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麦糕(麦糕怎么做才松软好吃)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亲们,麦糕怎么做?

主料:马蹄粉250g,水1500ml,糖200g 。

辅料:红豆200g,小麦适量。

步骤

1.红豆事先要泡好,然后丢锅里煮1个小时,捞起待用。

2.小麦事先要泡好,丢锅里煮半个小时,捞起待用。

3.先煮一锅1500ml的水,加糖200g煮开。

4.糖水放凉后加入马蹄粉搅拌均匀。

5.锅放好水后,烧开。一个平底的糕盘,先铺一点小麦做底,淋上准备好的马蹄粉浆。盖上锅蒸3-4分钟。

6.再铺上红豆,又淋上马蹄粉浆,盖上锅盖蒸3-4分钟。如此重复动作4-6次。最后那层淋上以后盖上锅盖焖30分钟即可。

随记忆飘香的美食――麦糕

我从小爱吃粉食,可能是遗传而来的。像我外婆、我妈妈、阿姨都是粉食爱好者。我们家乡所说的粉食泛指小麦粉、糯米、糯米粉等制成的点心,比如糖糕、团子、粽子、面饼等。

小时候最期待过年过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家人们可以借着节日,停下忙碌的脚步,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做各种面点。

像立夏时节是做塌饼,清明节做清明果,端午节是包粽子,正月里包汤圆或团子,还有亲戚家上梁时要做尺糕。春节更不含糊,粽子团子齐上阵,热热闹闹忙成一团。

我们家做的团子一般有豆沙馅、香葱肉馅、萝卜丝肉馅,还有咸菜肉馅。像我自幼喜欢甜食,最中意的自然是豆沙馅儿。

每回看我外婆在灶台上煮红豆、滤豆沙、熬豆沙,我都馋得要命,时不时就要向外婆讨点来尝尝。

最为开心的是,包完团子后,盆里或多或少总会剩些豆沙。这时候,我阿姨经常会喊我过去“舔盆”。其实阿姨不喊,我也早已做好时刻冲过去的准备了,用调羹一勺一勺刮干净盆壁上沾着的豆沙,吃到嘴里绵密香甜得很,内心极为满足。

现在想来,那段时光真正美好又清长,若是再次回到那个年代,我应该依旧是这样的期待与满足。

家乡值得记忆的面点有许多,因为爱吃,所以只要和面点有关的事情,乃至细节,印象都会特别深刻。

比如麦糕,即便在我家乡,也是极少人家会做的一种糕点,却结结实实地印刻在了我的记忆中。

第一次吃到的麦糕,出自隔壁阿婆之手。这位阿婆是我爷爷的亲嫂子,今年已是90高龄了。她精神矍铄、满面红光,除了有点耳背,其他方面都灵光得很。

阿婆每天自己步行到村口,再坐公交去镇上买菜。河蟹、蹄膀、蟠桃、杏子,今天想吃什么就提什么回来。

并不是阿婆手头宽裕,相反她并无任何固定收入,都是靠子女日常给些零用,或是卖些蔬菜、禽蛋赚点菜金。

她经常说,自己没有别的喜好,就是喜欢喝点老酒,吃点自己喜欢的菜。

阿婆不仅会吃,手也是巧得很。蟠桃酱、芝麻糊、赤豆饭、甜咸团子、甜酒酿,听听都能让我流口水的美味,在物质生活不算宽裕的90年代,也都是婆婆家的寻常点心。

记得我7岁那年的春天,家乡的油菜籽可以收割了。有一晚我在阿婆家,和两个堂姐玩,听到她们说第二天要去割油菜,每个人还能拿到5毛钱奖励,我也兴致勃勃地喊着要加入。

第二天,我们三个孩子跟着阿婆她们几个大人,整整干了一天。到了晚上回家吃饭时,阿婆捧着热乎乎的麦糕来我家,说是我今天干活辛苦了,麦糕和5毛钱都要奖励给我。我当场开心地蹦了起来,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劳动所获。比起5毛钱,那块弥漫着浓郁豆香味和糖味的麦糕,更让我心动。至今仍能回忆起那股入口软糯甘甜的味道,用现在流行语来讲,口感属于治愈系。

品尝麦糕的初体验实在无与伦比,在这之后我就一直期待着春天能尝到阿婆的麦糕。见我如此痴迷于一块麦糕,我妈为了满足我的味蕾,终于在十来年后成功地给我做出了美味的麦糕。

麦糕属于时令点心,只有在青蚕豆上市后才能做。家里每年都会种蚕豆,嫩的一般都用来做葱油豆,稍微老一点的就用来做麦糕,因为要和面粉和在一起,太嫩的豆是做不出香味的。

我妈现在愿意每年都做几次麦糕,也是因为它制作起来简单不费力。

首先,将蚕豆剥壳取豆瓣,放入锅中加水加糖煮烂,糖要多加,面粉会稀释甜度。豆瓣熟透后关火,用锅铲将豆瓣稍稍碾碎,不用碾成泥,有点小块状咬起来更香,翠绿的豆瓣在锅里尽情地沸腾,心也跟着热乎起来。

豆瓣煮好后,将面粉直接倒入锅中,和豆瓣一起搅拌均匀。面粉的量以和好面能够成团,不烂不硬为宜,此时的豆瓣和面粉中和成浅绿色。

和好面后,揉成一个个麦糕团,大小看个人喜好,我们一般会揉成15公分左右的椭圆,放入垫有纱布或者粽叶的蒸锅里,开火蒸煮,水沸后蒸8分钟左右即可,如不放心,可用筷子插入面团,若取出时不再沾有湿面则表示麦糕已熟。

香甜的麦糕出锅后是淡淡的黄绿色,好似一块软玉。待温度冷却一些再将麦糕切片装盘,温度高刀子切下去会黏住。

写到这里时,我仿佛已经闻到了那股熟悉的味道,恨不能眼前就摆上这样一盘,让我尽情地、不拘小节地吞上几块。这副馋嘴之相的展露,即便步入中年了也还能分分钟还原到孩童时期。

对麦糕的记忆,简单而又美好,美味之外印刻了儿时最纯真的生活景象。

我想,麦糕这俩字,对我而言将是一辈子的恭候与追随。

麦糕怎么做才松软好吃

和面是关键,用温水和面,里面加入一勺猪油一起和,这样做出来比较松软。

麦糕,江浙地区对馒头的叫法,外形与制作方法都与馒头相似。是浙江一种传统特色地方小吃,常见于浙东(宁波、台州)等地区,其中象山县定塘镇大塘地区的麦糕较有名。

不添加辅料的白麦糕的口味与馒头也很相似。但是添加了艾草的青麦糕、红糖的糖麦糕等相对于馒头却更加香甜酥软。

不同地方的做法也有不同,花色也更多,民间还有在麦糕的制作过程中添加牛奶、炼乳、南瓜等辅料,制作成花色麦糕。

初次发面。

将发酵粉倒入温水中,搅拌使其混合后静置10分钟左右。

面粉放入盆中,在面粉中间挖一个小洞,逐渐的加入发酵粉和温水的混合物并搅拌面粉至絮状。

和好的面揉光,盆地撒上一层薄薄的干面粉,把揉好的面团放在盆中,用一块湿布盖上,放置温暖处(30度左右)进行发酵。

发酵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大约1小时后,面团发至两倍大,用手抓起一块面,内部组织呈蜂窝状,醒发完成。

制作与再发。

发好的面团在案板上用力揉二十分钟左右,揉至表面光滑、手感酥软且有粘性为止,并尽量使面团内部无起泡。

揉好的面搓成圆柱,用刀等分的切成小块。

取一大块竹板或木板,洗净后盖上湿布,将切好的面团按列置于板上,放置二十分钟左右,使其再次发酵变大。

蒸煮。

麦糕一般选择用蒸笼蒸煮。

在蒸煮麦糕前首先要进行消毒,将空蒸笼放在沸水上蒸煮3到5分钟,煮至蒸笼冒热气为宜。

将蒸煮好的麦糕放入蒸笼蒸煮,蒸煮一般20到25分钟后即可食用。

蒸煮过程中切忌中途打开蒸笼盖查看,以免笼内热气流出破坏麦糕蒸煮流程。

宋代有哪些有名糕点

宋代有名糕点的有:蜜糕、枣糕、栗糕、麦糕、花糕等。

1、蜜糕用茶(糯)米屑加白糖蒸煮,蒸熟后,加以捏压,用线裁成二寸长、寸许宽、三四分厚的小糕,上面印上红色的店家字号,两块一连,秋、冬出卖。

2、枣糕为“满汉全席”十大糕点之一。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曾有宫廷第一糕点之美称,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3、栗糕是一种美食,主要材料有瓜仁、松子、栗等。

4、麦糕,江浙地区对馒头的叫法,外形与制作方法都与馒头相似。是浙江一种传统特色地方小吃,常见于浙东(宁波、台州)等地区,其中象山县定塘镇大塘地区的麦糕较有名。

5、重阳糕,亦称“花糕”,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是重阳节传统节令食品。常见于江浙沪地区,全国各地区不怎么流行。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

相关阅读

  • 在繁忙的生活作文
  • 伪装的生活作文
  • 人民币折玫瑰花(人民币折玫瑰花的教程)
  • 萧氏宗祠(苍南萧氏宗祠)
  • 作文600字生活需要温暖
  • 我的家庭生活作文600字
  • 薄皇后(汉景帝薄皇后)
  • 梦到回到学生时代(孕妇梦到回到学生时代)
  •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300字作文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