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四渡赤水的详细过程
- 2、四渡赤水是什么意思
- 3、四渡赤水的故事50字
- 4、四渡赤水简介
四渡赤水的详细过程
四渡赤水的过程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
拓展资料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四渡赤水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四渡赤水的意思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伟大的 *** 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四渡赤水第一渡
遵义会议后,中革军委向各军团首长下达了《渡江作战计划》,拟定:中央红军各部进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纵队由宜(宾)泸(州)间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 1935年1月19日起,红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前进。24日,先头部队红1军团击溃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并往赤水疾进。25日,红3军团抵达土城。26日,红1军团在黄陂洞、复兴场遭遇川军章安平旅、达凤岗旅阻击,红九军团在箭滩遭遇川军特遣支队徐国u部阻击,红军占领赤水计划受挫。27日,中央军委纵队进驻土城。28日,红3、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以及从丙安回援的红1军团2师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郭勋祺旅、潘佐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但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双方形成对峙局面。28日晚,政治局和军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青杠坡,改变北上行军路线,避开强敌。29日凌晨,红军大部队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土城向西渡过赤水河,即四渡赤水第一渡。 青杠坡战斗遗址
2月上旬,红军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寻机北渡长江。此时,张国焘借口嘉陵江“江阔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仅不率红4方面军南下以吸引川敌,反而北攻陕南,致使川军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进。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我军;滇军孙渡部4个旅,也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 鉴于以上新情况, *** 等人决定,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利用短暂时间,完成了部队整编、精简,大大加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待机歼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四渡赤水第二渡
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我军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24日占领桐梓。25日夜占领了娄山关。27日,在董公祠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再次攻占了遵义城。次日中午,我军进占城南的老鸦山、红花岗、忠庄铺后,与敌驰援遵义的吴奇伟纵队2个师接触,我军乘敌立足未稳,发起攻击,经反复拼杀,敌军大部被歼,吴奇伟带领残部企图逃过乌江,除少数人员跟随其过江遁去外,其余尚未过江的1800余人和大批武器,全部为我俘获。遵义地区的这次作战,历时五天,击溃和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三渡、四渡赤水,突破天险,摆脱敌人 四渡赤水第三渡
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
问题二:四渡赤水什么意思 词- 这是一场战役。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伟大的 *** 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问题三:红军渡赤水是什么意思 1935.1-5月, *** 重兵围追堵截中央红军。毛主席指挥红军在四川南部几次渡过赤水河又返回来,甩开了 *** 的围剿。
问题四: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急!!!(一定是意思) 横断山,山高路险崎岖难行。天空被太阳映红(这时应该是早上或傍),河水像银子一样(翻滚着银光的波浪)。这时候,亲人(人民群众)送水来为红军官兵解渴,军队和人民鱼水情深就像一家人一样。
横断山,山高路险崎岖难行。敌人在贵州境内以强大的军队来布防(准备围剿红军),红军战士在敌军防区内穿行,以双脚急急忙忙地赶路,并且“四渡赤水”(著名战役,红军先后四次渡过赤水河,把敌人弄得昏头昏脑)又突然杀到敌人眼前,打他个措手不及。
在乌江天险红军打垮了守军,渡过去,又重新渡江回来。红军(佯攻)兵临贵阳(让敌军十分恐慌,红军调虎离山),又突然逼向昆明城(仍是虚晃一枪)。这一路打得敌人抛弃了盔甲(比喻,意指丢弃了武器),丢下了烟枪(贵州军队号称“双枪军”,除了枪,人人都有一杆用来抽鸦片的烟枪),逃跑了。于是我军乘胜赶路程。红军以“调虎离山”之计调开了敌军,面前已没有敌军阻拦,便突然袭向金沙江畔,并强渡成功,再一次将敌军丢在身后。毛主席用兵真是像神仙一样啊!
问题五:四渡赤水出奇兵是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就是红军长征打的几次漂亮仗
问题六:《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意思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开头几句写红 *** 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3、“横断山……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 *** 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4、“乌江天险重飞渡”,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乌江的战事 5、“兵临贵阳逼昆明”,红军南渡乌江后,佯攻息烽城,大军继续南下,蒋介石当时正在贵阳指挥督战,害怕我军直取贵阳,急忙抽调部队增援息烽,并调云南军队到贵阳附近来防守。这时,红军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趋贵阳,而是向东进发,敌军纷纷向东调动,不料红军又突然转向西南,向云南方向急进,敌军担心红军进逼昆明,火速调集民团来守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指贵州军阀的“双枪兵”(敌军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人称“双枪兵”)不堪一击,一打就逃,红军乘胜急行军,向预定目标进发。 6、“调虎离山袭金沙”,指红军在调动大批敌军防守昆明后,虚晃一枪,撇开有防备的昆明,向敌人防守薄弱的金沙江挺进,抢占金沙江边的皎平渡渡口,经过7天7夜,红军全部渡过了天堑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 *** 军围迫堵截的圈子,由被动争取到主动,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7、“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后一句是歌词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问题七:四渡赤水一夜到是什么意思十二生肖猜一肖 歌词中表示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四渡赤水是长征中红军打的最漂亮的一场仗。是通过调虎离山之计赢得了胜利。是老虎。
问题八:四渡赤水一夜到是什么意思十二生肖猜一肖 你好,答案是猴,属猴人善于批评属猴人人。属猴人会对差错之处提出尖锐批评,并能提出可行建议。当然,用什么手段或方式提出,取决于属猴人的文化修养水平属于哪个层次。属猴人说话幽默,很会对付人。属猴人常会不费力气与口舌便能获得属猴人企图的东西。属猴人对别人的利益是否受到侵犯不大在乎,这就是属猴人失信于人的原因之一。属猴人应该学会对人对事要严肃认真。因为属猴人性格复杂多变,因而不能保持同属猴人人长久的友谊。在属猴人一生中,只相信为数不多的几个人。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问题九: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意思 该典故出自红军在我国西南部地区为躲避 *** 军队后追前堵的局面,由毛主席指挥红军的反复渡江的英明决策。
问题十:四渡赤水的内容简介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 *** 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 *** 的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作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的故事50字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
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扩展资料: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是两军最高统帅毛泽东、蒋介石在军事指挥能力上的一次最直接较量,毛、蒋其战略思维的优劣,将直接体现在对战争全局的把握上。
四渡赤水简介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实现出奇制胜,摆脱强敌围追堵截的决定性战役。
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蒋介石为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调集中央军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川、湘、桂军各一部,共150个团、40万兵力,向遵义地区进逼。中央红军只有16个团、3.5万多人,敌我兵力极为悬殊。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泸州西南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四川。如渡江不成,则暂时留在川南活动,并伺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1935年1月19日起,红1、红3、红5、红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28日发起土城战斗,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红军也付出不小代价。
当晚,中央政治局开会,会议根据各路国民党军队正赶来进行围堵的新情况,判明原定在这里北渡长江的计划已不能实现,果断决定迅速撤出战斗,渡赤水河西进,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1月29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分三路从猿猴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这一行动使敌人非常恐慌,蒋介石立即调集重兵进行追击拦截。
鉴于敌军已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红军进逼,毛泽东认为渡江北上已不可能,应在川、黔、滇地区寻求新的机动,待机歼敌。2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接着,红军即向川滇边的扎西地区集中。
红军进入川滇边境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以17个师(旅)编成4个纵队,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横江以东、叙永以西地区。在此情况下,毛泽东提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重占遵义的主张。
11日,中央红军从扎西挥师东进,于18日至21日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向桐梓地区急进。此举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外。川军3个旅慌忙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黔军3个团从遵义向娄山关、桐梓增援,第1纵队2个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疾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
24日,红1军团先头部队第1团进占桐梓,桐梓守军退守娄山关。25日,红5、红9军团在桐梓以北地区阻滞川军,红1、红3军团进攻娄山关及其以南地区的黔军,相机夺取遵义。当晚,红3军团攻占娄山关。接着,红1、红3军团乘胜向遵义方向追击。27日,在遵义以北的董公寺、飞来石地区击溃黔军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再占遵义城。
接着,将赶来增援的国民党军第1纵队第93、第59师大部歼灭于忠庄铺、遵义西南及乌江北岸地区。遵义战役从24日至28日,历时5天,红军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人。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大的一次胜利。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永远的丰碑 红色记忆:四渡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