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蒯通(蒯通简介)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蒯通:秦末第一辩士

韩非子之《说难》有云: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什么意思?

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用我的说法适应他。故而好利者说之以名,好名者说之以利,基本上等于对牛弹琴,不但不能达到游说的目的,还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

归根到底,这句话其实就是游说的精髓,虽然不过短短十几个字,然而其中的精义,数千年来,天下辨士如过江之鲫,深刻领会这十几个字的,恐怕就是凤毛麟角。

但很显然,蒯通就是这凤毛麟角当中的一位,他也因此成了秦末第一辩士,为什么这么说?

一:一张嘴就拿下三十余城

蒯通本名蒯彻,汉武帝时,为避刘彻的讳,史家将彻改为通,从此,蒯通之名就流传千古了。

那么,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蒯通是赵地范阳,也就是如今的河北省定兴县人,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派武信君武臣进攻赵地,武臣自白马津(河南滑县)渡过黄河北上,一路兵锋甚急,

蒯通得到消息后,那颗年轻的心就躁动起来了,躁动起来怎么办?

非常之世当立非常之功,又怎么能老死于户牖之间呢。但这个功该怎么立?

当时,范阳县令徐公,不是什么好鸟?

范阳掌权十多年,对待老百姓特别严苛,老百姓都恨不得杀了他,原本还有秦朝管着,老百姓也不敢怎么胡乱折腾,可现而今,天下大乱,徐公就有点惴惴不安。

他不是笨蛋,知道秦朝长不了,长不了怎么办?

殉难,当秦朝的忠臣?说实话,一来没那个力量,二来也没那个觉悟;既然不能殉难,那就向义军投降,然而,徐公知道,自己手头血债甚多,万一人家秋后算账呢。

就这么患得患失,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蒯通摸透了他的心思,于是立刻求见徐公,曰:

臣,范阳百姓蒯通也,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虽然,贺公得通而生

听说你就要死了,所以,我特来吊唁,尽管如此,但还是要恭喜你啊,因为我又给你带来生路。

见面毫不客气,出口就危言耸听,比如当年子贡见越王勾践,一句特来吊君,牢牢抓住了徐公的心思。

到了这个份儿上,徐公基本上就要跟着蒯通的思路走了,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呢?

有人说了,跟辩士,特别是优秀的辩士打交道,就千万不能让他开口,一旦开口,事情就有点麻烦。

很显然,徐公的麻烦开始了,他就不该问为什么,然而这一问不要紧,蒯通就开始侃侃而谈,大意是:

武信君听说过我的名头,所以派人向我询问凶吉,我打算告诉他,靠打仗攻城略地,绝对是下策中的下策,我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主意,你想不想听听呢 。

我这么一说,武信君是一定想听的,于是我就会说了,范阳县令徐公,天生贪生怕死,因为恐惧将军的威名,早都想向您投降,然而,又担心您秋后算账,故而一直犹豫不决,依我的主意。

你如果好好对他,让他坐着黄轮朱盖,只有诸侯才能享用的车四处巡视,消息传扬出去,别人一定会说,是徐公率先投降取得的富贵。

投降能得到富贵,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有了徐公做榜样,还怕赵地不传檄而定吗。

徐公一听,有道理,于是再拜而谢,今后我们一家老小的性命就寄托在先生身上了。

蒯通当然不会辜负他的希望,那是快马加鞭,直奔武臣大帐,军帐里一通忽悠,让武臣看到了点千金买马骨以及高筑黄金台的意思?

看出了意思怎么办?

照办,于是徐公发达了,赵地的官员呢?

秦国一统天下的时间不长,他们本来就心存故国,原先,担心跟义军尿不到一个壶里,但现在,过去就成了自己人,那还犹豫什么?

于是,三十多城投降,武臣彻底平定赵地,开始琢磨起怎么当赵王了。

一张嘴下三十余城,凭的就是对人性的精准把握,蒯通就能有这么厉害。

二:刘邦的如意算盘

毫无疑问,说赵国建立也好,赵国复国也罢,蒯通都是立有大功的,然而,一则武臣胸无大志,不是个什么平定乱世的英雄,二来呢,武臣手下有张耳、陈余,这俩人自恃才高,小觑天下英雄,致使蒯通在他俩手下过得很不愉快,很不愉快怎么办?

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于是,蒯通辞官不做,满天下游荡,一直到楚汉相争时期,韩信奉刘邦之命,偏师远征,经营魏、赵、代、燕、齐等地时,蒯通又找到了可以效命的主子,于是投靠到韩信麾下。

前203年,韩信虏魏王,破赵、代,降燕,定三国,引兵将东击齐,眼看着战事一触即发的时候,齐国方向传来消息,汉王刘邦派说客郦食其游说齐王。

韩信得到消息后,打算停止进军,然而,蒯通却看出其中蹊跷,什么蹊跷?

韩信一路灭魏、破赵、代,降燕,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刘邦都没什么话说,可为什么偏偏攻齐的时候秘密派出使者,与齐国和谈。

原因无他,不想韩信势力过大而已。

刘邦当时正与项羽对峙,几乎处于拉锯状态,暂时无暇他顾,如果这时候韩信拿下齐地,再加上以前的魏、赵、代、燕,三分天下有其二,将来还不知道谁能当皇上,刘邦再大方,也没有替他人作嫁衣裳的觉悟,没有怎么办?

自然要暗地里插一杠子,稍稍遏制下韩信的发展势头。

刘邦的如意算盘,韩信明白不明白不知道,反正蒯通门儿清,为什么?

都是千年的狐狸,谁玩谁的聊斋,刘邦用的是阴谋,可要说起阴谋,蒯通也是其中高手,于是就很正经的对韩信说了:

汉王派使者游说齐王,告诉你了吗?已经明确下命令不许你进攻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要把功劳白白的让给一位儒生,以后让人笑话你百万雄兵还不如人家的三寸不烂之舌吗。

孙子云: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韩信很自负,很高傲,蒯通就故意刺激他,果然,韩信受不了激,蒯通这么一说,当即勃然大怒,那是立刻发兵。

齐国还以为汉要跟他们和谈,从而撤去全部防卫,可现在韩信突然发兵,那还怎么打,很快就兵败山倒,江山易主,成了韩信的地盘。

三:劝韩信造反

韩信平定齐地后想当个假齐王,古代的假就是代理,他的意思很明白,齐地人心未附,需要一个能力高强的英雄好好管理。

当然,他自己也是有私心的,但这个私心也仅仅是取得功名富贵,事实上,韩信此刻尽管已经三分天下,但绝没有背叛刘邦的意思。

然而,刘邦不满意了?

我在前方与项羽血战,你居然想当什么齐王,这是做臣子的态度吗?

不满意怎么办,勃然大怒,当时就准备对韩信下手,然而,关键时刻,还是张良、陈平提醒了他。

现在的主要敌人是项羽,其余,只要矛盾没公开,就应该先放一放。刘邦很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当时就明白过来,他脑子反应也快,为了掩饰刚才的愤怒,便做出怒其不争的样子对韩信的使者说:

男子汉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

之后呢, 就立刻派人给韩信送去符印、节钺。

刘邦身边也不是没韩信的好朋友,这点小动作自然很快传到韩信耳中,传到韩信耳中怎么办?

韩信是没什么反应,但蒯通,结合当年攻齐派出郦食其,就对韩信的处境门儿清了,门儿清怎么办?

项羽也听到风声,派说客武渉游说韩信,言下之意:

现在大王势力过大,已对汉王造成威胁,今后你俩好好相处是不可能的,不能好好相处怎么办?

要么与项王合作,一起打败刘邦,今后平分天下。要么,谁都不帮,居中观望,也能落个三分天下。

武渉说的有没有道理,当然有,但韩信不听,他认为,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做人不可以没良心。

于是呢,武渉叹息着离开,蒯通呢,觉得武渉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决定再努力一把。

他怎么努力?

先后游说两次,第一次,以相面为由,说看韩信的面相,只能到王侯,而且还有危险,可看背面 ,却贵不可言。

这是隐晦的劝韩信谋反,但韩信不听,还顽固的认为:汉遇我厚,吾岂可见利而背恩乎。

蒯通没有办法,只能明说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天下通理,如今你势力过大,刘邦早起了疑心,这时候,就别想什么辩白能尽释前嫌,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词而已,你只要活着,就是汉王的心病,所以,为考大王虑,不如刘邦、项羽两不相帮 ,待他们相持不下之际。

联合燕、赵两国,出兵到空虚之地控制他们的后方,顺应民心,西向制止楚、汉间的争斗,使士卒免于死亡,天下之人,谁敢不听从!

您按照原来齐国的版图,拥有淮、泗之间的土地,以恩德安抚诸侯,拱手安居,礼让贤士,那么天下诸侯都将竞相朝拜齐国。我听说‘上天赐予而不接受,反而会受到罪责;时机到来而不行动,反而会得到灾祸,希望您深思熟虑。

一番话不但说出韩信面临的危局,还提出打破危局的方略,事实证明,对当时而言,这是一套非常高明的方略。

然而遗憾的是,韩信还是不听,事已至此,蒯通高明就高明到这里,已经能一眼看穿韩信的将来,看穿怎么办?

出门就装疯卖傻,流落到民间当巫师去了。

四:靠诡辩免死

韩信不肯听蒯通的话,表面上看起来很忠心,然而,为什么平定齐地后索要王爵;迁移到楚地后僭用仪仗,收留项羽麾下大将钟离昧;贬做淮阴侯,带到京城后口出怨言,还秘密教唆陈烯在代地造反。

种种行为,让人对他的忠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心思很难猜测,于是,这份本事就变成危险,刘邦、吕雉当然不能让这种危险继续存在。

遂于前196年,将韩信骗至长乐宫诛杀。

韩信临死之际,终于后悔了,说: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

后悔没听蒯通的话,楚汉相争之际,他要听蒯通的话 ,至于死的这么窝囊吗。

然而 ,世上哪有后悔药,韩信只能带着无尽的懊悔死去,刘邦可一点儿也不想后悔,他后半辈子的努力,就是打算将所有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好让汉家天下千秋万代的传下去。

如今听韩信说了个蒯通,那当即出了一身冷汗,怎么把这主儿给忘了,忘了怎么办?

蒯通在齐地当巫,发一封诏书,就把他拘到京城,问了:是你当初劝韩信造反吗。

很显然,这是已经准备杀他了,可刘邦倒霉就倒霉在,你干嘛不抓住就杀,还非要问个为什么,这一问不要紧,杀不了了,为什么?

蒯通说:

狗总是要对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吠。那时候,我只知道有齐王韩信,并不知道有您。况且秦朝丧失帝位,天下之人共同去抢,有才能的人首先得到。天下纷乱,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去做您所做的事,只是能力不够,您能把他们都杀尽吗?

刘邦一听,是这个理啊 ,他可是以大度闻名的,也就是好名,话说到他那份上也只能好名,蒯通就以名来劝说,言下之意,你若杀我,就向天下证明, 你是个小肚鸡肠的小心眼。

刘邦能落这个名声吗,不能,不能怎么办?

只好把蒯通放掉。

蒯通之后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因为特别有名,曹参齐地为相的时候, 聘请为宾客。从此,成了刘邦的忠臣,踏踏实实得帮曹参出主意,将齐地治理的风调雨顺,闲下来的时候,还总结自己的经验,写成《隽永》一书,著书立说,一辈子福寿双全,修身治国平天下样样俱全。

这就是号称秦末第一辩士的蒯通,之所以如此,无非见微知著,随时调整方略而已。

孟子有云:大而化之之谓圣。说的大概就是蒯通这类人吧。

参考资料:汉书

韩信谋士蒯通怎么读(蒯通怎么读音)

1、韩信谋士蒯通怎么读。

2、韩信身边的谋士蒯通怎么读。

3、蒯通怎么读。

4、蒯通怎么读音。

1.读作:kuǎitōng。

2.人物简介:蒯通(生卒年不详),人名。

3.楚汉时策士,范阳人,本名彻,生卒年不详。

4.韩信用其计定齐地。

5.尝通论战国时说士权变,自序其说,共八十一首,号称隽永。

6.秦末汉初辩士。

7.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

8.韩信死后,遭到刘邦捉拿后,无罪释放,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

9.后裔蒯良,字子柔,东汉末年诸侯刘表谋士。

10.蒯越,字异度,东汉末年诸侯刘表谋士,后投降曹操。

蒯通怎么读?

蒯通,拼音kuǎi tōng。

蒯通(生卒年不详),本名蒯彻,幽州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人,秦末汉初辩士。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韩信死后,遭到刘邦捉拿后,无罪释放,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

个人作品

蒯通论述战国时游说之士的权变之术,也加上自己的评论,著书立说,号称《隽永》。

蒯彻论述战国时说士权变,并自序其说,凡八十一首。司马迁《史记》中所有关于蒯彻的言辞,比如“蒯彻说范阳令”“蒯彻劝韩信”等章节,均来源于该书。该书在西汉末年就已经失传。

蒯通所编纵横家书称为《隽永》,颜师古《注》说:“隽,肥肉也。永,长也。言其所论甘美而义深长也。”所谓“纵横”,就是指外交和兼并战争的合纵连横。

蒯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蒯通是刘邦项羽时代的谋士,虽然他的名气不如范增、陈平、张良,但他自然可以排入一流谋士行列,他出的计谋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毒,被称之为秦汉时期第一毒士。与其说蒯通是一位出色的谋士,不如说他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因为他有着远胜千军万马的三寸不烂之舌。

蒯通的成名作便是范阳易帜。秦二世元年,赵王武臣要攻打范阳,谋士蒯通就毛遂自荐主动去城内劝降范阳县令,县令在蒯通鬼使神差的外交说服之下,居然打开了城门,范阳县不战自降。更神的是接下来相继有30多座城市都为蒯通打开了城门。后来蒯通成为了韩信的顶级谋士,韩信能够平三秦、灭赵、伐齐、破楚,不单单靠其自身天赋异禀,还因为他有以蒯通为首的参谋团队的相助。蒯通被后人贴上了毒士的骂名,就是因为他提出了乱齐之策。

汉王刘邦对齐国的征伐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刘邦为减少伤亡,派出了自己得力干郦食其前往齐国劝降其国王田广。谈判即将大功告成之时,齐王田广也想顺水推舟归顺了大汉,但就在这个时候接到了前线战报,说韩信率领的汉军已经打到了齐国境内。齐王气得大骂刘邦,敢跟我玩阴的,一边跟我谈判,一边派人攻略城池,直接把郦食其给煮了。刘邦派人跟齐王谈判,其实韩信是知道这回事儿的,大军是暂时不动的。蒯通却跟韩信说,郦食其一张嘴就可以拿下齐国70多座城市,您作为大将军这么勇武,死伤那么多士兵却只能拿下50多座城池。这不是显得您大将军不如一介书生吗?再说您收到汉王让停止进军的命令了吗?

韩信果然听信了蒯通的季计谋继续攻打齐国,让一位优秀的外交家郦食其成为了牺牲品。很多人认为蒯通这一计谋并不是诚心为韩信谋划,此计最大的得益者自然是楚国。齐王兵败之后,带着残兵投靠了楚王,楚国实力大增,汉王刘邦不守信誉的名声也广传天下。很多人为蒯通是项羽派到韩信门下的间谍。我倒不这么看。蒯通另一大毒谋便是当项羽和刘邦在南方打得难解难分之时,一直动员当时的韩信应自立为王,三分天下。但韩信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最终被刘邦剥夺兵权,以反叛的罪名将其杀掉。

蒯通怎么死的

算是寿终正寝,安享晚年了。

蒯(kuǎi)通,本名蒯彻,范阳(今河北徐水北固镇)人,因为避汉武帝之讳而改为通。蒯通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韩信死后被刘邦捉拿后释放,后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据传,东汉末年刘表的谋臣蒯良、蒯越是其后裔。

扩展资料:

蒯通知道天下局势的变化取决于韩信,想劝韩信背叛汉朝,就先用隐语暗示韩信说:“我曾经学过相面术,观察您的脸谱,最多不过被封为侯爵,又总是处于危险之中;而看您的背形,则非常尊贵,难以说出。”

刘邦平定了天下之后,韩信因罪被贬为淮阴侯,又因谋反而被处死,临死的时候叹息着说: “我真后悔不听蒯通的话,以至于死在女人的手中!”

刘邦说: “你说的是齐国的辩士蒯通。”于是下诏书命令齐国把蒯通召来。蒯通来到朝廷,刘邦要将他处以烹刑,说: “你为什么教唆韩信反叛?”蒯通说:“狗总是要对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吠。那时候,我只知道有齐王韩信,并不知道有您。况且秦朝丧失帝位,天下之人共同去抢,有才能的人首先得到。天下纷乱,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去做您所做的事,只是能力不够,您能把他们都杀尽吗?”刘邦于是赦免了他。

参考资料:蒯通-百度百科

相关阅读

  • 物流公司春节对联大全
  • π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0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 立秋暖心文案给女友
  • 宿多音字(宿多音字拼音)
  • 椰子吃多了会怎样(椰子吃多了有坏处吗)
  • 立秋高级文案短句干净
  • 地产朋友圈立秋推广文案
  • 春节对联大全简短
  • 2022年虎年春节集字对联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