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历史上的梅妃墓在哪?
版本一
等唐玄宗回京,派人找梅妃,终于在上阳东宫井中找到她的遗体。梅妃为了守住清白,让人用白绫紧裹全身投井。
版本二
梅妃遇难的消息传回莆田,乡亲们深情地怀念她,兴建浦口宫供奉她,以为永久纪念她。相传梅妃之父(或兄弟)曾要求朝廷以妃骨归葬故里,明皇准许。葬地就在江家祖坟。“墓下种梅数十株,鹭鸟宿焉”。
版本三
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来不及带上冷宫中的梅妃就出逃。后长安陷落,城中一片兵荒马乱,梅妃孤苦无依决定自尽之时,被一白衣女子所救,用白驴把她载到了白云山中的小蓬瀛修真观。
版本四
至德元年六月十三日,黎明,玄宗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走。
妃、主、垦孙在外者,包括困于冷宫的梅妃,皆弃之不顾。这一天,百官皆不知皇帝已出逃。等唐玄宗回京,派人找梅妃,下诏,只要有人找到她,官升两级,赏钱百万。有一宦官献了一幅梅妃画像,皇帝说:“挺像,只恨不是活的啊”,再在上面题了一首诗怀念梅妃。
某天梅妃托梦给皇帝,梅妃说:“当年陛下逃难时,我死在乱兵的手上,有可怜我的人,把我埋在池子东边的梅树下”。最终在温泉池边梅树底下,找到了梅妃尸体,外面用锦褥裹着,上面堆着差不多三尺厚的土。察看梅妃身上肋下有刀痕。唐玄宗放声大哭,以妃礼改葬。又命人在她的墓地四周种满各种梅树,并亲手为她写下祭文
梅妃写给唐玄宗的诗是什么
唐代江采萍《谢赐珍珠》原文: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译文:
我很久没有画我的柳叶眉了,面上的残妆和著眼泪打湿了我的红绡衣。我自是很久没有梳洗过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来安慰我的寂寥之心。
扩展资料
梅妃自幼聪颖,她父亲极赏识,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十四岁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精通琴棋书画。她特别喜爱梅花,她父亲视她为掌上明珠,弄来了各种梅花栽满屋前屋后,在梅花熏陶下,江采萍烙下了梅的气节,高雅娴静。
当时,正是唐玄宗时期,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去世,终日郁郁不乐,有一日,唐玄宗李隆基临轩击鼓,此时正值春天,日暖花开,柳杏闻声而发,这一曲催花令,让太监高力士自湖广历两粤为玄宗选美。高力士到了闽地后,探听到江家有女清丽绝世。于是以重礼相聘,携江采苹回长安。
由闽入京,长安美人数不胜数,宫中嫔妃三千,个个浓妆艳抹、盛装俗饰,采萍的到来,仿佛为宫中送来一缕清风,她温柔婉约,淡妆素裹,清爽宜人。更加难得的是,江采苹是位难得的才女,擅乐器、晓歌舞、吟诗作赋无所不通,这样的美人让唐玄宗爱不释手。
江采苹虽名采萍,但尤爱梅,玄宗怜惜她这份对梅花的痴爱,在她的住所周围,种满了朱梅、胭脂梅等珍贵的梅花,花开时节,江采苹便徘徊其间,赏花作赋,悠然忘我。玄宗对她大加宠幸赐东宫正一品皇妃,称她为“梅妃”,并亲笔题写院中楼台为“梅阁”、花间小亭为“梅亭”。并戏称她为“梅精”。
梅妃擅舞蹈,成名舞蹈《惊鸿舞》在当时广为流传。唐玄宗有几位兄弟,其中宋王成器善吹笛,歧王范善弹琵琶,玄宗更是妙解音律。
有一日,唐玄宗特设一宴招待诸王,席间唐玄宗向诸王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梅妃席间吹笛,几位兄弟都十分领会梅妃笛声的神韵,一曲罢,翩翩起舞,如惊鸿般轻盈,如落梅般飘逸,让人看的如痴如醉,舞罢。
梅妃虽然娴熟识体,但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梅妃最终失宠了。后来喜新厌旧的唐玄宗招儿媳杨氏为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梅妃知情后觐见皇帝,赠诗讽刺。杨妃听闻后不悦,多番陷害,设法将梅妃打入了冷宫上阳东宫。
梅妃得宠时,各地争相进献梅花,可是失宠之后,红尘一骑,梅花变成了荔枝。这让梅妃想起了汉代长门宫陈阿娇的故事,陈阿娇千金买司马相如一赋,本来想赠高力士千金,请他找文人写赋。但高力士介于杨妃,借故推辞。于是她亲自写篇《楼东赋》 ,随附白玉笛派人送给唐玄宗。
杨贵妃探知后,让怀恨在心,让玄宗赐死梅妃,玄宗想起往日情意,沉默以对。后来,玄宗对梅妃心有愧意,命人把外国使节进贡的一斛珍珠送给梅妃,梅妃回诗《谢赐珍珠》,玄宗览诗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名《一斛珠》,曲名始此。
安史之乱,玄宗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走。这一天,百官皆不知皇帝已出逃,妃、主、垦孙在外者,包括困于冷宫的梅妃,皆弃之不顾。长安陷落,城中一片兵荒马乱,梅妃孤苦无依,为了守住清白,白绫紧裹全身投井自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赐珍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采萍
梅妃写的诗句是:柳叶双眉久不描还是桂叶双眉久不描???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这是唐玄宗梅妃所作的《一斛珠》。
梅妃本名江采苹,因甚爱梅花被唐玄宗李隆基封为梅妃。
梅妃是莆田人(今福建莆田县),生于一个医学世家。江采萍聪明过人,九岁能诵读《诗经》父亲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名字,对她期望甚高。
据说在唐玄宗宠爱武惠妃死后,玄宗整日郁郁不乐。太监高力士想排解一下玄宗的烦恼,于是到江南寻访美女,结果在福建的莆田县发现了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孩,她就是江采萍。
江采萍被高力士选入宫中后,曾深受玄宗宠幸。她淡装雅服,姿态明秀,风韵神采,无可描画,她精通诗文。因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赏花恋花,留连忘返,唐玄宗昵称她梅妃,又戏称为“梅精”。唐玄宗曾宠爱她至极,后宫其他妃子都视而不见。江采萍性情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却又出淤泥而不染,不去为红颜之事争风吃醋,并擅长于书文,常以东晋才女谢道韫自比。
只是杨玉环的到来使得清高孤傲的梅妃渐渐失宠。杨贵妃设法贬梅妃入冷宫上阳东宫。梅妃得宠时,各地争相进献梅花。有一次,她听到外面有驿马快跑的声音,讯问侍儿可是送梅花来的?但如今,大家都是忙着给杨贵妃送荔枝,谁还记得曾经专宠一时的梅妃江采萍呢?梅妃江采萍不禁泪流满面,想起了汉代长门宫陈阿娇的故事,陈阿娇千金买司马相如一赋,便拿出千金请高力士找人写赋呈给皇上。高力士正在拼命讨好杨贵妃,因此加以推脱。江采萍就自己写了一首《楼东赋》给唐玄宗看。可唐玄宗看来这篇赋后,虽然也略微有所触动,但也只是派人悄悄赏了梅妃一斛珍珠,梅妃见了,伤透了心,写下来一篇《谢赐珍珠》,并将诗与珍珠一起送还给唐玄宗。 唐玄宗读后怅然不乐,令乐府为诗谱上新曲,曲名叫《一斛珠》。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长门,指汉武帝废后陈阿娇。
陈氏,大汉孝武陈皇后,是中国汉朝孝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血缘上也是武帝的嫡亲姑表姐。陈氏小名阿娇,世人多称之为‘陈阿娇’。 陈氏是西汉帝室贵胄:汉文是她外公,汉孝文皇后百家讲坛中陈阿娇皇后窦氏是她外婆,汉景帝是她舅舅,汉武帝是她表弟兼丈夫。 陈阿娇的父亲是世袭堂邑侯陈午,乃汉朝开国功勋贵族之家;母亲是汉景帝刘启的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是当时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陈阿娇自幼就深得其外祖母——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宠爱。
陈皇后出身显贵,自幼荣宠至极,难免娇骄率真;且有恩于武帝,不肯逢迎屈就;与汉武帝渐渐产生裂痕。兼岁月流逝,却无生育;武帝喜新厌旧,爱弛。
汉武帝喜好女色,多内宠,后宫无数。后宫中,汉武帝同母姐平阳公主进献的女奴卫历代后妃插图中的陈阿娇(一)子夫最先为武帝生育三女一子。
此时,汉宫里发生一件真相莫测的“巫蛊”案,矛头直指被汉武帝冷落已久的陈皇后。汉武帝命酷吏张汤查案。
巫蛊,“巫鬼之术”或“巫诅(咒)之术”,具体包括诅咒、射偶人(偶人厌胜)和毒蛊等,是源于远古的信仰民俗,用以加害仇敌。当时人认为:让巫师、祭司等人把桐木偶人埋于地下,再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就会灾难。由于古人迷信,对巫蛊的威力深信不疑。后代又有许许多多的冤屈后宫嫔妃以巫蛊罪名被杀害。
“巫蛊”自古是宫廷大忌;又因为操作简便,说不清道不明,被怀疑者根本无法自辩,一直是栽赃陷害对手的绝好伎俩。综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无数后妃、重臣、皇子和公主冤死在这两个字上。
元光五年,二十七岁的刘彻以‘巫蛊’罪名颁下诏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从此,武帝把陈后幽禁于长门宫内;衣食用度上依旧是皇后级别待遇不变至此,金屋崩塌,“恩”“情”皆负。
陈皇后数年后病逝,最后以翁主之礼与其母馆陶大长公主刘嫖一起葬于窦太后陵墓侧,即陪葬于汉文帝的霸陵。天可怜见,陈阿娇最后是和真正疼爱自己的母亲、外婆和外公埋葬在一起,而不是屈辱地和其他嫔妃一起埋在‘妃园’。
参考资料:
青梅精保质期多久?过期了还能吃吗?
只吃过黄家农庄青梅精,保质期是三年的,过期时间比较短的话应该不影响,梅精是天然的防腐剂,不会轻易变质的∞
元曲岳阳楼的剧情
是:仙人吕洞宾望气得知岳阳郡中将有神仙得到度化,便来到岳阳楼,以一锭墨换酒喝,醉后便睡。楼下有一千年老柳树已成精,杜康庙前有一株白梅花也已成精。梅精在岳阳楼上作祟,柳精前往巡查,唯恐梅精伤人。吕洞宾遇到柳精,劝他出家修道,但柳精苦于自己土木形骸未得人身,不能成道。吕洞宾让他投胎楼下卖茶人家为男,梅精则投胎为女,即为郭马儿与贺腊梅,三十年后再来度化。二人长大后结为夫妻,在岳阳楼下开茶坊。吕洞宾两次前来度化,郭马儿并不醒悟。吕洞宾第三次来到岳阳楼,郭马儿已改为卖酒,吕洞宾喝了他的酒,给他一把剑,让他杀妻出家。郭马儿并不舍得杀妻,但带剑回家后,贺腊梅的头颅忽然掉落,郭马儿便将吕洞宾告到官府。吕洞宾却说贺腊梅未死,一唤之后,她果然来了。问官要判郭马儿诬告罪,郭马儿急忙向吕洞宾求救,这时才发现问官原来是另一仙人汉钟离。郭马儿自悟到前生是一株老柳,贺腊梅前生则是一株梅花,二人跟随吕洞宾入道成仙。《岳阳楼》全名《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丁集本、《元曲大观》本、《古今名剧选》本、《元人杂剧全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