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因失恋过度悲伤,女子患上了心碎综合征,这是一种怎样的病?
人在过度伤心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由于情绪失控,整个人的心情都无法控制,很多人经常会在自己感到特别悲伤难过的时候说“难过的心都碎了”,虽然这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毕竟人的心脏是不会因为太过难过的情绪真的碎成渣子,但是却可能出现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就叫“心碎综合症”,因为失恋过度伤心,有一女子就患上了心碎综合症,这是一种怎样的病?小编给大家讲一讲。
心碎综合症简单来说也是一种心肌病,最开始是在日本被发现,因为这种疾病会导致自己的心脏出现肌无力的反应,具有心碎综合症的人左心房会变得肿胀起来,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章鱼瓶子,下半部分变得非常大,但是上半部分依然很窄,就像是一个倒三角,大部分人会感到情绪非常失控,难过的时候心跳加快,因此也会让自己的心脏承受一些压力,很多患者在刚开始发现心碎综合症的时候不太理解也不知道这种疾病究竟是由何触发的。
其实心碎综合症和心脏病的发病大都是因为过度极端的情绪导致了自己心脏出现压力,当突发心碎综合症的时候也可能会呼吸困难甚至产生晕眩,这些症状一般会在过度高兴或过度难过的几分钟后或是几个小时以内产生,曾经有数据研究显示英国每一年都会有将近3000人患上这种疾病,并且还可能引发心脏病类似的并发症。
其实失恋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毕竟大家也不会只谈一次恋爱,还会有更多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不能因为一次感情上的失败就放弃自己,没必要因为人渣让自己生气难过,心碎综合症需要稳定的情绪才能进行治疗,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第一时间都应该保持冷静。
心碎综合症会导致猝死吗?心碎综合症有哪些危害
心碎综合症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其心碎到难以呼吸了,若是忽视不理后果真的很严重,对于治疗不仅需要自己勇敢面对还需要家人朋友的一路陪伴。那么,心碎综合症会导致猝死吗?心碎综合症有哪些危害?
心碎综合症会导致猝死吗
“心碎综合征”是指人因经历重大外部事件打击,在产生极度哀伤或愤怒的心理时,所引发的胸痛、憋气、呼吸短促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
也是一种应激性心肌病,多见于中年女性,30到50岁。由于外界刺激或者自身疾病的刺激,使得心理不能很好的平衡产生的临床症状。心碎综合征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随着时间的流逝,心理感情平静了,一般2到4周就能完全恢复。但是,如果对“心碎”放任不理,血管痉挛厉害,也会使心脏骤停、呼吸停止,出现猝死。
心碎综合症有哪些危害
1、心脏病
哈佛大学2012年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丧偶24小时的人患上心脏病的几率高了21倍。
丧失亲人第一周内,寡妇患上心脏病的几率比没有丧失亲人的女人高6倍。丧偶带来的压力可能增加心率,升高血压,使血液更黏。同时,睡眠和食欲紊乱,忘记定期服药,所有这些因素都增加危险。
2、糖尿病
失去一位亲人可能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危险。这种疾病通常出现在中年阶段。
丹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前18年内失去一个孩子的母亲因糖尿病去医院接受治疗的几率,比没有失去孩子的母亲高41%。科学家认为,长时间内皮质醇水平过高伤害胰腺内的细胞,从而影响血糖。2型糖尿病并发症可能很严重,其中包括血液循环不良、视力下降、心脏病、肾病和流产等。
3、头痛
丧失亲人可能引发紧张性头痛。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时常经历这种所谓的“压力性头痛”。
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准确理解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头痛常和紧张的肩膀和颈部肌肉有关,同时,头晕、恶心、心悸、胃痉挛和肌肉酸痛,都是经历强烈情绪压力的人常见的副作用。专家认为,这些症状是由皮质醇和肾上腺素释放进血液造成的,即使头痛最初不是由悲痛造成的,心理压力也会让头痛加剧。
4、哮喘
丧失亲人等任何主要压力事件,都可能使人受到哮喘攻击。在最初那段时间内,患上哮喘的危险更大。
2013年一项对500多万瑞典人和丹麦人的研究发现,18岁前失去一位家长或兄弟姐妹的孩子,因哮喘住院接受治疗的几率比没有失去亲人的孩子高10%。负责这项研究的丹麦科学家认为,丧失亲人造成的压力可能改变免疫系统,增加哮喘攻击的危险。
5、高血压
血压通常在失去亲人最初几周内激增,这一点也不奇怪。这是因为释放到血液中的压力激素使心跳加快,血管变窄。
目前,丧失亲人对血压造成长期影响的证据还不完全清楚。但一项针对150个丧偶者的研究显示,这些人的血压在丧偶25个月后依然很高。对战死士兵的家人开展的研究表明,失去亲人4年后家属的血压更高。这可能和压力激素超出正常水平有关,也可能是由吸烟或饮酒等生活方式的破坏性变化造成的。高血压对健康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不是个严重问题,但对可能已经处于健康危险中的中年或老年人来说,很可能引发心脏病或中风。
6、脱发
一根头发通常用3年时间从头皮长出来,然后进入3个月的“休眠”状态,接下来脱落,为新发让路。任何时候,10%的头发都处于休眠状态。自然情况下,头发通常在30天到150天内脱落。
心碎综合症
失去一位亲人后几周,有些人就以惊人的速度掉头发。皮质醇水平过高可能使30%甚至更多的头发处于休眠状态,3个月后脱落,致使头部出现秃毛块,头发变得更稀。好在这样的休止期脱发通常会自行治愈,6个月内头发大多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7、感冒
悲痛削弱免疫系统,让人易感冒,出现喉咙痛和腹部不适,而罪魁祸首是皮质醇。
人在压力下准备快速逃脱危险时,皮质醇这种化学物质会在体内激增。为了让肌肉和大脑获得更多能量,它把身体资源从免疫系统中转移出来。这种情况保持几周和数月,会让人更易生病。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人员说,慢性严重压力使人患上病毒性感染的几率增加20%,而且由于皮质醇抑制免疫系统,人体不会对接种疫苗作出正确反应。这意味着如果你最近失去一位亲人,一年注射一次的流感疫苗就不太可能发挥作用,从而增加感染的危险。
8、炎症性肠病
约10万英国人患有长期的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腹泻、便血、胃痉挛等症状,都是由大肠发炎造成的。至于原因,现在医学上还不得而知,也没有办法治疗。但丧失亲人造成的压力,可能引发该病复发或让症状更严重。
9、癌症
免疫系统在抵抗癌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丧失亲人使皮质醇水平升高,这可能削弱免疫系统。
瑞典科学家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失去丈夫的女人患上乳腺癌的几率比没有失去丈夫的妇女高两倍。一项针对6000多个以色列家庭的研究显示,癌症发病率在因战争而失去儿子的父母中更高。不过,英国癌症研究中心说,梳理出丧失亲人和癌症间的具体因果关系很难,因为增加癌症的危险因素太多。
10、肌肉痛和骨折
失去一位亲人可能引发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饮酒、吸烟、吃垃圾食物和较少锻炼等。
人体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和骨骼会逐渐退化,失去一位亲人所带来的悲痛可能令肌肉和骨骼的退化变得更严重。皮质醇可能减少骨生成,让丧偶者骨骼更脆弱。英国伯明翰大学免疫力与丧失亲人领域的专家珍妮特·洛德表示:“丧失亲人可能伴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更少外出活动,这使他们肌肉和骨骼的退化加剧。”
意外的悲剧事件发生,不可能让自己马上恢复平静,但是希望大家都可以尽快的让自己的情绪恢复正常,这样对身心健康都有帮助。
心碎综合症吃药能好吗
药能医治身体,但是不能医治心情。
心碎综合症首先需要患者积极勇敢的对抗心情的抑郁状态,加以药物是可以治好的,一周或是半个月即可康复,若是一直抑郁的状态吃药也不见得会有所好转,甚至药吃多了反而对身体有害。
心碎综合症
心碎综合症
如今,心碎不再是诗人和哲学家经常用的词汇,而是成为了一种病症的学名。由悲痛或震惊所引发的胸痛、憋气和呼吸短促等一些类似于心脏病的症状称为心碎综合征。
悲伤过度易引发“心碎综合症”
31岁重庆贾女士失恋了,不吃不喝地在床上躺了2天后,强烈的心口疼痛让她几乎不能呼吸,被家人送进了医院,经过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心肌出现扩张,但冠脉造影却发现一切正常,医生判断她患上了“应急性心肌病”,俗称“心碎综合征”。
专家表示,‘心碎’综合征其实并不是真的心碎了,检查后心脏通常都没有明显的器质病变,只是这种痛起来的感觉,就像心真的碎了一样。一般情况下,经过心理的平复以及适当的心肌营养治疗,‘心碎’症状会很快得到康复。但是,如果对‘心碎’放任不理,血管痉挛厉害,也会使心脏骤停、呼吸停止,出现猝死,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女性更易患“心碎综合症”
分析约1000家医院的数据记录,剔除高血压、吸烟和其他影响心脏健康的因素,有研究表明女性平均发病率是男性的7.5倍,其中55岁以下女性的发病率是同龄男性的9.5倍,55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比年轻女性高3倍。
一种观点认为它与荷尔蒙有关,还有人认为男性心脏细胞比女性心脏细胞有更多肾上腺素受体。男性心脏细胞有更多肾上腺素受体意味着男性能更好地处理压力。
另外,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在一生中通常只会“心碎”一次,只有10%的患者二次出现心碎综合征。而与心肌梗塞多发于冬季不同,心碎综合征往往出现在夏季。
心碎综合征与心脏病不同
心脏病一般会给病人留下永久的伤害,其病情不易好转;而“心碎综合征”病人的`心脏不会受到永久伤害,通常在接受住院治疗,并经过卧床休息后,病情可以好转。
负责研究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心脏专家亨特·钱皮恩解释,当遇到过量或突如其来的“情绪压力”时,身体会释出大量肾上腺素及其他化学物质,并流入血管。这些物质对心脏来说俨如毒素,会影响肌肉正常活动,或令毛细血管收缩,减弱心脏跳动能力,造成类似心脏病发的症状。
他指出,过去曾有一名27岁妇人在获悉坏消息后出现“心碎综合征”,一度垂危,但因医护人员没有分清楚,把她当作心脏病人处理,还准备为她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幸亏手术前主治医生搞清了病症,病人亦于3日后完全康复出院。美国心脏协会前主席雪莉·史密斯博士说,根据这项研究,更多的急诊医生和心脏病医生在医治那些胸痛病人时将会考虑这个新命名的“心碎综合征”。
心碎综合症产生病因
原因是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曾遭受严重的精神或躯体刺激。此病1990年在日本被首次发现。病因是,遭遇惊吓或剧烈的感情打击,情绪波动过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水平迅速增高(肾上腺素水平要比正常时高30倍,甚至比心肌梗塞时还要高4到5倍),肾上腺素及其他化学物质会影响心肌肌肉的正常活动,或令毛细血管收缩,造成心脏上半部突然收缩(心尖部球形改变),心脏的跳动能力突然减弱,造成类似心脏病发的症状:剧烈胸痛或呼吸困难。
临床表徵与心肌梗塞极为相似,但那纯粹是心肌的状况,和动脉血管梗塞无关。因此一定与急性心梗加以区别。
心理因素
现代医学早已证明了人的精神、思维只由大脑控制,与心脏并无直接联系。但是,心脏与人的心理究竟有无关联呢?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心碎综合征”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中医古籍中提到“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如突然的、剧烈的或长期的精神刺激,情绪反应过度强烈或持久,则七情过度,就影响内脏功能,气血调节功能紊乱而致病。
在现代社会更见到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显著增多,不少学者提出医学模式应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谓之心身疾病,“心碎综合征”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心身疾病。
关联因素
“心碎综合征”的发生与人的性格有关,性格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因素。美国学者最早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和B型,A型性格表现为急躁,易冲动,缺乏耐心,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等;B型性格为从容不迫,耐心容忍,不争强好胜,会安排作息。A型性格容易患“心碎综合征”。
如何预防心碎综合症?
专家提醒:“心碎综合征”若不及时处理,也有猝死的可能。
一旦失恋,应该找人倾诉和探讨,纪念这段经历。有些人想尽办法遗忘,其实还牢记心里,对健康并没有好处。如果十分痛苦,最好要哭出来。美国生物化学家威廉·弗利博士发现,动情而哭时,会分泌更多的激素和神经递质,有助去除体内因负面情绪而分泌的化学成分。
专家说,这种心理性的心脏病,是功能性的,一般没有器质性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流逝,心理感情平静了,心脏病的症状也就消逝了。
美国哈特麦斯学院的罗琳·麦克拉提研究了“情绪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她发现,类似爱、感激和满足这样的情感,都会刺激脑下垂体后叶激素的分泌,会使神经系统放松,减轻压抑感,体内各组织的含氧量也会显著增加,就像经过了康复治疗一样。心电图还显示,人在心怀感激时,脑部和心脏也有同步电流活动产生,从而使相关器官的运转更加有效。
;
什么是心碎综合症,如何防治?
心碎综合症都是精神上受到重大打击或压力,进入急诊室的病人。这些患者都出现类似心脏病的微状如胸痛、气促和休克等,但经诊断后,却证实没有患上心脏病。病发的原因,都是突发性打击,使肾上腺素和其他压力荷尔蒙分泌在短时间内激增,降低心脏输血功能,因此病人不应接受一般的心脏病治疗。
超声波扫描可发现心碎综合征患者的特异性,那就是心室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一般心脏病只会因部分血管栓塞,才有这样的反应。
心碎综合症的症状虽然严重,但是危险性低,一般数周或数月后,随着病人哀伤完全平伏后,心脏功能通常可回复到100%的正常状态,不会留下后遗症或高危心脏病发的因素。
不过,我们不能预防心碎综合症,因为没人可预测重大打击会几时发生。所以倒不如多学习释放压力的方法,缓和神经紧张,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就有心理准备,有更健康的情绪准备作抗衡。
“心碎综合征”的发生与人的性格有关,性格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因素。美国学者最早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和B型,A型性格表现为急躁,易冲动,缺乏耐心,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等;B型性格为从容不迫,耐心容忍,不争强好胜,会安排作息。A型性格容易患“心碎综合征”。
大部分悲伤的情绪都是令人不安的,比如恐惧、无助、愤怒、愧疚、紧张、焦虑、压抑和悲哀等。伴随这些悲伤情绪还有麻木、幻听、幻觉、幻想、混乱、托梦等行为出现。喝酒或者服用镇定剂之类的药物、想办法避开愤怒和悲哀的感觉都是悲伤者用以逃避痛苦的不健康策略。要帮助悲伤者认识到哀恸情绪和有关行为都是正常的,并鼓励他们适度表达。
生活中,谁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的人,能够及时消解、克服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不良情绪的刺激和伤害。“喜怒不形于色”,强行压抑情绪的外露,会给人们的生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因为情绪中的声调、表情、动作的变化,泪液的分泌等,可以被意志所控制。心脏活动和血管、汗腺的变化,肠、胃、平滑肌的收缩等随着情绪而变化,却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控制。那些表面上看来似乎控制住了情绪的人,实际上却使情绪更多地转入体内,给体内器官以损害。因此,不良情绪如果已经产生,就应当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千万不要闷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