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天道是什么
天道是世界必有其规则,是为天道。所谓天道,
即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规则。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无法去干涉世间万物的生老衰竭,病死枯荣。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也是生命从有到无,从生到死的一个过程。
也可以这么理解,天道,即是轮回。任何的一件事情的发生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也不会是莫名其妙的。都是有迹可循的。人力不可抗拒天,而这个天就是天道,也就是万事的一个准则和规律。
我们把事情做的很好,可以说是顺天顺地。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只要天道稍微有个不开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付诸东流。这就是天道的威力和威严。
什么是天道?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中国古人对天充满了热情和崇拜之情,天是他们的父母,他们是天所养育的子民。这种感情到了哲人手中,便抽象出“天道”的观念。
天道是天的原则、规律,是对人的绝对命令,决不可违背。因此,古往今来,多少大思想家穷尽毕生心血来破译天道的密码,他们的成果最终也成了需要人来破译的密码。
老子是其中的一位。他发现世界是有,天道是无,而有生于无,无中生有。进而,他把无拓展为无为、柔弱之道,试图以此逃避人世的苦难。但他执著于、最终归于虚无,或流变成法家的刻薄少恩、重刑酷杀。
庄子则不然。他也不反对有生于无,无比有的层次要高。但他反对对天指手划脚,胡说八道,他要人敬畏天道,要人观照天地之美,体悟天地之心,不执于有,不执于无,而要“无无”。
“无无”是即有即无,即无即有,也就是自然。什么是自然?自然而然。
自然而然地生活,自然而然地言说……
二十世纪的人类已经把神秘的天字看得很透了。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在九星拱日的太阳系中,太阳系是银河之一粟,银河系在有限无边的宇宙中也很微不足道。
苍茫的天空不过是环抱地球的大气层,迷人的蔚蓝色不过是太阳在大气中的折射光,连太阳也不过是一个炽热的大火球,依靠氢核聚变散发出无穷无尽的生命之光。
最伟大的也许是征服月球。当宇航员沉重的双脚踏上那片神往已久的土地,却发现那里竟是一片不毛之地,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广寒宫。“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的动人神话,一下子失去了美丽的主人公。
现代科技枪毙了我们对宇宙的玄想,现代哲学消解了形而上学的沉思,使我们很难理解中国古人对天的哲学思考。但事实上这些思考是非常伟大的。
人生于世,顶天立地。所以古人造字的时候,把“天”写作‘天’你看,这不就是人头顶苍天的样子吗?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天,颠也。至高无上。”“颠”就是头顶,我们现在还把头盖骨叫“天灵盖”,把额上两眉间的地方称为“天庭”。“天庭饱满”可是“吉人天相”啊!
天有日月,有风雨,因此大地之上才有壮丽的山川,丰富多彩的花木虫鱼。有了人赖以生存的资源,人类才可能繁衍生息,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所以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献汇编《尚书》中说:“惟天地(是)万物父母,惟人(是)万物灵长。”
在农耕社会中,人们不得不靠天吃饭,不得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耕作,时刻提防着天灾人祸。终年辛劳,所得却不多。因此人们便祈祷上苍,赐福生民,并把劳动所得都视为上天所赐,对天地充满了无限敬意。
《尚书》中还说:“天佑之民,作之君,作之师。”天不但赐五谷农桑于民,还赐给他们君 王和老师。老师也就是君王,君王就是天子。“君,天也,天可逃乎?”(《左传·宣公四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上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在天地间,天是最高的权威;在人间,君王是代表天意治理百姓的最高权威。尽管后者往往名不符实,往往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独夫”、“暴君”
在此基础上,古人进一步认为天有大德,即生育万物,生生不已,无为而无不为。这一点无论儒道两家都是赞同的。并且认为在这“无为而无不为”中,一定有天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道是古人对天的最深刻的哲学思考。体认了天道,人类才能按照至高无上的天道行事,自觉地把人道与天道统一起来,致力追求幸福生活。
所以孟子说,君子有三种快乐,第二就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羞愧)于人”。所以庄子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大宗师》)
因此,中国人的天,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天空,而且是被赋予了精神、气质和人格的人化了的天,是寄托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意志和内圣外王的理想的天。
有人从青碧一色的万里长空中体味出了人生的真谛;有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有人感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上为星辰,在下为河岳”(文天祥:《正气歌》);有人叩天而问,千里招魂:“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屈原:《天问》。遂古,远古。)
大化流行,天道无为。但古人对天道的理解却有不同。在庄子看来,各家各派都是“闻其(道)风而悦之”者,道术分裂于天下。
什么是天道
天道是为天界,乃最理想的投生去所。此道中人,无体无形,生活幸福无愁,一生美满,但最终坠离此道时,痛苦更甚。而佛经里也说道,所谓的「天人」,其实就有三种,一种叫做「假名天」,也就是过着人王等帝王之家的生活;一种是「清净天」,就是修行到阿罗汉果位的行者,可以过着像清净天人一样的生活;第三种就是真正天道的有情众生,也就是所谓的「天人」。《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天人身体极为清净,不受尘垢染污,就像琉璃一样充满着光明,两眼更是清澈明亮。只要心有所想,就能心想事成,因而心态上能时常保持欢悦适意。平日更以仙乐作为娱乐,乃至饮食衣物,就似魔术幻化一样,只要心念一动,就应念而至。真正极乐世界也!《长阿含经》里则以「天有十法」来描绘天人的殊胜境地:1.飞去无限数,2.飞来无无限数,3.去无碍,4.来无碍,5.没有皮肤骨体筋脉与血肉,6.身上没有大小便利以及所有不净的排泄物,7.身体不疲倦,8.天女不生产,9.天眼清明,10.身上的光色可随意变化显现,不像人间虽有种种不同有色人种,但这些色种又不是人可以自行决定,因此会产生诸多烦恼。天界生活至善至美,人人向往,据《辩意长者子经》的记载,行五事可以生天界,1.慈心,不杀生而令众生心安;2.贤良,不但不偷盗,更能布施济贫;3.贞节,不犯邪淫,而能护持戒律;4.诚信,不欺骗他人,而防护不犯口业中的四过;5.不饮酒。这五善其实也就是在消极的不犯五戒之外,更积极地行五善事。至于修习禅定,则是投生色界、无色界的基本条件。天界众生遍及色,欲,无色三界,共二十八天,欲界有六欲天,色界有四禅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欲界六欲天的男女间有婚姻,相交多为神交。如四天王中的忉利天以气和合阴阳,焰摩天互相靠近即可,兜率天以牵手为交,化自在天彼此对视,此界的生活极尽美好,非人所能想象,《大毘婆沙论》对欲界的生活作了如下描述:“美丽的天女四处游走,悦耳的天乐时时击奏,曼妙的花叶茂盛、香气氤氲,果实繁多、光净甘美。”色界众生对欲不再执着,但尚未完全摆脱形的束缚,不似欲界众生般追求淫欲,以光明为语言食物,已无男女分别,身心达到较明静的境界。而无色界的众生,则完全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是远离了物质色相修行四无色定的有情众生死后所生的天界,此界之人已达到无男无女,无色无相,无欲无求。但是天道众生虽然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也因为过于安逸,而失去修学佛法的因缘,《大智度论》里面提到,欲界天众生因为耽于净妙的五欲,所以心常狂惑;色界天众生则耽溺在禅定的喜乐中,不想出离;无色界天众生,却因无色身,而无法修行。不过对于天道众生来说,最大的苦恼是在享受完天道的福报之后,就会经赤所谓「天人五衰」的阶段,再度堕入六道轮回中。而且因为他们在天界只享福而未修学佛法,也没有机会培福、造福,所以命终之后往往命运乖舛。据《大智度论》的记载,无色界因着于乐境,命尽之后,堕入欲界,受禽兽形;色界诸天则从清净处堕落之后,还受淫欲而生不净中;至于欲界六天,则因着于五欲,而堕地狱受诸种苦痛。所谓的天人五衰,意指天人寿命将尽时,所出现的种种异象。五衰又有大五衰、小五衰两种。大五衰之一是衣服垢秽,本来天人的衣服光洁曼妙,但命终时,就会开始生出脏垢。二是头上华萎,天众平日总是顶着明媚的华冠,但命终之际,这些华冠都会慢慢凋萎。第三是腋下流汗,照说天人平日身体是非常洁净的,但命终时,两腋就会开始流汗。第四是身体臭秽,香洁的身体不再,而发出难闻的气味。第五则是不乐本座,本来天人过的是最安乐的生活,但是到了命终,却不安于座,甚至感到厌倦不耐。小五衰则包括曼妙的天乐不再响起、身上自然散发的光芒逐渐褪散、洗浴的水居然会沾在天人滑腻的凝脂之上,同时对妙欲之境起了恋恋不舍的心,以及原本无碍的天眼也受了影响,无法像以前一样普照大千世界。关於「天人五衰」,《法句譬喻经》有就有一则关于帝释天的故事。帝释天在命终时,知道自己即将堕入世间,受胎成为一个做陶人家里蓄养的驴子。就在他身体逐渐出现大五衰现象,忧心忡忡之时,幸好他及时想起佛陀是三界之中唯一能济人苦厄的救主,所以赶紧到佛陀处求法,当他正专心一意虔敬皈依佛法之时,发现自己竟然在一瞬间已到了做陶人家的驴腹里;还好这头驴子不知为何突然挣脱绳索四处乱窜,弄坏了主人完成的许多陶制作品,主人一怒之下痛打了驴子一顿,并伤及腹内的幼胎,帝释天因此逃过一劫。感念佛陀的威德力,帝释天不但得悟无常的意义,更加精进奉持解脱之道,成为喜闻佛法、护持佛法的护法神。也因为天人平日过着极为享乐的生活,平均寿命又极长,以最短的四大王天为例,是以人间五十岁为其一昼夜,估计可享寿五百岁;而在这种寿命长、生活享乐的状况下,天界众生很容易产生「常、乐、我、净」的颠倒想,所以一旦到天人五衰的境界,很少不起瞋心的,也就很难不堕入恶道了。因此在六道当中,天道诚然只有乐没有苦,但是乐尽之后的苦,却也是没有修行的天人难以承受的,较诸人道的有苦有乐,也有修行助道的因缘,长远来看,天道众生反而有其不幸。
天道是什么意思
天道,拼音是tiāndào。天道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词,意思是指天的运动变化规律,犹天理,天意等。
详细释义:
1、犹天理,天意。引自《易·谦》:“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
2、指自然界变化规律。引自《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
3、指显示征兆的天象。引自《国语·周语下》:“吾非瞽史,焉知天道?”
4、指气候,天气。引自《窦娥冤》第三折:“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
5、指时光,时候。引自《杀狗劝夫》第三折:“这早晚天道,也不是你来的时候。”
6、指局势,形势。引自《铜墙铁壁》第八章:“因为藏反的都是些老人、娃娃和婆姨女子们,要是天道一变,人们往哪里跑是好?”
7、指佛教所说六道之一。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造句:
1、天道酬勤,只要付出了,就算不小心掉进水沟,爬起来也会发现,口袋里有鱼。
2、你如此虚伪,简直天道不容。
天道是什么意思?
天地本无道,无道即为道。道而无形道可道。
“天道”的字面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世界必有其规则,是为天道。所谓天道,即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规则。
中华古老的天道,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核心名词。在中国古代儒学中天道常与人道相关联,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中国古代哲学家大都认为天道与人道一致,以天道为本。
就像我们作为子女的就应该做到孝顺父母,对自己的父母好一点,让他们做到老有所依,而不是不闻不问,整天的不回家看看,有不给父母安享晚年的机会,有的作为子女更加过分,认为给父母钱就行了,记得有一个邻居王大爷,他的儿子一直在外地创业,一年以来基本上是不回家的,所以只有每个月给王大爷汇一笔钱,而王大爷上了年纪了,不是仅仅有钱就是有用的,他们那一辈的人,都是勤俭节约习惯了,感觉不能大吃大喝的,所以又将钱攒起来了,不舍得花费。
后来听到身边的年轻人说投资理财之类的,王大爷一开始也没有在意,后来被高收益高回报给吸引了,于是瞒着自己的儿子,将自己辛苦存下来的10万元钱,全部投资理财了,一开始几个月,的确是收到了一点分红返利,但是后来,王大爷想把本金撤回来的时候,发现投资理财的公司不见了,于是王大爷心急的晕倒在地了。最后还是邻居将王大爷送到了医院,后来他的儿子才回到老家来看王大爷,问了王大爷的前因后果,王大爷的儿子才知道事情的发展因果,也知道了都是因为没有及时的陪伴自己的父亲,然后父亲才会听信别人的谗言,才会上当受骗的。
其实,此时王大爷心情也是非常的不好,但是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办呢?其实这个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如果王大爷的儿子多给王大爷一点关爱,多给老年人普及现在的一些知识的话,就不会发生这个事情,后来两个人经过这个事情后,变得非常好,经常在一起交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