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垂髫怎么读(豆蔻怎么读)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垂髫的拼音是什么啊?!?

垂髫:chuí tiáo

解释: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例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2.束发:shù fà

解释: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

例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弱冠:ruò guān

解释:男子20岁称弱冠。

例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4.而立:ér lì

解释: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

例句:《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

5.不惑:bù huò

解释: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例句: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

6.知命:zhī mìng

解释:五十岁的代称。

例句:《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7.花甲:huā jiǎ

解释:指60岁。

例句: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8.古稀:gǔ xī

解释:称人年七十。

例句: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9.耄耋:mào dié

解释:八九十岁。

例句: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10.期颐:qī yí

解释:指百岁之寿的老人。

例句:《聊斋志异·席方平》:“今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於愿足乎?”

垂髫怎么读

垂髫,读音chuí tiáo,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出处:

1、《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

2、《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姚符御诗序》:“符御与余垂髫相识,稍长,各游学四方。”

4、《青岛杂事诗》之六:“握手凄然伤老大,垂髫我尚记当年。”

垂髫造句:

一、走在这衰落的渔村中,不是鸡皮鹤发的老者,就是垂髫天真的稚子,难得看到一位年轻人。

二、我们到了喜马拉雅山麓的小村,只见黄发垂髫,怡然自得。

三、在我市,上至七旬翁媪,下至垂髫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玩气排球的行列中来。

四、我们到了喜马拉雅山麓的小村,意外看见黄发垂髫,欢喜得很。

髫怎么读?

拼音:tiáo(声母t,韵母ian,二声)

基本字义:

形声。字从髟(biāo),从召,召亦声。“髟”指“(多而长的)头发”。“召”为“招”省,意为“点手儿招人”。“髟”与“召”联合起来表示“儿童蓄积在额头上的弯曲下垂的头发”。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解释:

1、垂髫[chuí tiáo]古时童子头发下垂,不加扎束,所以称幼童或童年为垂髫。髫(tiáo):小儿下垂的头发。

2、髫龄[tiáo líng]童年。

3、髫髻[tiáo jì]谓垂髫与辫髻。借指幼年。

4、髫发[tiáo fā]小儿垂发。引申为幼年。

5、髫齓[tiáo chèn]见“髫龀”。

垂髫 怎么读

垂髫的拼音是chuí tiáo。

垂髫,是古文中的词语,在古代,指的是3-8岁之间的小孩子。由于古代的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在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曾说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是,老人和小孩子,都开开心心呵呵乐乐的。这里的黄发,指的是老人,垂髫,就指的是儿童。

扩展资料

在古代,有许多词语可以代指人的年龄,具体如下:

1、孩提: 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2、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3、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4、束发:指的是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

5、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

6、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7、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8、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9、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10、花甲、耳顺:六十岁。

11、古稀:七十岁。

12、中寿:八十岁。

13、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

14、期颐:一百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垂髫

垂髫读音是什么

垂髫_词语解释

【拼音】:chuí tiáo

【解释】:1.亦作“垂龆”。指儿童或童年。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例句】:走在这衰落的渔村中,不是鸡皮鹤发的老者,就是垂髫天真的稚子,难得看到一位年轻人。

垂髫怎么读 垂髫的读音和解释

1、垂髫,拼音chuí tiáo,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2、典籍:《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清戴名世《姚符御诗序》:符御与余垂髫相识,稍长,各游学四方。

相关阅读

  • 生活就是写作作文
  • 自己的生活作文400字
  • 香雪兰花语(白色香雪兰花语)
  • 新乡县邮编(河南新乡县邮编)
  • 永不加赋,崇祯王承恩永不加赋
  • 半甲纹身(半甲纹身是什么意思啊)
  • 观察生活的作文100字
  • 生活需要挫折作文450
  • 生活需要什么400字作文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