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道家是怎样修炼,如何去采纳天地之灵气?
道家,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为特殊的一类人。亦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为特殊的一类人。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有着最为令世人至今仍觉不可思议的人生追求。
道家的追求是什么呢?告诉诸位,就是长生不死。
人是一定会死亡的。想追求长生不死,实在是向左右着全人类的自然规律进行挑战。所以说中国的道家是这个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最为奇异与狂放的一类人。
毕生都在追求得道成仙的道家人物有一句话,叫做“与日月共存亡”。意思是说要把自己的寿命修炼得像日月那样长久永恒。什么时候日月不存在了,自己才会消亡。
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魄。
道家可不是仅限于随便说说过过嘴瘾的。他们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以自身的血肉之躯经过不断的修炼实践,总结出了一些非常非常宝贵的养生术。这些古代流传下来的养生宝库,在今天仍有着极为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可惜,今人过份贪恋追逐物欲,更过分追捧异邦异族文化,以至于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如此玄妙奇特的宝藏竟视而不见。
我国古代道家的炼养术,其内容庞杂繁复、精微博大。碍于篇幅,在此暂且介绍一点点在今天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道家方术以飨读者诸君。
存神炼气:
存神又可称为存思、存想、冥想等等。我国魏晋时期流传于世的道书《黄庭经》,讲的就是存神、冥想。道家的神仙方术,发展到魏晋时期,其修炼的方术开始由炼形、炼气向炼神过渡。古人云:“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
其实,现在流行于世的所谓瑜珈功,其主要修炼的内容就是存神、存思(或叫冥想)。若要溯其源头,此种修炼术实在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神仙方术。
在中国,自佛教传入后,随后就诞生了一句流行至今的口头禅:“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只要是披着国外的名号,任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流行开来。而对于我们本国数千年传承下来的本土文化,却一概弃如敝履或干脆视而不见。其实,只要放眼看看这些年流行于世且名目繁多的各类养生术就可明白,若要认真溯其源流,有哪一种养生保健方法能逃出中医理论与道家修炼方术的影响?(中医同样源于道家。)
存神(存思或冥想)的要点,即是将本身的神灵聚集于一处,比如道家将其会聚于上丹田、中丹田或下丹田。
所谓上丹田,即是两眉间印堂中心处向内约三寸许的部位。这个地方,又称为泥丸宫。也称为松果体。静坐时长时间意守此处、存神此处,即可收到神奇之功效。至于中丹田及下丹田,碍于篇幅在此暂不多述。
但是要注意,凡事不可太过执着。笔者见到有不少人在打坐时因长时间过于专注地意守上丹田,结果因出现幻视及幻听而令自己陷入精神迷失。其实,即便出现幻视与幻听,也是炼神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不过分执迷其幻象,亦可升至一更高境界。练功之人常说的“见魔诛魔,见佛诛佛”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静坐炼神的一系列反应及应对措施,日后有机会时笔者当详细解说之。总之,若方法得当,静坐存神(存思)对人之精神的调养是有很大益处的。
导引行气:
在明代《正统道藏》中,有一篇许真君著述的《灵剑子》。在该文中,作者以五脏中的心、肝、脾、肺、肾与四季相配,并将导引、行气与之相结合,形成了一套颇为奇特的导引方法。此法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其文辞亦有很强的哲理。
在《灵剑子·服气第三》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形之所依者,气也;气之所因者,形也。形气因依而成身体,魂魄全而往来降注为神,而生五藏焉。气之为母,血之为子;血之为母,精之为子;精之为母,神之为子;神之为母,形之为子。未有无气而自成形者也。气因形有,乃魂魄偕之……”
此言妙绝。作者将气、血、精、神、形及魂魄用极其简练浓缩的语言表述了一番。古人为文就是这样,字字珠玑。
道书经典《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结成真。”一言以敝之,炼养精气神,才是得道的真实途径。那么,如何修炼成功呢?道家自有一套导引行气的方法,比如,有补益心藏(注意:此处不用“脏”字)、肝藏、脾藏、肺藏、肾藏之法。碍于篇幅,在此从略。
有关我国古代道家的行气导引之术可谓卷轶浩繁,他日有闲,再另行详谈吧。
在我国明代,有位叫高濂的大学者,写了一部巨著《遵生八笺》。这是一部和《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寿世保元》齐名的八大养生巨著之一。所以高濂又是一位养生大家。在他生前的很多年以来,一直以道家的丹药为宝物,认为只要得到了灵丹妙药才会成为神仙。后来,他又从道藏中采集了许多奇方妙术。这部《遵生八笺》绝大部分收集的就是道家出世长生、修炼得道的方法。宝通在写作此文之际,时逢初夏,所以不妨摘录关于如何在夏季摄养的方法以飨读者。
在此书的卷四,有“四时调摄笺,夏卷”:
大意是说:在四月份(阳历5月)立夏这一天,忌吹北风,否则容易生病。
五月份(阳历6月)夏至这一天,忌吹东风,不然预示着病多。
六月份(阳历7月),表现出秋天的气候特征,预示女性多灾难。
在“夏季摄生消息论”中,还说到:在夏季的巳(阳历5月)、午(阳历6月)、未(阳历7月)这三个月,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中属火,主于长养。因此,人在夏季心火旺盛。在五味中,与“心”相对应的味道是苦味;与“肺”相对应的味道属辛辣,肺属金。在五行的相生相克中,火能克制金。也就是说,心火能克制肺金。所以,人们在夏季的饮食,应适宜较少苦味并适宜地增多辛辣味。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利用饮食来调养肺气。
……
中国古代道家的养生方法,多如繁星,浩如烟海。此篇小文仅只略谈了一下“存神”与“导引”,无非沧海一粟、九牛一毛而已。如欲详闻其道,可关注日后的专栏连载。相信有缘之士,定能由其中得悟养生精髓。
长生不死之道难求,但关于祛病延年之道,可说悉备其中矣。
请问“存神养性,意在凌云”源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解释和说明。
出自《老子铭》其五日:延熹八年八月甲子,皇上尚德弘道,含闳光大,存神养性,意在凌云。是以潜心黄轩,同符高宗,梦见老子,尊而祀之。
解释:自己修身养性,想飞升成仙!凌云,即飞升!
老子铭
开放分类: 古文、历史、碑刻
汉《老子铭》。按《桓帝本纪》云:延熹八年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
祠老子。至十一月,又遣中常侍管霸祠之。而此碑云“八月梦见老子而祠之”。
世言碑铭蔡邕作,今检邕集无此文,皆不可知也。
道家的存思是什么
给你百度一下。存思,又称存想、存神,简称存。存指意念的存放,思指瞑思其形。唐司马承祯《天隐子》曰:“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
在行法之时存思其实也是元神的一种运用
存神是什么意思?
存神亦名思神,又可称为存思、存想,冥想等等,意谓存思人体之中、天地之间各种“神灵”。存神一词,首见于《太平经》。卷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有曰:“万神……皆随人盛衰”;“若以神同城而善御之,静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寿长矣,神明佑之。”原意是将真神守住己身之内,因此又称:“天地立身以靖,守以神,兴以道。
存神cún shén (1).存养精神,保全精神。 汉 扬雄 《法言·问神》:“圣人存神索至,成天下之大顺,致天下之大利。” 宋咸 注:“存其精神,探幽索微。” 汉 冯衍 《显志赋》:“陂山谷而闲处兮,守寂寞而存神。”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庄子一》:“其游也,与圣人过化之过同也;其不游也,与圣人存神之存同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圣人之存神,本合乎至一之太虚。” (2).留神,留心。《镜花缘》第五四回:“好在此书红光上彻霄汉,若要探其落在何人之手,咱妹子自当存神。”
养和
解释
1.保养身心。和,指人体元气。 2.靠背椅的别名。
编辑本段出处
1.《后汉书·周磐传》:“昔方回、支父啬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 2.唐·皮日休《五贶诗》序:“有桐庐养和一,怪形拳跼,坐若变去,谓之‘乌龙养和’。”
编辑本段例句
1.①《晋书·贺循传》:“逍遥养和,恬神自足。” ②《元典章·圣政二·减私租》:“富户每的田地养和喉嗉,系更纳租税。” 2.①《新唐书·李泌传》:“ 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 ②金·宇文虚中《和高子文秋兴》:“散步双扶老,栖身一养和。” ③清·黄宗羲《余若水周唯一两先生墓志铭》:“又得悬崖奇木,制为养和,坐卧其间。”
存绅的意义是什么?
存绅的意义是自己要有绅士的风度,不要因为某种事情而破坏你的绅士风度,这样反而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个人不建议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