当将此生命布舍众生,用来求得无上完美的涅槃之乐,永离忧愁悲伤,无常苦恼,百福满身。若能得到一切佛道智慧,再布施于一切众生,使他们也得到永生的快乐。”

三太子想到此处,兴奋激动,产生了巨大的勇气。慈悲的誓愿充满了心间,决心以身饲虎。但他又害怕二位兄长看到后会阻拦他舍身施虎的善行,为了支开二位兄长,就对二位兄长说:“请二位哥哥先回宫,我随后就到。”

二位兄长向前去后,三太子又顺着原路很快地跑到山林中,来到饿虎爬卧的地方,脱去身上的衣服,挂在竹枝上。然后来到饿虎身边,俯身投地,躺在饿虎嘴下。三太子舍身饲虎,可饿虎已觉自己无能为力,不敢吞食太子。

太子看到饿虎不敢吃他,就爬上高山,从山崖上跳下,投身到饿虎嘴下,可饿虎还是不吃。太子发觉饿虎已经饥饿过度,连吃肉的力气也没有了。又找来一根干竹刺,用竹刺刺破咽喉,使鲜血流出来,让饿虎吸吮。

此时,大地剧烈震动六次,如像狂风掀起的海浪,汹涌激荡。太阳失去了光芒,如像阿修罗遮天蔽日一样。不久天上纷纷飘下鲜花香粉,缤纷乱坠,落满竹林之中。天界的各天王天神,一齐称颂歌赞。

饿虎闻见血腥气味,开始舐吸太子脖颈上的鲜血。饿虎吸食太子的鲜血后,有了力气,就把太子的血肉全部吃尽,只剩下了骨骸。

两位兄长久等,不见弟弟回来,心中着急不放心,就返回原路去找三太子。当他们找到老虎爬卧的地方,只见弟弟已被饿虎吞食,只剩一堆残骸。二人见此残景,痛不欲生,举身扑在骨骸上,悲伤嚎哭,昏迷了过去。过了很久,才慢慢苏醒过来,悲泣悔恨,慢慢地舍离弟弟的尸骨,打马回宫报信。

当太子舍身饲虎时,王后在深宫高楼上午睡,梦中梦见各种不吉祥的事:乳房被人割掉;牙齿全部脱落;得到了三只小鸽子,一只又被老鹰叼去了。王后从梦中忽然惊醒,只觉两面乳房的奶汁直往外流。此时,有一个宫女听到外面的人说:“小王子不见了,哪儿都找不到。” 宫女马上入宫把此事告知了王后。王后听后,忧愁悲伤,泪盈满目,立即去找国王,对国王说:“大王,我们最心爱的小王子不见了!”

国王听后,悲愁哽噎地说:“真苦啊,我心爱的小儿子,你怎么能不见呢?请夫人先回宫,不要过分忧愁悲伤。我立即下令召集各位大臣和全国人民,马上全部出城,分散寻找。”

过了没有片刻时间,一位大臣前来向国王报告:“听臣民说,只见到了两位大王子,小王子至今没有找到。” 紧接着第二大臣和两位太子悲伤哭泣着来到国王面前,把小王子舍身饲虎的事向国王诉说了一遍。国王和王后听说后,悲伤痛苦,不能自胜。国王和王后立即乘车一同来到太子舍身饲虎的地方,只见太子遗骨狼藉不堪。国王和王后当即昏迷倒地,什么也不知道了。

随从使者急忙用凉水泼洒国王和王后的身体,国王和王后才慢慢苏醒过来。此时,王后头发蓬乱,遍地爬滚,如像活鱼落地,又像乳牛失去牛犊一样,同二位大太子一起悲哀嚎哭。随后,国王和王后命令使臣收拾了太子残骸,焚烧火化,修建了一座高大的舍利塔。从此以后,国王、王后,国内臣民经常礼拜供养。

佛对阿难说:过去之世的大勇太子,难道是别人吗?就是今天说法会场中的我。过去之世中的国王,就是现今我父王净饭王。王后就是现今我母摩耶夫人。大太子就是弥勒菩萨。二太子就是文殊菩萨。那时的饿虎就是现今姨母波阇波提。七只小老虎,就是现今的弟子目犍连、舍利弗和憍陈如等五比丘。(故事完)

塔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

相关阅读

  • 杜父鱼(潜水员戴夫软隐棘杜父鱼)
  • 寝室生活的作文800字
  •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600
  • 生活变脸作文
  • 生活之最作文
  • 套套怎么带(杜蕾斯避孕套尺寸大小对照表)
  • 生活梗概作文
  • 春夜喜雨带拼音,春夜喜雨 带拼音
  • 坚如磐石的意思(坚如磐石的意思和拼音)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