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阿司匹林成分(阿司匹林成分结构简式)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就包括水杨酸,与咖喱等食品的天然成分相同,因此有助于治疗偏头痛,并有预防结肠癌之效。

阿司匹林主要是什么?

阿司匹林的主要功效是什么?

基本功效

镇痛解热

阿司匹林通过血管扩张短期内可以起到缓解头痛的效果,该药对钝痛的作用优于对锐痛的作用。故该药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钝疼痛,如头痛、牙痛、 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同时可以使被细菌致热原升高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恢复(降至)正常水平,故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该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与治疗。

消炎抗风溼

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溼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溼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溼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该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治疗关节炎

除风溼性关节炎外, 该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溼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外,该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溼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抗血栓

该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 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抑制血小板凝集

高海拔登山时使用阿司匹林,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其他功效

减轻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斯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抵抗癌症

2014年8月6日,英国科学家对所有可用的证据进行评估分析后得出结论说,每天服用阿斯匹林能减少患上或死于胃癌、肠癌等的机率。如果英国50岁以上人群在十年时间里,坚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话,在20年里或许能让约12.2万人免受癌症之苦。

但是科学家同时警告说,阿斯匹林会导致人体内出血,所以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须征求医生的意见。在医学界,是否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直是一个争议激烈的问题。

玛丽皇后学院的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减少了30%到40%的肠癌、胃癌和食道癌病人死亡率。

在减少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的死亡率方面,阿司匹林也起了作用,但效果不那么明显。

研究还发现,至少得坚持服用阿司匹林5年以上,才能看到积极的影响。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最大副作用包括胃出血和脑部出血,而年纪越大,内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大。进行这项调查研究的科学家把内出血等副作用考虑进去后,建议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时间定为十年,但科学家同时警告说,服用之前须征得医生的同意。

预防消化道肿瘤

长期规律的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大大降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

阿司匹林的作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溼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概述(中文)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英文)普通命名法:acetylsalicylic acid(英文)IUPAC命名法:o-acetoxybenzoic acid分子式:C9H8O4相对分子质量:180.16官能团:苯环、羧基、酯基CAS登录号:50-78-2EINECS登录号:200-064-1InChI编码:1/C9H8O4/c1-6(10)13-8-5-3-2-4-7(8)9(11)12/h2-5H,1H3,(H,11,12)水溶性: 3.3g/L(20℃)闪点: 250℃密度: 1.35g/cm³熔点:136℃性质描述: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粉末。熔点135~140℃。无气味,微带酸味。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溼空气中缓缓水解成水杨酸和乙酸。在乙醇中易溶,在乙醚和氯仿溶解,微溶于水,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能溶解,但同时分解。该品1g能溶于300ml水5ml醇10-15ml醚或17ml氯仿。安全说明: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S36/37/39: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并使用防护眼镜或者面罩。[1]危险品标志: Xn:有害物质危险类别码: R22:吞咽有害;R36/37/38: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 *** 作用。危险品运输编号: UN1851产品应用: 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溼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溼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稳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风溼热、急性内溼性关节炎、类风溼性关节炎及牙痛等。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列入的品种乙酰水杨酸也是其他药物的中间体。生产方法及其他: 水杨酸乙酰化而得:在反应罐中加乙酐(加料量为水杨酸总量的0.7889倍),再加入三分之二量的水杨酸,搅拌升温,在81-82℃反应40-60min。降温至81-82℃保温反应2h。检查游离水杨酸合格后,降温至13℃,析出结晶,甩滤,水洗甩干,于65-70℃气流干燥,得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的内容简介

早在2300多年前,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腊生理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已发现,水杨柳树的树叶和树皮具有镇痛退热作用,但并不清楚它的有效成分。1827 年,英国科学家拉罗克斯首先发现柳树含有一种叫水杨甙的物质。1853年,德国化学家杰尔赫首次合成水杨酸盐类的前身纯水杨酸,它具有退热止痛作用,但毒性大,对胃有强烈的 *** 作用。1897年,另一位德国化学家霍夫曼的父亲身患风溼病,当时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只有水杨酸有治疗作用,但该药副作用太大,几乎使人无法耐受。霍夫曼当时为给父亲治病,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地将纯水杨酸制成了毒性和副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这就是沿用至今的阿司匹林。1899 年,德国化学家拜耳创建了批量生产阿司匹林的工艺,把阿司匹林真正推向了医药市场,成为一种为全人类造福的良药,一直沿用至今。

阿司匹林的用途是什么

阿司匹林 Aspirin

(历史)本品为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是德国拜尔(Bayer)公司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 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Felit Hoffmann)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溼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Dreser)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到目前为止,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其他名称)乙酰水杨酸;醋柳酸;巴米尔;Acetylsali-cylic Acid)。

(性状与稳定性)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易溶於乙醇,溶于氯仿和乙醚,微溶于水,性质不稳定,在潮溼空气中可缓缓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而略带酸臭味,故贮藏时应置于密闭,干燥处,以防分解。

(体内过程)本品口服后易吸收,在体内迅速分解为游离型水杨酸,并分布全身组织。其血浆有效抗炎浓度为每毫升150—300微克,而中毒浓度在每毫升200微克以上,因此要防止蓄积中毒。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由肾脏排泄,当与碳酸氢钠同服时,游离型药物排泄增加,血浆药物浓度降低,则药物作用时间缩短。

(药物作用)本品解热镇痛作用较强,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体温几乎无影响,且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病因。本品尚可减少炎症部位具有痛觉增敏作用的物质—前列腺素的生成,故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慢性疼痛效果较好,对锐痛或一过性刺痛无效。

本品抗炎抗风溼作用也较强,急性风溼热用药后24—48小时即可退热,关节红肿疼痛症状明显减轻。

本品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延长出血时间,防止血栓形成。

(适应症状)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头痛,以及牙痛,肌肉痛,关节痛,腰痛,月经痛,术后小伤口痛。

对已确诊为风溼热,活动性类风溼性关节炎,幼年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病者,本品可用于维持治疗。

小剂量药(每日40—50毫克)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最常见的反应是: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胃炎,隐性出血,加重溃疡形成和消化道出血等。若在饭后与适量碳酸钙同服,可减少反应的发生,但不宜与碳酸氢钠同服,因后者可加速本品的排泄而降低疗效。

2. 较少见的反应有:(1)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大剂量长期服用,可抑制凝血酶的合成,增加出血倾向。由于本品不可逆性的抑制血小板凝聚,延长出血时间,故正在使用肝素及香豆素类抗凝剂的患者,以及有严重肝病或出血性病变(如血友病)患者不可使用本品。(2)变态反应:少数物异体质患者,可出现荨麻疹,粘膜充血,哮喘等过敏反应。其中过敏性哮喘较多见,表现为服药后数分钟即产生呼吸困难,喘息,严重者可威胁生命。故有哮喘病史的患者禁用本品。(3)中毒反应:长期大量应用本品可产生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嗜睡,出汗等反应,这是慢性水杨酸盐中毒的表现,多见于风溼病的治疗,严重者有精神紊乱,酸碱失衡和出血,此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各种对症治疗措施。(4)对肝,肾的损害:长期应用本品治疗的幼年性关节炎患儿和系统性狼疮的成年患者,肝功能检验常有改变,但停药后仍可恢复。

3. 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患者应慎用工禁用本品。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本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或禁用本品。

4.儿童应在......

求阿司匹林的主要化学成分?

阿司匹林又叫复方乙酰水杨酸片(APC)

主要化学成分乙酰水杨酸

中文别名:醋柳酸、乙酰水杨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

拉丁名称:Aspirin

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

分子结构式为:C9H8O4

分子相对质量:180.16

医学上用的阿司匹林含氢4.5%,氧35.5%,碳60%。

药理作用:

(1)抗凝血:阿斯匹林进入循环系统后,可作用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心。此中枢会监视血液的温度,及引发身体产热或散热的反应。阿斯匹林因此有退烧的作用。它也可产生发汗、毛囊竖立和最重要的血管收缩或扩张作用。

(2) 消炎: 阿斯匹林常用来治疗风溼症,减轻炎症反应。类风温性关节炎病人血中前列腺素的浓度比正常人高出甚多,使得关节滑液改变,阿斯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因而减轻发炎与疼痛。

(3)解热: 阿斯匹林作用在血小板上,降低血液凝固的能力,因此外科手术前一周不可使用阿斯匹林。但是它对凝血引起的血栓症具有疗效。

希望能帮到你

阿司匹林的基本作用有哪些?作用机制是什么

阿司匹林的基本作用是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继发性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史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菸史的人)。

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

中文别名:醋柳酸、乙酰水杨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

拉丁名称:Aspirin

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

分子结构式为:C9H8O4

分子相对质量:180.16B

医学上用的阿司匹林含氢4.5%,氧35.5%,碳60%。

药理作用:

(1)抗凝血:阿斯匹林进入循环系统后,可作用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心。此中枢会监视血液的温度,及引发身体产热或散热的反应。阿斯匹林因此有退烧的作用。它也可产生发汗、毛囊竖立和最重要的血管收缩或扩张作用。

(2) 消炎: 阿斯匹林常用来治疗风湿症,减轻炎症反应。类风温性关节炎病人血中前列腺素的浓度比正常人高出甚多,使得关节滑液改变,阿斯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因而减轻发炎与疼痛。

(3)解热: 阿斯匹林作用在血小板上,降低血液凝固的能力,因此外科手术前一周不可使用阿斯匹林。但是它对凝血引起的血栓症具有疗效。

中文别名:醋柳酸、乙酰水杨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

拉丁名称:Aspirin

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

分子结构式为:C9H8O4

分子相对质量:180.16B

医学上用的阿司匹林含氢4.5%,氧35.5%,碳60%。

药理作用:

(1)抗凝血:阿斯匹林进入循环系统后,可作用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心。此中枢会监视血液的温度,及引发身体产热或散热的反应。阿斯匹林因此有退烧的作用。它也可产生发汗、毛囊竖立和最重要的血管收缩或扩张作用。

(2) 消炎: 阿斯匹林常用来治疗风湿症,减轻炎症反应。类风温性关节炎病人血中前列腺素的浓度比正常人高出甚多,使得关节滑液改变,阿斯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因而减轻发炎与疼痛。

(3)解热: 阿斯匹林作用在血小板上,降低血液凝固的能力,因此外科手术前一周不可使用阿斯匹林。但是它对凝血引起的血栓症具有疗效。

相关阅读

  • 如偿所愿(如偿所愿的意思)
  • 抒情纯音乐(斗破苍穹年番抒情纯音乐)
  • 铁路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及措施论文
  • 桃子产地,国宴的桃子产地
  • 契税比例,郑州契税比例
  • 工伤申请书范文完整
  • 就这样被你感动作文120字
  • 工伤索赔申请书怎么写
  • 工伤索赔申请书范文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