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郑怎么读
郑,读作zhèng,声母zh,韵母eng,声调四声。
释义: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如郑人买履;引申含义为姓。
同音字:挣、正。
偏旁部首:阝。
笔画顺序:点、撇、横、横、撇、点、横撇弯钩、竖。
笔画数:8笔。
结构:左右结构。
郑的组词解释
1、郑服[zhèng fú]
汉经学家郑玄与服虔的并称。
2、邴郑[bǐng zhèng]
东汉学者邴原和郑玄的并称。邴郑皆北海郡人。晩年归里讲学,门徒数百千人。
3、郑卫之声[zhèng wèi zhīshēng]
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4、郑国渠[zhèng guó qú]
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
5、疋郑[pǐzhèng]
雅乐和郑声。借指文章的雅俗、优劣。
6、郑璞[zhèng pú]
古代郑国人叫未经雕琢的玉为璞,后世因以“郑璞”喻才不出众的人。
郑字拼音
郑字拼音是【zhèng】。
一、释义
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新郑一带。后为韩所灭。〈名〉(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同本义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缯洧之上,今新郑是也。——《说文》至于南郑。
二、组词
1、郑重:严肃认真:~其事。~声明。话说得很~。频繁,反复多次。《汉书·王莽传中》:然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
2、南郑:周畿内邑。周穆王都此。因在镐京南,故称。又因在新郑西,也叫西郑。《竹书纪年·穆王元年》:元年己未春正月,王即位,作昭宫,命辛伯馀靡。冬十月,筑祇宫于南郑。《穆天子传》卷四:吉日丁酉,天子入于南郑。
3、郑环:春秋时晋韩宣子有玉环,其一在郑国商人手中,宣子向郑伯请环,子产弗与。事见《左传·昭公十六年》。后以郑环泛指珍贵的玉器。唐张惟俭《赋得西戎献白玉环》: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
4、雅郑:正声和淫雅之声。雅,雅乐,宫廷音乐;郑,郑声,郑地音乐(儒家认为淫雅之音)。雅乐和郑声。古代儒家以郑声为淫邪之音。因以雅郑指正声和淫邪之音。
“郑”的拼音是什么?
郑”拼音【zhèng】
释义: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2)姓氏。
组词:
郑重【 zhèng zhòng 】:1)严肃认真;2)审慎;殷勤。
造句:老师非常郑重地将奖状颁发给小兵。
郑学【zhèng xué】:1)指经学中的 东汉 郑玄 学派。2)泛指经学。
造句:郑学盛行,是经学史上承先启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郑字的拼音
郑拼音zhèng。
部首阝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8画。
五笔UDBH、仓颉TKNL、郑码UAGY、四角87827。
结构左右、电码6774、区位5403、统一码90D1。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郑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2、姓。
相关组词:
郑服[zhèng fú]
汉经学家郑玄与服虔的并称。
贾马许郑[gǔ mǎ xǔ zhèng]
指汉朝的四位经学大师:贾逵﹑马融﹑许慎﹑郑玄。
郑声乱雅[zhèng shēng luàn yǎ]
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甚至一般的民间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
郑奏[zhèng zòu]
郑音。
郑绵[zhèng mián]
古代郑地产的丝絮。
郑儛[zhèng wǔ]
郑舞。
郑重语[zhèng zhòng yǔ]
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
郑旗[zhèng qí]
1964年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
郑老[zhèng lǎo]
指东汉郑玄。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隐居不仕。聚徒讲学,潜心著述,注释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郑国渠[zhèng guó qú]
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
郑的拼音 郑读什么
1、“郑”拼音【zhèng】
2、释义: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2)姓氏。
3、组词:
郑重【 zhèng zhòng 】:(1)严肃认真;(2)审慎;殷勤。
郑学【zhèng xué】:(1)指经学中的 东汉 郑玄 学派。(2)泛指经学。
郑拼音怎么写
郑拼音:zhèng。
解释:
1、(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2、同本义。
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缯洧之上,今新郑是也。——《说文》;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
3、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
改华服以就紫,变雅音而入郑。——《惟皇诫德赋》
4、姓。
郑的古字是奠,“奠”的造字本义是置酒于几表示祭祀,后来用为地名。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中增添了表示城邑的义符“邑”。郑的本义一般认为是周代诸侯国之一的郑国,后人以地为姓发展出郑姓。由于祭奠是件很严肃的事情,需要郑重其事地对待,因此“郑”又有“认真严肃”“态度庄严”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