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叫“邪犯少阳证”
- 2、少阳证症状
- 3、少阳症的少阳症
- 4、邪犯少阳证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邪犯少阳证”
少阳证,中医病证名。邪犯少阳证是中医的一个证型的名字,用来概括病人现存在的症状的机理,从而确定治疗的思路。
邪犯少阳证病症一般的是外感引起的,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病症。
扩展资料:
少阳病的病因病机
少阳病的来路有三条,《伤寒论》中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1、他经传来,即由太阳病或阳明病传入,“伤寒五六日中风”、“伤寒中风”、“本太阳不解”皆属此类。
2、本经自病,外邪改入少阳而得病,“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是也。
3、阴病转出,由厥阴热胜阳复转出少阳,如“呕而发热,用小柴胡”即是。
少阳病的主要病因在《伤寒论》还有言:“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
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欠固,则外邪便可由表入里,侵犯少阳,但此时正气又非大虚,尚可与邪气相争,时有进退,出入不定,这样就产生了少阳病。
这少阳病多因太阳经证不解,邪传少阳胆经所致。
当少阳病证形成以后,其病机可用郁、热、虚三字概括之。
郁为经气郁滞,枢机不利,疏泄失调,升降失常,三焦失通,这些是少阳病病机的重心所在。热由郁致,相火蒸腾,胆火上炎,郁而不得宣泄。
热仅次于郁,也是少阳病病机的一个重要方面。虚是指正气不足,系外邪人侵的内在因素,乃少阳病病机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小柴胡汤方组中的前三味药柴胡、黄芩、人参、就是针对少阳病病机郁、热、虚的排列顺序而设置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少阳病
少阳证症状
少阳证又称“少阳病”,六经分证之一。邪在半表半里。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1)伤寒中风少阳病 见寒热往来无定时,胸胁痞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腹中痛,或渴或咳,或利或悸,小便不利口苦耳聋,脉弦。因病邪至半表半里,正邪相争,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故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发无定时;半表半里居足少阳胆经,行于两胁,手少阳三焦经络心包,风邪侵犯此地,心气不能穿畅,故烦满;有时侵犯胸胁,所以又胸胁痛;病邪在表能吃饭,入里不能吃饭,在表里间,故只是不想吃,却没至于不能吃;病在于表,则不烦不呕,在里则烦呕,在表里间,故只是心烦喜呕;里虚胁热,所以或渴或利,或腹中痛;而又有饮停胸中,故易悸而小便不利;少阳胆经络于耳,胆经受邪,故耳聋;胆气上溢,故口苦。(2)疟疾 战栗与高热 交替出现,每日或两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兼有剧烈头痛,口渴,多汗。由于疟邪侵入人体,伏藏于半表半里之间,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故寒战与高热交替出现,休作有时。(3) 女子热入血室 血室即冲脉,女子感受外邪七八日未愈,病邪当传里,恰逢月经来,致使病邪不入脏腑,趁机入了血室,或是月经刚断,表邪也能趁机入血室,热邪于血搏,结滞不行,致使寒热往来,热邪犯上,白昼说胡话,如同见到鬼的样子。 满意请您采纳~
少阳症的少阳症
顾名思义,少阳症就是少阳证的症状与体征。
【原文】少阳为之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足少阳胆,主枢机而寓相火。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则口苦;灼伤津液则咽干;足少阳之脉起于目内眦,肝开窍于目,肝胆相为表里,胆热内郁,火热循经上扰,则见头昏目眩。因此,口苦、咽干、目眩为少阳病的主症。
又因人的素体差异,外邪的不同,病邪侵犯的表里程度不同等原因,少阳症又有不同的体征和兼症。大多表现为寒热往来、无汗、大便溏或干、胸肋苦满、三焦不利、胃气不和等。
邪犯少阳证是什么意思
邪犯少阳证是指邪气侵犯少阳经,引起少阳经病变,邪犯少阳证是属于中医的六经辨证的范畴。
邪犯少阳证又称“少阳病”,中医病证名。是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利,经气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因邪郁于机体表里之间,故又称为半表半里证。
这是中医的一个证型的名字,用来概括你现在的症状的机理,从而确定治疗的思路。少阳病一般有口苦、咽干、不想吃饭、心情不好等等症状,治疗方法一般要疏泄肝胆。
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等。一般推荐用中药的小柴胡汤治疗。
扩展资料:
少阳证,中医病证名。是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利,经气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因邪郁于机体表里之间,故又称为半表半里证。
病因病机
少阳病证多由病邪已离太阳之表,而尚未进入阳明之里所致,亦可由厥阴病证自里达表,转出少阳而成。
少阳证辨证要点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
少阳证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苔薄白,脉弦。
少阳证治法
和解少阳。
少阳证方剂
小柴胡汤。
少阳证常用中药
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少阳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