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三皇五帝是什么意思(三皇五帝是什么意思呀,语音)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三皇五帝的意思

中国早期最高统治者称“皇”和“帝”,他们在位的时间就是中国开国之初,古人称之为“三皇五帝”时代。古人理解的“中国”具有“天地人”静态结构和“五行”运转模式。因此,“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指木帝、火帝、土帝、金帝和水帝。后代学者习惯把个人推崇的古皇古帝人选放入以上八个“座位”中,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三皇五帝组合。田野考古学所见的中国各地文化面貌有史以来第一次趋同的时代就是“龙山文化时代”。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就是三皇五帝时代。

什么是三皇五帝,三皇五帝之前属于什么时期

三皇五帝之前属于什么时期

三皇五帝之前是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亦称“原始公社”、“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人类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原始社会形成的过程。它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极其低下是原始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使用石器工具。劳动的结合方式主要是简单协作,人们之间的分工主要是按性别、年龄实行的自然分工。人们单身无力同自然界进行斗争,为谋取生活资源必须共同劳动,从而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

扩展资料:

在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之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广为流传,到秦或汉时期已有把三皇五帝之说载入史册。“皇”的原义还有“大”和“美”一说,不作名词用。

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

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但都未实定其人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始社会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是什么意思啊?

三皇五帝都指的是谁?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和五帝各指的是什么

三皇有以下各种说法:

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记·补三皇本纪》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五帝有以下各种说法: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

东方天帝太昊伏羲,属神句芒;南方天帝炎帝神农,属神祝融;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属神蓐收;北方天帝颛顼高阳,属神玄冥;中央天帝黄帝轩辕,属神后土。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太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後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指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近现代考古发现了大量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龙山文化遗址,证明三皇五帝时期确实存在。

扩展资料:

古史系统

在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之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广为流传,到战国时期早有把三皇五帝之说载入史册。

“皇”的原义还有“大”和“美”一说,不作名词用。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但都未实定其人名。

参考资料:三皇五帝 (历史与神话中的三皇五帝)-百度百科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指的是什么

三皇五帝是指太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三皇”按照流传最广的是:伏羲、神农和轩辕。五帝则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史记》中的三皇五帝是什么样的

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三皇,原指远古三皇,后增补伏羲等人;五帝,原指五方上帝,后增补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中华文明自古就有三皇五帝之说,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李斯说:“古有天皇、地皇、泰皇。”

三皇的称号由来已久,伏羲等人只是继承了远古三皇的称号,最早的天皇时代距今已有大约三百多万年,最晚的泰皇(也就是人皇)距今也有大约三十万年。唐代司马贞写了《三皇本纪》以补全《史记》,增补了伏羲、女娲、神农等诸位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人物与部落首领的历史。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之名号,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路史》:“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过久古,杳杳冥冥,所谓事有不可尽究,物有不可臆言。”

后期著作在原始意义上的远古三皇基础上增补了前后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之分,合为九皇。后期增补的后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别有不同的说法。

扩展资料:

在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之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广为流传,到秦或汉时期已有把三皇五帝之说载入史册。“皇”的原义还有“大”和“美”一说,不作名词用。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

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但都未实定其人名。

“帝”原指天帝,人间的“五帝”一词在孟子时尚未出现,他书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词排在“三王”前,但无人名,只在其《议兵篇》中称尧、舜、禹、汤为“四帝”。

《孙子兵法》有“此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句,似亦有四帝、五帝之称(但梅尧臣谓此“帝”字系“军”之讹)。《管子》及《庄子》所屡称“三皇五帝”,也都未指实人名。《庄子·胠箧》列举了古帝十二名及全书中屡次提到其他古帝,《六韬》列举了古帝十五名,《逸周书》所列古帝多达二十六名。

由于战国后期或汉代五行说逐渐建立,凡事都要凑五为成数,于是在上述许多古帝王中,遂有罗列“五帝”的必要,并出现了下列五种五帝说。

三皇五帝是什么意思?

三皇五帝,含义有二:1.指历史人物。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五帝,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第二种说法指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指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为五帝。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仅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2.指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近现代考古发现了大量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龙山文化遗址,证明三皇五帝时期确实存在。

三皇五帝是什么意思

三皇五帝的意思是: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说法不一。三皇通常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也有古籍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皇五帝说法众说纷纭,三皇版本参考《司马贞·三皇本纪》、《帝王世纪》和《尚书大传》的说法。五帝参考《史记·五帝本纪》、《礼记》和《春秋》、《国语》说法;《白虎通义》和《尚书序》说法;《吕氏春秋》和《淮南子》说法。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

燧人、包羲(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鼎盛时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君王或军事首长人物。

“三皇五帝”是什么意思?

1.通常言古史者,必言“三皇五帝”。“五帝”尚在“三皇”之后,人们多公认“三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之名不见于经,组成亦有不同说法,但《尚书大传》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风俗通引》、《古史考》等古籍亦持此说。“三皇”按照流传最广的道教文化来说也是: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的另一种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

《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三字经》: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伏羲、神农、黄帝)

《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

《运斗枢》、《元命苞》等书载:三皇为伏羲、神农外,还有建立婚姻制度造人的女娲。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奉为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龙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2.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少昊五帝,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第二种说法指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指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为五帝。

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古代的三皇五帝指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 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开启的,秦始皇是第一个称皇帝的帝王,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劳非常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认为自己是”功盖五帝、德兼三皇,因此秦始皇发明了皇帝这个称号,在秦始皇之前是没有”皇帝“这个称呼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君主有称”公“的,有称”侯“的,有称”王“的,还有称”帝“,再往前数到周朝,周朝最高统治者也是称”王“或者”天子“的。

秦始皇之前,虽然没有称”皇帝“的,但是有”皇“和”帝“的称号,分开用,各不相干,皇是皇,帝是帝,在上古时期,也就是夏朝之前,中国历史上有称”皇“和”帝“的首领,这就是三皇和五帝。在远古时期,皇的本义是表示掌握使用或制造火种的人,引申为最高统帅的意思,与王类似;帝的本义是指主宰万物的神,引申为最高天神,与神类似。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一、三皇

三皇五帝是八个人,但必须分开说,首先说三皇,三皇按照不同的史书记载,有不同的说法,目前经过整理有6种说法:

第1种说法:燧人、伏羲、神农

这种说法来自《尚书大传》,这是一本对《尚书》进行解释的古籍,相当于尚书注解,作者及成书时间不可考。

燧人是中国远古时代最早掌握人工取火的部落首领,是原始社会时期从茹毛饮血到用火烤熟食的过渡时期,最早掌握水种使用方法的原始人,据说起源于今天的河南商丘,是华夏民族火种的发明者,也是华夏民族最早的祖先之一。

人工取火的发明,标志着原始人类从野兽向文明的过渡,燧人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还发明了结绳记事,以及辨认天下的星座等创建远古文明的行为,因此燧人被称为三皇之一。

燧人

伏羲是华胥氏的儿子,女娲的兄长,相传是人头蛇身,与女娲兄妹结婚,共同成为华夏族的祖先之一,据说伏羲统一了各个华夏古部落,建立了华夏族的龙图腾,创造了文字、乐曲,教会人民捕鱼和打猎,最重要的是禁止了血缘近亲结婚这项制度。

同时,伏羲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创世神,1942年在长沙出土的楚国帛书上明确记载了伏羲是最早的创世神,因此被称为三皇之一。

神农据说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太阳神,是医学和农业的鼻祖,发明了医药和农业生产,神农出生于今湖北省随州市境内,同时他也是炎帝部落的首领,炎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称呼,相当于首领的意思,神农作为炎帝部落的首领,为了给人民治病,亲自尝遍天下的草药,把能治病的药收集起来,把有毒的草药标记出来。

由于神农经常尝试到有毒的草药,因此也经常差一点送命,据说神农的死就是因为自己吃了有毒的草药,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茶叶,据说茶叶在远古是用来当解毒药的,神农就用茶叶解了自己很多毒,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为我们今天所喝的茶叶。

神农

神农还发明了农业生产,教会人民开垦种地、采桑造林,从事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因此神农也被称为三皇之一。

第2种说法:天皇、地皇、泰皇

这种说法出自《史记》,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让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一起商量应该给秦始皇起一个什么样尊贵的称号时谈到的:

《史记》: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但史记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天皇、地皇、泰皇是谁,仅仅是个名称。

第3种说法:天皇、地皇、人皇

这种说法出自宋朝的一本书,叫《太平御览》,这本书就像现在的百科全书一样,什么都有记载,这本书中记载了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与《史记》中的记法有些类似,只有最后一个不同,也没有具体记载三皇是谁。

燧人、伏羲、神农

第4种说法:伏羲、神农、黄帝

这种说法出自《三字经》,是这样记载的: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羲农就是前面讲到的伏羲和神农,而黄帝就是炎黄子孙中的“黄”,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是华夏部落的首领之一,皇帝是少典与附宝的儿子,本姓公孙,后来改为姬姓,号轩辕,也称为有熊氏,黄帝融合了炎帝部落,打败了东夷的蚩尤部落,统一了整个华夏,也是炎黄子孙的由来。

据说黄帝执政的年份是在公元前2697年,距今有4717年,这也是中国历史被称为上下五千年的由来,因此黄帝也被称为三皇之一。

第5种说法:伏羲、女娲、神农

这种说法出自《吕氏春秋》,这是战国晚期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宾客编纂的一本黄老道家名著,吕不韦在完成这本著作后,曾经悬赏千金,声称谁能改动一个字赏千金,可见吕不韦对这本书相当有把握,这书就记载了三皇是:伏羲、女娲、神农。

伏羲和神农前面已经讲过了,所不同的就是女娲,女娲是伏羲的妹妹,也是中国上古神话世界中的创世之神,历来有女娲造人的传说,相传女娲仿造自己的样子,用黄泥造出了人类,形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盘古开天地后,女娲为了免除人类的苦难,熔炼五色石来修补破裂的苍天,这就是女娲补天的神话,女娲还与伏羲兄妹结婚,成为华夏族的祖先,因此也被称为三皇之一。

伏羲

第6种说法:伏羲、神农、祝融

这种说法出自东汉时期的经学著作《白虎通义》,这本书是汉章帝召集朝廷有名的士大夫、经学家、儒学家、博士、议郎等有学问的人开会讨论,由汉书作者班固整理而成的一部经学书籍,这本书记载三皇是:伏羲、神农、祝融。

伏羲和神农前面讲过了,不再重复,祝融其实是一个官员,类似于东汉时期的大司马,是上古时期掌管兵马的官职,也被后世称为火神灶神,因此祝融也是三皇之一。

从以上记载来看,三皇可能性最大的就是燧人、伏羲、神农,因为更有代表性和广泛性,黄帝是比燧人、伏羲、神农三位华夏始祖更晚出现的,时间上不如这三位,而女娲是女人,不可能在父系社会被称为三皇之一,祝融就更不可能了,只是一个官职,并且出现的时间更晚了,当然也有说共工的,共工与祝融类似,据说是上古时代的水神,出现的时间也比三位晚。

二、五帝

第1种说法: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这种说法出自西汉末年戴德编写的《大戴礼记》这本书,戴德是礼学家,这本书也是一本讲述礼仪著作的书籍。

黄帝上面讲过了,不再重复,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是华夏上古部落首领之一,是黄帝之后的第二代领导人,是舜的六世祖,据说颛顼曾与炎帝家族的共工争夺帝位,颛顼打败了共工,成为华夏部落首领。据说上古九州就是在颛顼制定的。

五帝

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侄子,黄帝之后的第三代领导人,据说节气表是帝喾制定的,帝喾的儿子成为下一代的华夏部落首领,而他的女儿叫嫦娥。

尧就是尧帝,也称为唐尧,是黄帝之后的第五代华夏领导人,尧同时也是帝喾儿子,帝喾死后,他的儿子帝挚即位为帝,9年后,帝挚禅让帝位给弟弟尧,尧便成为华夏首领。尧在位时期,相传黄河流域水患非常严重,作为首领最重要的事就是治理水患,尧主要以躲避河水的方式来治理,尧在位70年后,禅让帝位给舜,然后又过了28年才去世,尧一生活了118岁。

舜相传是颛顼的六世孙,传到舜这一代时,已经是平民家族,舜因为道德高尚,善于助人,懂得谦让,在部落中有很高的威望,尧年老后,开部落会议,大家一致推选舜为接班人,尧为考察舜,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并让舜代理掌管天下的职务,经过考核后,尧正式禅让帝位给舜,舜便成为华夏部落首领。

第2种说法: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这种说法来自《吕氏春秋》,前面讲过了这书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编撰的。

太昊就是伏羲,也被称为“太昊伏羲氏”,关于伏羲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炎帝与黄帝结盟

炎帝不是一个人,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名称,这是一个称呼,不是具体的个人,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科长一样的意思,炎帝部落姓姜,相传最早是因为懂得用火而得到帝位的,所以被称为炎帝,后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为炎黄,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的蚩尤,这就是炎黄子孙的由来,炎帝也就成为五帝之一。

少昊是黄帝的长子,也是黄帝之后的第一代华夏领导人,又称为白帝,相传少昊的部落以凤鸟图腾。

黄帝与颛顼前面讲过了,此处省略。

第3种说法: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这种说法来自于《资治通鉴外纪》,是宋朝的刘恕编写的一本史书,因为《资治通鉴》没有记载周威烈王之前的历史,于是刘恕编写了这本《资治通鉴外纪》,记载周威烈王之前的历史,从五帝时代开始记载,而书中认为的五帝就是: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第4种说法:庖牺、神农、黄帝、尧、舜

这种说法来自《战国策》,这本书是以国家为单位,记载从东周、西周(包括春秋战国)一直到秦灭六国中合计240年的历史,作者不详,成书时间也比较长。

庖牺就是伏羲,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前面都讲过了。

五帝

第5种说法: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这种说法来自《尚书序》,这是汉代的孔安国为尚书作的序,因为其在儒家经学有着崇高的地位,因此后世大部分的儒家典籍都采用这种说法,序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伏羲、神农、黄帝,称之为三皇之书,少昊、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为五帝之典,同时也点明三皇和五帝的人选。

还有一种更原始的说法,以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来确定五帝,分别是: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根据两汉时期的纬书《河图》,则分别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也有用春、夏、中、秋、冬对应五帝的。

禹贡九州

看起来三皇和五帝的争论非常多,其实仔细观察是有区别的,简单地说就是:三皇身上的神属性大于人发生,大多是神话故事,五帝身上的人属性大于神属性,大多是有历史记载的。

按照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来说,能够被承认的历史也就是从公元前2697年黄帝执政时期开始,上下五千年就是一个大概的历史纪年说法,就是公元前加上公元纪年合起来大约五千年左右,那么五千年前的历史呢?因为年代久远,和当时的文明尚未发展,因此大多是神话故事,虽然有记载,更多的是想像出来的。

而三皇存在的历史比五帝要远久得多,比如天皇距今有三百多万年,那么久远,人类都是原始社会,根本无法记载,确实属于想像中的产物,不过天皇这个称号被后来的日本人沿用至今,那又是一回事了,其实这不是日本人发明的,而华夏典籍中早有记载。就连最晚的泰皇,也就是人皇,至今也有30万年以上的时间,这些都是无法考证的,只能寄希望于神话故事以及远古人类的美好想像之中。

因此三皇无疑是华夏历史中的神话人物,可能性最大的就是燧人、伏羲、神农,这三皇中,燧人发明了取火,告别了茹毛饮血,伏羲创造人类和华夏龙图腾,神农发明了医药和农业,作为对远古人类历史贡献最大的三个人,因此被称为三皇,而所谓的天皇、地皇、泰皇的说法过于笼统,甚至可能只是一咱称呼,不能具体到个人,因此不能拿来算三皇。

黄帝

而五帝作为开创历史的五位始祖,应该是从炎黄时代开始算起,也就是中国历史五千年的起点,这之后的历史虽然也有神话记载,但由于文明的发展,文字的发明,已经开始有了真实历史的记载,比如文字就是黄帝时期的史官仓颉所造,多本古籍记载了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左史官,创造了文字,因此被称为文字始祖,不过当时都是象形字。

有了文字,就能记载历史,历史也就从黄帝时期开始,所谓的五帝就也是从黄帝开始,所以五帝中一定有黄帝,不能把黄帝放到三皇之中,除了黄帝还应该有炎帝,虽然炎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但放在五帝中并不矛盾,这毕竟是华夏族的祖先之一,除了这两个人,然后再从黄帝之后到尧舜时期再选三位帝王就可以了,如何选?以帝王的名声和对华夏作出的贡献来选,个人觉得颛顼、尧、舜三个人入选剩下的三帝。

颛顼的贡献是打败了炎帝家族的共工,再次整合了上古华夏部落,同时颛顼时代划分了上古九州,也就通常所说的禹贡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尧舜禹

尧和舜二帝的知名度在中国历史人基本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尤其是二帝的崇高道德和禅让制的实施,同时还有治水的故事,事实上黄帝之后的继承制,都是禅让制,直到禹的儿子时期被破坏,但这种禅让制是家族禅让制,是有血缘关系的禅让制,比如哥哥禅让给弟弟,叔叔禅让给侄儿,或者宗族之间禅让,帝位仍然在同一宗族内流动。

总结

三皇是:燧人、伏羲、神农。

五帝是:黄帝、炎帝、颛顼、尧、舜。

相关阅读

  • 阳虚的表现(阳虚的表现和症状吃什么药)
  • 草字头一个青,草字头一个青怎么读
  • 步入高中的生活作文
  • 在太空生活的英语作文
  • 马头金刚,马头金刚明王
  • 王孙贾(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
  • 我的校园生活作文300
  • 鸾尾(鸢尾花高清图片)
  • 苏维埃是什么意思(袁大头上面刻有苏维埃是什么意思)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