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运河钞关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有哪些?
- 2、明朝的钞关是什么,为何说其是国库收支重要来源
- 3、江南百景图扬州府钞关有什么用
- 4、钞关是什么?
- 5、哪个明清钞关设在颍河、淠河汇入淮河处?
- 6、扬州府钞关有什么用
运河钞关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有哪些?
积极作用:
①使运河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
②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③贯通南北水路,解决了南北的交通(南粮北运和盐运要道);
④使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
消极作用:
1给当地的人民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2占据了土地,使当时的农民收入减少。
临清运河钞关位于临清市老城区内明代会通河旁,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设于运河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也是目前仅存的一处运河钞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影响
临清运河钞关是目前全国仅存的运河钞关,对研究当时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城市发展均具重要价值,是研究漕运历史、封建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形态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它还是明代万历年间王朝佐反税监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著名小说《金瓶梅》一书中多次描写的一处重要史迹。
穿越“古钞关” 感悟“今税收” 聊城大学商学院经济系主任、副教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匡萍: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钞关逐步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现代税收制度的确立,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我们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切实地减轻了企业负担,助力企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从 “上门收税”到“一网通办”山东临清华润纺织有限公司原财务经理、临清运河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刘英顺:上世纪的时候,税务干部挎着公文包,骑着自行车,逐摊逐户去收税。如今,税务部门大力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等便民举措,几乎所有的办税事项都可以通过自助办税终端机、电子税务局来进行办理,方便了群众办税。
明朝的钞关是什么,为何说其是国库收支重要来源
钞关是明代征收内地关税的税关之一。宣德四年 (1429年),因商贩拒用正在贬值的大明宝钞,政府准许商人在商运中心地点用大明宝钞交纳商货税款,以疏通大明宝钞,并趁机增税。在这些地点设立征收商货税款的税关,因此得“钞关”之名。成化(1465—1487) 以后,钞关折收银两。设立钞关的处所有: 崇文门、河西务、北新、正阳、临清、济宁、徐州、淮安、扬州、上新河、浒墅、九江、金沙洲、漷县。各关屡有兴废。
设置钞关旨在征收船税,临清、杭州两关也兼收货税。由各差御史及户部主事监收。船税以载运商货之船户为征课对象。初期按运送路程之远近和船舶大小长阔不同分等称船料,估料定税。宣德四年规定,南京至淮安、淮安至徐州、徐州至济宁、济宁至临清、临清至通州各段均每一百料纳钞一百贯;自北京与南京间的全程,每一百纳钞五百贯。后又以估料难核,改为计算梁头广狭定税,其标准自五尺至三丈六尺不等。
成化十六年(1480),各钞关岁收钞两千四百万贯,当银十二万两。嘉靖至万历初,岁收银大体维持在二十三万两左右。万历中期,明神宗朱翊钧大肆搜刮,钞关税收大幅度上升,至二十五年上升为三十三万五千五百两。天启元年(1621)又猛增至五十二万两,是万历二十五年前的两倍。
以临清钞关为切口为例。临清运河钞关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地理位置位于该市运河西岸。临清钞关征收税额是全国各大钞关中较多的一个。明中叶万历年间,临清钞关年征收船料商税银达到八万余两,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课税额的四分之一。如果大家对于这个数据没有什么对比概念,我们再来看一个数字:但同时代的山东全省一年税课银也不过八千八百余两,临清钞关的税银竟然是山东全省税额的近十倍。
江南百景图扬州府钞关有什么用
江南百景图扬州府钞关可以关押犯人。
长相或猥琐,或凶悍,但是比较傻,不会跑,点击即可羁押他,然后在监牢里将狱卒划拉到犯人身上,对其进行严刑拷打,一段时间后犯人会熬不住交代赃物。
钞关是什么?
钞关,明代内地征税的关卡。因规定以钞纳税,故名。宣德四年(1429)始创设。隶户部,税收多用以支付军事抚赏费用。
前后设有十三所,宣德时,设关地区以北运河沿线水路要冲为主,包括漷县关(正统十一年移至河西务)、临清关、济宁关、徐州关、淮安关(在今江苏清江)、扬州关(在今江苏江都县)、上新河关(在今南京)。景泰、成化年间,又在长江,淮水和江南运河沿线设置金沙洲关(在今湖北武昌西南)、九江关、正阳关(在今安徽寿县)、浒墅关(又名苏州关,在今苏州许关镇)、北新关(在今浙江杭州)。钞关几经裁革,万历六年(1578),尚存河西务、临清、九江、浒墅、淮安、扬州、杭州七关;崇祯时,又在芜湖设立钞关。
设置钞关旨在征收船税,临清、杭州两关也兼收货税。由各差御史及户部主事监收。船税以载运商货之船户为征课对象。初期按运送路程之远近和船舶大小长阔不同分等称船料,估料定税。宣德四年规定,南京至淮安、淮安至徐州、徐州至济宁、济宁至临清、临清至通州各段均每一百料纳钞一百贯;自北京至南京间的全程,每一百纳钞五百贯。后又以估料难核,改为计算梁头广狭定税,其标准自五尺至三丈六尺不等。
成化十六年(1480),各钞关岁收钞两千四百万贯,当银十二万两。嘉靖至万历初,岁收银大体维持在二十三万两左右。万历中期,明神宗朱翊钧大肆搜刮,钞关税收大幅度上升,至二十五年上升为三十三万五千五百两。天启元年(1621)又猛增至五十二万两,是万历二十五年前的两倍。
钞关初建时,以钞为征收本色。成化元年规定钱钞均为本色。弘治六年(1493)又定钞关税折收银两例,但钞关之名未变。
哪个明清钞关设在颍河、淠河汇入淮河处?
正阳古称颍尾、颍口、阳石、羊市、羊石,位于中国安徽省,颍河、淠河汇入淮河处,曾为水陆要津,后因交通地位衰落而凋敝。淮河西岸称西正阳,属颍上县;东岸称东正阳,属寿县,明清设有钞关,称正阳关,清末修筑城墙,今设有正阳关镇。
历史兴衰
正阳一带地势低洼,众水汇聚,淮河先纳右岸之淠河于清河口,再纳左岸之颍河于沫河口。民间有“七十二水归正阳”之说,当代实测正阳以上有淮河大小支流124条。此地不仅是淮河水运枢纽,还有多处渡口,陆运亦四面通达,故成为兵家要地、商贸重镇。
正阳历史上多为行军、屯兵、交战之地。显德二年(955),后周攻南唐,李重进在正阳大破唐军。元征南宋,董文炳于至元九年(1272)在正阳淮河两岸筑造城池,作为淮西之战据点。咸丰七年(1857),清军与捻军于在正阳关交战半年,清庐凤道台金光箸战死,捻军盟主张乐行拼死突围。
唐宋时期,西正阳商贸繁荣,熙宁九年(1076)所缴商税为颍上县城的两倍以上。明朝东正阳兴起,商贾云集,有“中都第一镇”、“淮南第一镇”之称。明成化八年(1472)设置寿州正阳钞关。清朝在正阳镇设立风阳关署,管理正阳关和临淮关;又因盐商汇聚,设置淮北督销正阳盐厘督销总局。
中华民国初年,津浦铁路开通后,位于铁路与淮河交界处的蚌埠兴起,取代了正阳的皖北交通中心地位。风阳关署迁至蚌埠;盐业专卖取消,民间食盐交易也转至蚌埠。安徽政商各界曾规划安(庆)正(阳)铁路、蚌(埠)正(阳)铁路,皆未能实现。1954年淮河发生特大洪水,地势低洼的正阳镇遭覆顶之灾,人口锐减。1958年后,淠河中上游广修水库,导致航道断航,正阳由此愈加萧条。
扬州府钞关有什么用
使得扬州关成为南北地区商品集散要津,从而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经济区域结成一个整体,形成分工与互补。
钞关是明代征收内地关税的税关之一,扬州钞关在扬州挹江门外,这里有一个古城门遗存,可见扬州的历史。扬州挹江门外设钞关,征收过境船只税,故后人将挹江门改称为“钞关”,在民间亦称“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