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一)长征的意义
(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2)长征征的胜利极大地促进了党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成熟。
(3)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4)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的彻底失败,宣告 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 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二)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
(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业必然走向胜利的精神
(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群众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一、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通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在革命危急关头,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二、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
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它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三、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惩”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产分配给穷人。
四、通过长征,基本消灭或收复了地方军阀,保留了抗战的有生力量。
以红军长征为契机,蒋介石成功的利用中央红军长征,以中央军损失3万人以下的微小代价,在长征前后的二三年内,完全收复控制了由地方军阀或者中共控制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八个省,收编地方军阀部队至少超过70万之众(仅仅一个四川就有正规军20多万)。
五、长征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湘江战役失败后,为了纠正“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
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长征的原因: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的意义:
1、通过红军长征确立了毛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长征的作用:
1、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2、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3、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他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长征的意义(简短,20个字)
意义:
1、通过红军长征确立了毛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扩展资料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队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