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红楼梦第八回的情节分析 起因 经过 结果人物分析以及故事梗概
第八回写宝玉去探望宝钗,宝钗要看宝玉那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便笑着说:“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宝玉把玉解下来递给宝钗.就在此处,作者假托“后人曾有诗嘲云”写了这首诗.
女娲补天丢弃不用的那块石头,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人人世,变成了通灵宝玉,同时又是贾宝玉其人.这是作者凭空虚拟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所以说它荒唐而又荒唐.石头由自由自在的神物,变成一个被人百口诮谤的“臭皮囊”,表面上是对人生意义的否定,其实是作者在发抒他对人生社会幻灭后的愤激情绪.“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是暗示宝钗、宝玉夫妇命运蹇涩,将由花柳繁花的顶峰,跌入贫困凄凉的底层.最后的“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两句显得很突兀,然而只有这样出入意料的有“分量”的句子才能把全诗结住.它告诉读者,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转眼即逝的过程,最终全告毁灭.书中这类带有浓厚悲观色彩的地方不少,毋庸讳言,其作用是消极的.重要的问题在于要会读,会分析,作正确的弃取.
通灵宝玉与金锁铭文
通灵宝玉铭文: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金锁铭文: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这四句铭文分别铭刻在宝玉佩带的通灵玉和宝钗佩带的金锁之上,出现在第八回中.
这两句铭文恰好是对仗工整的一副联语,也是所谓“金玉良缘”的根据.从字面上看,这是两句好话,但用在“二宝”身上就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将来一个要出家当和尚,一个要守活寡,长寿又有什么用?说是“仙寿恒昌”,宝玉并没有成佛作主;说是“芳龄”永继,宝钗同样要衰老贫病.其实不过是表面吉利的两句空话而已.
急!!!红楼梦第七、八、九回概括
1、第7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刘姥姥走后,周瑞家的到梨香院找王夫人回话,薛王二人大谈特谈家务人情。薛姨妈托她到王夫人处给凤姐和诸姐妹送宫花。
当周瑞家的把最后两支宫花顺路送给黛玉时,引起黛玉的猜疑,认为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送来。于是,黛玉用话来讽刺周瑞家的。
第二天,宝玉随凤姐到宁府闲逛。秦氏向宝玉介绍她弟秦钟,两人互相倾慕,十分投机,宝玉邀请秦钟来贾府私塾读书,秦钟欣然接受。
宝玉回府时,焦大当着凤姐和宁府诸人的面把贾府上下痛骂一遍。最后,焦大被捆并塞进一嘴的马粪。凤姐则让宁府的人把焦大远远打发掉。
2、第8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宝玉想起宝钗小病,前去探望,宝钗要看宝玉那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便笑着说:“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宝玉把玉解下来递给宝钗。
只见通灵宝玉上铭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玉也要过宝钗佩带的金锁来看,发现金锁上铭文: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两句铭文恰好是对仗工整的一副联语,也是所谓“金玉良缘”的根据。
正巧黛玉来了,见宝玉,宝钗在一起,心下不悦。黛玉借寻雁送手炉趁机奚落宝、钗。宝玉深感郁闷喝醉回房,趁酒意大骂李嬷嬷。秦家恭敬的领了秦钟来贾府,等着一起读书。
3、第9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宝玉认识了秦钟,相见恨晚,要和秦钟结伴上学读书。袭人劝他认真念书,不然就潦倒一辈子,宝玉却惦念他的丫头们会太闷,又挂念着黛玉。
贾政对宝玉说去读书一事挖苦讽刺一番,又训斥他的奶兄李贵,叮咛让宝玉不要念诗经古文,讲明背熟《四书》 。
宝玉离经叛道,毫不在乎封建礼仪的规束,提出不和秦钟论叔侄,而称兄弟。在学堂里,宝玉秦钟与两个风流小学生绰号叫香怜、玉爱的交友,做些不正经的事,被族中亲戚的孩子金荣取笑闹起事来。
因老师不在,贾瑞因私心而偏袒金荣。贾蔷挑唆茗烟出头闹事,一众顽童大闹学堂,打伤秦钟额头,贾瑞弹压不住。最后李贵息事宁人,金荣虽不服气,只得赔礼道歉。回家后像他姑妈告状,引出秦可卿得病一事。
扩展资料:
该三回出场人物:
1、王熙凤
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金陵十二钗之一。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在贾府掌握实权,为人心狠手辣,做事决绝,最后病逝。
2、黛玉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3、宝玉
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现世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他作为荣国府的嫡派子孙,出身不凡,聪明灵秀,阖府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给那些读书做官的人起名“国贼禄蠹”。
他不喜欢“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
4、秦钟
表字鲸卿,秦业的儿子。他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的有些女儿之态。秦钟出身小康之家,因为姐姐,进入贾家,他和贾宝玉意气相投。
秦可卿去世后,他和宝玉同时送殡至水月庵,与尼姑智能儿几次幽会缠绵,又受了些风寒,回来时便咳嗽伤风,饮食懒进。
智能儿随后私自逃入府中来找秦钟,不料被秦业知觉,把智能儿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秦业自己气得老病复发,三五日便呜呼哀哉了。秦钟本性怯弱,且带病未痊,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又添了许多病症,不几日也死了。
5、宝钗
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宝玉的姨表姐。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
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既有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平和的性格,又有心灵深处隐藏的豪放大度。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
红楼梦第八回的大意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风姐与宝玉说服了贾母叫秦钟来家塾上学。一日午后,宝玉到梨香院探望宝钗,看见宝钗唇若施脂,眉如墨画,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别是一番美丽。宝钗因平日未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借机欣赏了一番。巧的是,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正好一对儿,于是宝玉要了锁看。这时黛玉也来探望宝钗,薛姨妈留他们吃饭。席间宝玉听从宝钗的话不喝冷酒,更使黛玉含酸。于是,借小丫头雪雁送来手炉之机,黛玉趁机奚落了宝、钗一顿。
红楼梦第八回讲了啥
第八回宝玉黛玉去探视宝钗,薛姨妈留下吃饭。
写薛宝钗身体不适,林黛玉去探视,当时贾宝玉也在,而且比黛玉先到了。
而且林黛玉来之前,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已经发生了一段故事,两人互相看了对方的通灵宝玉和金锁,读了上面錾的字,好像正好配对,引发了金玉姻缘的说法。
贾宝玉有点兴奋,薛宝钗也有点小得意,尽管这未必就说明,此时薛宝钗已经把自己的姻缘跟贾宝玉联起来了。不过,刚发生过这一幕,林黛玉就来,还是耐人寻味的。
林黛玉来后看见贾宝玉也在,马上说:“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其中的讽刺意味,让薛宝钗听得有点不舒服,于是责问:“这话怎么说?”
想不到,林黛玉直接挑明了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薛宝钗说:“我更不解这意”。
在这里,林黛玉说出的其实是非常无礼的话,像走钢丝一样,玩了一个险招。
因为在古代社会,女性表现出妒忌是不合传统礼仪的,所以薛宝钗步步紧逼,把林黛玉逼到死角,看她怎么来翻身。
想不到林黛玉见招拆招,回答得非常巧妙,说:“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这里,林黛玉的聪明之处在于通过这番解释,将本来紧张的对立关系巧妙转换成了一种合作关系。
但其中更深刻的是,这话也暴露了林黛玉的焦虑。她的焦虑在于,希望自己与贾宝玉有特殊的关系,但又担心别人也会跟他有这种特殊关系。
所以,为了化解这种特殊性,她才会说“今天他来,明天我来,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
当她这样说的时候,其实就将自己所在空间内的每一个人(包括自己)都均质化、无差别化了。
因为个体的无差别,相应地也抹除了个体间有特殊关系的可能,这是焦虑中的林黛玉才有的应对策略,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安慰。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她把当下的空间进行了“今儿”“明儿”的平均化拆解。
但林黛玉聪明的地方更在后面。
这天下雪,薛姨妈招待贾宝玉喝黄酒。黄酒还没有温热,贾宝玉就要喝,旁人劝阻时贾宝玉不听,还说自己只爱吃冷的。
这时候,薛宝钗就来劝他说:“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
贾宝玉一听这话有理,就把冷酒给放下了。
林黛玉看在眼里,心里隐隐不快,倒不是她希望宝玉喝冷酒,而是宝玉那么听宝钗的话,惹她不高兴。
这也让我们明白,有时候人妒忌起来是不管是非的,首先看的是立场。
贾宝玉当时站到了薛宝钗的一边,这就不管薛宝钗规劝的内容是否正确,只要宝玉听从了,就有问题。
林黛玉记下这事,正好在这当口,因为下雪天冷,紫鹃就让雪雁来给林黛玉送手炉,林黛玉借机一语双关,责备雪雁:“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请大家注意,这里林黛玉的几句话,表面看只包含着两个语境,一个语境是“我平日和你说的”,一个语境是紫鹃和雪雁说的,但因为“我平日和你说的”中,“你”的指向具有滑动性,既指雪雁,也是在暗示宝玉。
但薛姨妈反应就要迟钝一些,或者她与他们相处不多,对黛玉还不够了解,于是去解释说:“你素日身子单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
薛姨妈这么说的时候,根本没有领会林黛玉的用意,那么林黛玉是如何回应的呢?
她说:“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人家岂不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巴巴的从家里送个来。不说丫鬟们太小心过余,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
林黛玉在这么解释的时候,我们发现,她又将一个新的语境组合进来了。她虚拟了有这样一个多心的人家,会因自己带手炉而以为是在羞辱他们家太穷,没手炉。
其实,这样的人家只是林黛玉的一种假设,为了与现在的薛姨妈家作对照,说尽管薛姨妈家不会多心,这么做没问题,但如果换了别个多心的人家或许就有问题,所以自己才会责备丫鬟做事欠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