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南京沦陷的原因是什么
南京沦陷的原因是什么
1、淞沪会战消耗了国军太大的元气:士兵普遍感到疲惫不堪。
2、指挥不利:作战指令模棱两可,没有下达与城共存亡的死础令。(蒋介石)
3、没有预先撤离平民百姓,造成后来的屠城惨剧。
4、指挥官贪生怕死:87、88两师时为中国装备最精良的军队,担负坚守重要据点的重任;但是两师师长却临阵脱逃,擅自放弃阵地,导致保卫战后期全面溃败。
5、作战装备的差距:虽然国军当时拥有德械装备,但装备数量和质量与日军都有巨大差距,加之海、空方面缺乏配合作战,无法应对日军的空中打击。
6、各自为战、拥军自保思想盛行:各部队之间缺乏配合作战,从而未能以中国军队数量上的优势围攻日军
南京为什么会沦陷?
日军从东面、南面攻击南京,当时的南京一没有空军支援,也无海军协防,重炮都没有几门,就靠著不多的兵力和轻重机枪迫击炮,和拥有坦克、飞机、军舰、重炮的日军精锐第六师团对抗,是以卵击石。当然象征意义大一些
抗日战争中,南京的沦陷是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战略转移
既是必然又是战略转移。日军当时进攻上海,目标就是南京,国民 *** 之前准备死守南京,但是上海沦陷后,国名 *** 决定迁都重庆,放弃南京,所以南京保卫战没有明确的作战目标,唐生智下达撤退命令时,没有明确各部队突围方向,造成混乱,大部分部队突围时监制被打乱,大量部队没有突围,留在了南京。日军在占领南京和武汉后,进攻明显减弱,国名 *** 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目标基本达成。可以说南京沦陷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一种战略转移。如果一个国家的 *** 都被消灭,就不会有正面战场有组织的抗战
南京是什么时沦陷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
南京沦陷。什么时候?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城
请问抗日时期的南京抵抗了几天才沦陷??~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2月1 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抵抗作战。 *** 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特别残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 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八个多月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当时,蒋介石将苏联出兵看成挽救危局的唯一希望。蒋曾电令新任命的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如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层光彩。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来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蒋所说的“内外形势必一大变”的“外”,包含苏联出兵在内。蒋介石一生倚仗洋人吃饭,与淞沪会战一样不是采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储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法,而是用一种自杀亡国式的堂堂之阵来迎合日军轰炸。为的就是等来国联洋大人们隔靴挠痒的对日谴责,这次南京保卫战又把靠苏联干涉。派谁守南京? 三种说法,1.蒋提出要守,唐生智赞同。其他人不作声(基本就是反对守)或反对(明确反对的有白崇禧,刘斐) 。所以唐为司令。2.蒋提出要守,问谁可挑起担子。众人皆沉默。蒋怒,曰:“那就我来守吧!”老唐实在看不下去,就跳了出来,结果是可想而之的。唐是于11月19日成为卫戍司令,此时离正式开打只有不到20天。3. 12月8日蒋拜陵时问众人谁愿守南京?无人答,蒋大怒,说那么我来守吧,如果我牺牲了,你们继续抗日。唐此时 11月29日,蒋和众人出城看了地形,蒋认为:至少可以守两个月。12月7日蒋在师以上军官会议上说只要坚持到云南援军到,他必亲自带队解围。唐在会上说誓与南京共存亡。但会后又对蒋说:“没有你的命令,我决不会下令撤退!谁下令撤退的? 11日蒋开始通过顾祝同下令撤退,唐生智怕担负责任,并没有立刻撤退。蒋只好亲自下令。唐不但向部下出示了蒋的命令,而且让各位军师长们在下令各部队撤退的会议记录簿上签字盖章,让大家捆在一起。奇怪的是为什么只守了7天蒋就下令撤退?当时的大盘并没有崩溃,巷战还没有开打呢?这是个迷。据说,桂永清反对撤退,说他的左翼防区没有问题,光华门也守住了;只有中华门有危险,但还有紫金山北麓的预备队可调;12日时 *** 军队还有预备队没有用!。谁组织撤退? 没有高阶将领组织指挥撤退,12日5时开完撤退会后各部队即自行突围。以至于12日城外的守军发现叶肇的66军在出中华门还蒙在鼓里。最可恨的是部分高阶军官开完会后独自悄悄逃过江,根本没有通知部队的士兵! 谁组织撤退? 没有高阶将领组织指挥撤退,12日5时开完撤退会后各部队即自行突围。以至于12日城外的守军发现叶肇的66军在出中华门还蒙在鼓里。最可恨的是部分高阶军官开完会后独自悄悄逃过江,根本没有通知部队的士兵!教导总队的部分将领们逃走时,底下的团长还在指挥战斗,一直到12日晚8:30,总队的四个团长还在紫金山开会。直到夜里12点才开始突围。71军军长王敬久,87师师长沈发藻12日下午逃走时,也没有通知城外的部队,直到12日傍晚261旅发现城墙没有人防守了才明白过来。万式炯一直战至13日中午,也没有接到撤退命令,后来听说日军坦克已经到了长官部门口,才知道头头们已经都撤了。(万称自己是南京保卫战最后撤退的部队)。宋希濂的部撤退时居然下令关城门,过江后又下令烧......
南京沦陷前干嘛不让老百姓撤退
老百姓往哪里去? *** 自身都没有想好该如何,抵抗派和求和派都有道理!兵临城下还要自身逃命,船只在江对岸,只有部分人员逃脱!
南京沦陷时南京市长是谁
南京沦陷前市长马超俊
马超俊被称为“中国工运之父”。1905年夏,马超俊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 *** 元老级人物。进入民国以后,主要从事劳工运动工作,著有《中国劳工运动问题》、《中国劳工运动史》等书。然而,他却先后三次任南京市长。1931年11月任南京市市长。1935年改任国府委员,1937年复任南京市市长,直南京失陷。至后方后,任任中国战时儿童救济会副会长、全国慰劳总会副会长、 *** 中央社会部副部长。1940年任 *** 组织部副部长。1945年抗战胜利,马超俊第三次出任南京市市长,1946年12月后调任中央农工部长。1949年大陆解放,马超俊去台湾。1950年起,历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 *** 评战委员、 *** 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工运动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侨协会总会”理事长、广东同乡会理事长、“总统府”资政等职务。
抗日战争爆发,战事逼近京畿,马超俊为储存文物资料,将故宫博物院存在南京的数万千文物,及南京市全部房地产档案,抢运后方。为了保护故宫文物不至遭战火毁灭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故宫博物院决定采取文物避敌南迁之策。从1锭33年2月至5月,宫内重要文物被装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遂于南京建立文物库房,并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南迁文物又沿三路辗转迁徙至四川,分别存于四川省的巴县、峨嵋和乐山。
1937年11月中旬,当日军威胁南京之时,住南京的外籍人士,为了南京居民的安全,决定援照法国饶神父在上海南市设立难民区收容难民的先例,成立一个国际救济机构,定名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以便在最危急的时候,使未及撤离的难民有一个躲避的处所,并避免日军的轰炸。委员会公推德国西门子洋行的拉贝为主席,金陵大学教授史迈斯为秘书,杭立武为总干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曾同中、日双方进行交涉,要求承认安全区的中立地位,不驻扎军队,不设立军事机关,不施轰炸。中国方面完全同意国际委员会的要求,南京市市长马超俊还把安全区的行政责任交给国际委员会,同时交给该委员会一些款项、粮食及警察。当时,马超俊曾分配给安全区400名警察来维护安全区内的治安,但日军入城后不仅在安全区内搜捕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平民,而且也将这些警察和一些志愿警察拉去屠杀。“安全区”不安全,当然不是马超俊的初衷,这里有着“安全区”本身的功能错位。
(21CN特约撰稿 鳌峰)
南京沦陷民众为什么不逃?
当时能逃的都逃了 大部分遇难的是普通百姓 还有就是投降的国军官兵 当时日本从东北一路南下 从上海打过来 都没有像南京那样屠城 当时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日军会做出如此惨绝人寰的事 所以压根没有逃的想法 要知道中国人的珐土观念是很重的 只是日军在淞沪会战期间遭到顽强抵抗 损失惨重 所以在攻破南京(首都)以后 才会进行报复性的屠城 导致百姓遭殃
南京保卫战我们本来不会输的,可为什么南京会沦陷?
一是军队军心唤散,没有与日军作战决心之勇气。老蒋的部队看见日军来了掉头就跑把日军神化导致日军在抗日军民中是不可战胜的(忻口战役就是一个例子,一个大队的鬼子就敢追着上万的人跑,更有甚之,有一个小队或几十个的日军就敢追着一个团的人乱跑)!二是装备差,弹药奇缺、没有大量的重型火炮。
麻烦采纳,谢谢!
南京什么时候沦陷的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24日。
南京大屠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据中国学者考证,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伤的中国民众高达30万人以上,而日本学者则众说纷纭,但有部分人却试图抹杀事实。
南京沦陷是怎么夺回来的?
1945年日本投降后南京自动回归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9日9时,南京举行了中国战区受降大典。南京黄埔路上,当年举行受降仪式的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如今是南京军区大礼堂。
南京保卫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沦陷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长达6周。
1937年12月13日晨,日军攻入南京城,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12月15日(日军占领第3天):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3000余人被集体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多人当场遇难。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扩展资料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 (日军侵华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