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居敬是什么意思
居敬的意思是:谓持身恭敬。
居敬,拼音jū,jìnɡ,汉语词语,意思是持身恭敬。
出处:《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居身敬肃。”
李贽《答周柳塘》:“古人一修敬而百姓安,一居敬而南面可,是果鲁桥之敬乎?”
曾国藩《覆陈虎臣书》:“此数语者,谓之定静也,可;谓之居敬也,亦可。”
敬:尊重,有礼貌地对待:尊敬。致敬。敬重(zhòng )。敬爱。敬仰。恭敬。敬辞。敬慕。敬献。表示敬意的礼物:喜敬。寿敬。有礼貌地送上去:敬酒。敬香。谨慎,不怠慢:慎始敬终(自始自终都谨慎不懈)。姓。
居:住:居住。居民。同居。隐居。居处(chǔ)(a.住所;b.指生活处境)。居住的地方:新居。故居。迁居。蜗居(喻窄小的住所)。当,占,处于:居首。居中。居高临下。二者必居其一。安着,怀着:居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积蓄,储存:奇货可居(a.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b.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
居敬造句:
1、4月4日上午,浙江奉化市锦屏街道居敬小区第29幢住宅楼西侧一个半单元的房子突然坍塌,7人被埋。
2、据新华社报道,4月4日上午,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居敬小区第29幢住宅楼西侧一个半单元的房子突然坍塌。
3、儒家的克己复礼、王道仁政、存心养性、居敬穷理,道家的小国寡民、顺应自然、返璞归真、心斋坐忘,莫不如此。
4、这一点,曾参的“三省吾身”,孟子的“反求诸已”,程颢、程颐的“主敬存诚”,朱熹的“居敬持志”,吴澄的“主静”“慎独”等等都做了强调。
5、昨天上午,浙江宁波奉化市居敬小区发生部分坍塌的楼房,未倒的2个半单元也开始拆除,下午,最后一个单元楼房被推倒。
怎样理解“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居敬者所以成始成终也,”
全句意思:(守敬之人,在他治学的时候,)能够推究义理,从而获得知识学问。而后亲历亲为,用实际行动去验证学到的理论。(这就是)守敬的人能够善始善终,获得成功的原因。
穷:推究,研究。
理:事理,义理。
致:获得,得到。
知:学问,知识。
反躬:亲历亲为。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是出自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集注》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把《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列入学官,作为法定的教科书。理宗于宝庆三年(1227年)下诏盛赞《四书集注》“有补治道”。宋以后,元、明、清三朝都以《四书集注》为学官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占据着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而《四书集注》作为理学的重要著作,也被统治者捧到了一句一字皆为真理的高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朱熹几乎用了毕生精力研究“四书”。他在34岁时写成了《论语要义》,10年后又写成《论语正义》,之后又写《论语集注》、《孟子集注》、《论语或问》、《孟子或问》。60岁时,他撰写《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之后还写了《大学或问》、《中庸或问》。
他在临死前三日还修改《大学·诚意章》的注释。“四书”经过他的反复研究,颇为完整,条理贯通,无所不备。“四书”在南宋以后之所以能代替“五经”的权威,与朱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注释方式上,朱熹不同于汉唐学者的作风。汉唐学者注释,注重经书的原本,文字的训诂和名物的考证分量很重,做法繁琐。朱熹注释则注重阐发“四书”中的义理,并往往加以引申和发挥,其意已超出“四书”之外。
总之,朱熹注释“四书”,目的不仅仅是整理和规范儒家思想,宣扬和贯彻儒家精神,其更主要的目的是把“四书”纳入到自己的理学轨道,用“四书”中的哲理作为构造自己整个思想体系的间架。从这个意义上说,《四书章句集注》不仅是儒家学说的大成,而且是朱熹儒学体系的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书章句集注
居敬持志名词解释
居敬持志名词解释,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出自宋代朱熹性理精义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居敬的意思
jū jìnɡ
居敬
谓持身恭敬.《论语· 雍也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居身敬肃.” 明 李贽 《答周柳塘》:“古人一修敬而百姓安,一居敬而南面可,是果 鲁桥 之敬乎?” 清 曾国藩 《覆陈虎臣书》:“此数语者,谓之定静也,可;谓之居敬也,亦可.”
基本解释
谓持身恭敬
词语分开解释
居 : 居 jū 住:居住.居民.同居.隐居.居处(ch?)(a.住所;b.指生活处境).居处(ch?)(住所). 详细
敬 : 敬 jìng 尊重,有礼貌地对待:尊敬.致敬.敬重(zh恘g ).敬爱.敬仰.恭敬.敬辞.敬慕.敬献.
居敬持志是什么意思
居敬持志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是朱熹最重要的读书法。
他指出:“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
所谓“居敬”,敬,恭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朱熹说:“读书须收敛此心,这便是敬。”又说:“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逐字,各有著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
所谓“持志”是要坚定志向。朱熹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要立定学圣贤之道、修身复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居敬持志 循序致精
居敬而行简,所谓"居敬",就是"心"的"主一"、"专一"、"自作主宰",不为外物所牵累。所谓持敬,就是统一自己的精神,抑制人欲,经常自觉天理。它的实践方法就是静坐。感觉就像瑜伽的冥想,唯一的要求就是背要打直,呼吸匀称心无杂念,是否全莲花并不重要。“持敬”就是实践修养法。冥想专注于当下,感受一呼一吸之间的转换,也是人与自然最好的沟通。在修养上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得到天理,锻炼内心。
中学时期挂过一副画,大大的一个字,静。只记得一首诗的最后两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以有的时候,读再多书也等于零,因为不专注;并未将书上的内容化为己用。但凡带着目的去做一件事,很难不分心,且只会看见自己愿意采纳的内容。唯有放空自己,空杯也是放宽自己的容量,才能真正接受新的东西,让其与旧的自己融为一体。Open
循序渐进,方能致精,当今最严重的教育问题就是个别家长的急功近利,对孩子读书潜移默化的影响。各种赢利组织利用父母的恐慌和焦虑,牟取暴利,而孩子从未认真思考为什么而读书?怎么读书?怎么查验自己读书的成果?其实真正反感读书的人百之一二,但凡识字的人,没事儿总喜欢翻翻报纸,这也是阅读,不过感兴趣的点不同而已。循序有两种不可取,一是常见的,一口气想吃成胖子,一步就想登天,一旦达不到预期,要么怀疑自己,要么斥责他人,你是不是一块读书的料?殊不知连读书三个境界都没过的人,根本连门都没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中间的十五年,干嘛呢?光吃饭不看书呀?圣人况且需要十五年时间,何况我们只是凡夫俗子,五岁启蒙,十五入门,中间十年并未读多少书,老君阁和金顶亦有不同。
另一种循序渐进亦不可取,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却自以为精通某一方面,以专家或学者自居。须知学无止境,人外有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去读一些打死都不想碰的书,才会发现新的天地。读教育机构的战略营销和思考的快与慢的时候,整整一个月,挺想吐血的;只有初中红楼梦花过那么长时间,金庸的小说从来第二中午还——因为租金两毛。熟读第五项修炼,幸而有人推荐U型理论就两三天的事儿,没有底层逻辑无法明白事物缘由。高中半夜捧着朋友的史记,后来觉得管锥编很好,资治通鉴纯粹摆设,丝绸之路不错。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理论,触类旁通。如果没有教育学和心理学做基础,完全无法理解基本逻辑。而只是在你感兴趣的范畴溜达,是不可能见到不一样的风景。读书也像爬山一样,如果你不继续前行,只能停留在山腰,是无法领会山顶的感觉,摩星岭和观云台不一样。
听说朱熹就在这座陶然亭作的观书有感二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万事万物皆有源头,书山学海亦如此,看人看死,读书读活,勿忘其根源与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