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淡而不厌名词解释 淡而不厌的意思
- 2、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 3、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尔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是什么意思
- 4、淡而不厌成语解释
淡而不厌名词解释 淡而不厌的意思
1、淡而不厌,汉语成语,拼音是dàn ér bù yàn,意思是既不热心也不厌弃。出自章炳麟《辨诗》。
2、章炳麟《辨诗》:“淡而不厌者陶潜,则王维可废也。”
3、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漫不经心。
4、近义词:漫不经心。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原文】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人德矣。
【译文】君子的道,平淡但不令人厌恶,简约但文彩熠熠,温和但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知道教化是来自哪里,知道微弱的会变得显著,这样就可进入到圣人的德行行列中去了。 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中庸》快结束之时的几句语言。重在强调德行的实施。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尔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是什么意思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人德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为人之道,平淡而不令人厌恶,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淡而不厌”,意思是说君子并不媚悦他人,初看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似乎过于淡泊,日子越久就会越发尊敬君子的淡泊之道,一点也不觉得讨厌了。
“简而文”,意思是说君子无欲无求,性情简静,才艺兼备,而有文采。
“温而理”,意思是说君子性情和润而正直。
“知远之近”,意思是说君子明白无是从近开始的,由近而后才能及远。
“知风之自”,意思说见到目前的风就知道它来自何处。“自”,风来之处。远是近之末,风是来处之末,所以郑玄在这里注释说“睹末察本”。
“知微之显”,意思是起初隐微的事,慢慢就会彰显。“微”是初端,“显”是纵绪,所以郑玄注释说“探端知绪”。
“可与入德矣”,意思是说君子或者可以探末知本,或者可以睹本知末、见微知著,知道事物的始终,君子这样为人处事,则可以达到圣人的道德境界。在为人方面,君子能够做到平淡、简易、温和;在处世方面,能够知道远由近始,风的来源,隐微的外显。若是拥有这些学养,自然可以进入圣人的道德层次。
淡而不厌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淡而不厌
【标准发音】:dàn ér bù yàn
【繁体写法】:淡而不厌
【淡而不厌是什么意思】:比喻既不热心也不厌弃。
【淡而不厌成语接龙】:愁云惨淡 → 淡而不厌 → 厌故喜新
【用法分析】: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漫不经心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
【dàn ér bù yàn】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章炳麟《辨诗》:“淡而不厌者陶潜,则王维可废也。”
【对应近义词】:漫不经心
【淡而不厌的造句示例】:
他不像先前那样火着心拉买卖了,可也不故意的`偷懒,就那么淡而不厌的一天天的混。(老舍《骆驼祥子》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