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大同盟战争(大同盟战争伤亡)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大同盟具体指什么?世界政治局势面临什么巨变?

大同盟具体指英国、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组成同盟联合对抗

法国被逼与大同盟各国言和,放弃对外扩张的念头,但保住了欧洲大陆最强国的地位。

大同盟战争(1688年 - 1697年)又叫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巴拉丁王位继承战争、九年战争。为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时的第三场重要战争(前两场分别为遗产战争与法荷战争),这场战争是因为路易十四欲在欧洲作出大规模的扩张,因此遭到英国、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组成同盟联合对抗。战争的结果是法国被逼与大同盟各国言和,放弃对外扩张的念头,但保住了欧洲大陆最强国的地位。

17-18世纪法国著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发动的战争那些,为什么要发动战争?

路易十四在54年的亲政时期,法国发动了三次重大的战争:法荷战争(1672–1678) 、大同盟战争(1688–1697)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 。总而言之就是为了希望称霸欧洲,下面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一下几场战争的具体爆发原因。

法荷战争:路易十四亲政后,先选择西班牙为用兵对象,与之争夺南尼德兰。就在路易十四刚占领大片领土而正打算往东北攻下全部的南尼德兰时,却被荷兰共和国联合英国、瑞典插手干涉。路易十四因为战争准备不足,被迫接受荷兰的要求而答允和议。路易十四在大规模扩军之后,展开外交手腕,破坏荷兰名义上的“三角同盟”。先收买瑞典国会,得到瑞典保持中立的承诺之后;再向英王提议与法国合攻荷兰(由法国提供部分的战费),瓜分其大半国土。一拍即合的两方,先后向荷兰宣战。

大同盟战争:法荷战争,路易借由此战重创荷兰、名震全欧。 此时法国的强邻神圣罗马帝国正在与奥斯曼土耳其作战,路易十四决定借此时机,在德意志地区扩张其影响力。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察觉到路易的意图,于是在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的号召与牵线下,于1686年7月9日组成奥格斯堡同盟(1689年英国加入后,改称“大同盟”),希望能阻止路易在德意志扩张。可是路易十四却在1688年9月,乘哈布斯堡王朝刚在东面战胜土耳其,西面兵力薄弱之机,先发制人地侵略德意志,展开对哈布斯堡王朝的速战计划,“大同盟战争”正式开启。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战争的起端就在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查理二世死后绝嗣,而查理二世死前,遭到群臣力荐与罗马教宗的诱导,于遗嘱宣明传位外甥安茹公爵腓力,腓力同时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次孙,等于是法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波旁王朝获得广大的西班牙帝国。这引起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不满,他们认为西班牙的王位应该由同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奥地利大公查理(即后来的皇帝查理六世)继承,因此他们积极寻找同盟,以期对法宣战,并夺回西班牙的王位。而英、荷等海上强权震惊于势力均衡被法国破坏,很快在1701年与奥地利签订反法盟约。

这场战争敌对双方各自与友好国家结成同盟,形成了两派阵营。法国与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及数个德意志邦国、萨伏依、葡萄牙组成同盟;而神圣罗马帝国(当时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所控制)则与英国、荷兰、勃兰登堡、汉诺威以及多数德意志小邦国及大部分意大利城邦组成新的反法“大同盟”(1703年萨伏依、葡萄牙倒戈加入反法同盟)。1702年5月大同盟正式对法国宣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正式开打。

荷兰历史上有哪些战争

荷兰独立战争、英荷战争、大同盟战争、法荷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等。

1、荷兰独立战争

荷兰独立战争,又叫八十年战争(荷兰语:Nederlandse Opstand, Tachtigjarige Oorlog;西班牙语:Guerra de Flandes, Guerra de los Ochenta Años),西班牙帝国称之为低地国叛乱。

这场战争发生于1568年-1648年,是尼德兰联邦清教徒反抗西班牙帝国统治所展开。与西班牙帝国不同,荷兰共和国所属尼德兰联邦本来较为松散,为了此战争,联邦出现前所未有的团结,而领导者为贵族威廉·奥兰治。

经过多次海战后,尼德兰联邦与西班牙帝国于1609年签订12年的停战协定,不过,双方在海上竞争仍未停止。

1621年,停战协定届满,尼德兰联邦与西班牙帝国之间的战争又起,直到1648年,尼德兰联邦才正式自西班牙帝国独立出来,建立起“荷兰共和国”。

荷兰共和国与西班牙帝国经历了这场八十年战争,对后来的英国内战和美国独立,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既是一场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反对封建制度的民主革命,又是一次尼德兰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最终以荷兰的胜利而结束,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英荷战争

英荷战争(荷兰语:Engels–Nederlandse Oorlogen or Engelse Zeeoorlogen),是发生于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四次战争,总体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

17世纪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互有胜负,双方实力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

而第二、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在其中渔翁得利,获得了大片土地与商贸利益;国力直线上升而超越荷兰,成为欧洲最强的霸权。

而在18世纪的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击败荷兰开始获取世界金融霸权。

3、大同盟战争

大同盟战争(1688—1697年)又叫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巴拉丁王位继承战争、九年战争。为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时的第三场重要战争(前两场分别为遗产战争与法荷战争)。

这场战争是因为路易十四欲在欧洲作出大规模的扩张,因此遭到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瑞典等国家组成同盟联合对抗。光荣革命后入主英国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使英国也加入反法阵营。

战争之初,法国无论海上和陆上皆重创联军占据主动权。1690年比奇角海战法国一度掌握大西洋制海权。面对海上和陆上的不利局面大同盟一方一时难以招架,但在1692年后战争趋于僵持状态。

双方均希望停战,并展开谈判,最终在互相妥协下于1697年签订《里斯维克和约》。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受到削弱,但保住了欧洲大陆最强国的地位。

4、法荷战争

法荷战争,发生于1672年-1678年,是一场欧洲战争,一方为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瑞典及德意志境内的明斯特主教区、科隆主教区和英国,另一方为荷兰共和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奥地利、勃兰登堡和西班牙。

战争结束于1678年《尼姆维根条约》的签订。法国获胜,开始独霸欧洲,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号称路易大帝。

5、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是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王位空缺,法国波旁王朝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分国家参与的大战。

战争实质上是为遏制法国吞并西班牙而再次独霸欧洲的局面。因而引发半个欧洲组成新大联盟对抗法国。

在战争之初法军占据主动。但在布伦汉姆战役被马尔博罗公爵遏制攻势,战争陷入持久战。而法国的盟友又相继投靠大联盟,法军几近孤军作战。加之法国内部政局不稳,胡格诺派教徒起义不断。

连续的战争使得国库枯竭。法国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而联军则连战连捷,在海上,盟军也获得巨大成功。英荷联合舰队在维哥湾海战和马贝拉海战取得胜利。到1708年,大联盟的控制着大西洋和地中海制海权。

1709年,法军在马尔普拉凯战役重创大联盟,战事再次开始转折。1710年法军的旺多姆公爵指挥法西联军逼退西班牙本土的英奥联军,夺回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171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去世,查理六世继位,这使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王位要求的合理性降低。

同时联军在1712年的德南战役失利,维拉尔元帅再度领军,击溃萨伏伊的欧根亲王重要的分支部队。1712年至1714年大联盟各国先后与法国签约退出战争。

其中《乌得勒支条约》重新奠定了欧洲均势。虽然法国赢得了战争最后胜利。但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其军事力量严重削弱,法国一度失去霸主地位。但仍是欧洲主要强国。战争引发了军事科技的变革,同时形成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荷兰独立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荷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同盟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荷战争

英法战争打过几次

英法自1066年诺曼底征服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恩恩怨怨,双方在历史上结盟不下5次,而交战次数更是数十次之多。我大致数了下英法冲突称得上战争的至少有16次(英法百年战争断断续续分4个阶段,在这里算作一场战争;意大利战争那几场我并作一场;方便起见英国的前身英格兰也称作英国)

1.英法战争(1202-1204)参战方:法国、布列塔尼、吕西尼昂 VS 英国结果:法国胜过程:战争期间法王腓力二世征服了英国安茹王朝在诺曼底的大部分地盘,并通过白色城堡之围取得决定性胜利,确定了法国成为战争赢家,致使安茹帝国的威望和士气受到重创,安茹帝国失去了诺曼底和曼恩以及安茹。其在欧陆的领土大幅减少

2.英法战争(1213-1214)参战方:法国 VS 英国、神罗、佛兰德伯国、布伦结果:法国胜过程:战争期间法国三战两胜,特别是布纹之战,法国以劣势兵力重创联军,使法国取代神罗成为基督教世界第一强权,神罗丧失欧陆霸主地位。而法国王室还获得了布列塔尼公国和诺曼底公国,巩固了在安茹、缅因和图赖讷的领主权,导致金雀花王朝下的安茹帝国崩溃

3.第一次诸侯战争(1215-1217)参战方:法国、苏格兰 VS 英国(支持安茹帝国一方)结果:英国胜过程:因之前英国对法战争一系列失利而引发英格兰的一场内战,叛乱贵族邀请法国王太子路易登陆,一时间伦敦及英国南部都在叛乱贵族和法国控制之下,直至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摄政后,代理刚继位的亨利三世治国形势开始转变,1217年英国逐步收复失地,法国王太子路易被迫签订和平协议,法军撤出英国

4.圣冬日战争(1242-1243)参战方:法国 VS 英国结果:法国胜过程:1242年英王亨利三世入侵法国,法王路易九世曾两次亲自上阵并在1242年塔耶堡之围取代决定性胜利,最后法国又通过桑特之围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英国在战争中的人员损失是法国的7倍以上。由于路易对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的倍加关注,使他没有因战争胜利而进一步兼并金雀花王朝在吉耶讷的领地

5.英法战争(1294-1303)参战方:法国、苏格兰 VS 英国、吉耶讷结果:法国军事胜利过程:战争分两个阶段,英文爱德华一世先后两次入侵法国均无功而返,而在第二阶段苏格兰与法国结盟导致英国又陷入与苏格兰的持久战,使英国力渐不支,出现财政问题和厌战情绪,也让爱德华一世与贵族关系紧张,最后不得不与法国议和,恢复战前状态

6.百年战争(1337-1453)参战方:法国、苏格兰、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等 VS 英国、勃艮第、神罗等结果:法国胜过程:战争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英国胜,第二阶段法国胜,第三阶段英国胜,最后法国取得战争胜利。英国几乎丧失在欧陆的所有领地,只剩加莱。战后英国又陷入了一段内战,国势一度大减而法国则从最艰难的岁月中熬出来。百年战争后英法彻底分家,各自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7.意大利战争中的5次交战(1494-1559)参战方:法国 VS 英国结果:双方互有胜负,英国略处下风最终英国失去加莱,彻底成为岛国过程:意大利战争英国并非主角,当时是法国与查五的哈布斯堡帝国争夺欧陆霸权,法国与英国的海战和陆战皆有胜有负,但英国最终因连年战争导致财力亏空,削弱自身实力,而法国在意大利战争最后的亮点就是夺取加莱

8.英法战争(1627-1629)参战方:法国 VS 英国结果:法国胜过程:英国白金汉公爵主导下的第二次英西战争由于接连失利,使其不甘失败继续筹措资金但又让英国卷入与法国的战争,插手法国的胡格诺战争(宗教内战),在拉罗谢尔之围中英国又一次遭受惨重失利,最后对西、法战争的接连失利加速英国内战爆发

9.遗产战争 The War of Devolution

参战方:法国 VS 西班牙、荷兰、英格兰、瑞典

发生在1667~1668年,法国与西班牙的战争是由遗产继承引起的。路易十四的王后是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之长女,1665年腓力死后,路易以其后之名义要求继承西属尼德兰的遗产,因此这场战争史称“遗产继承战争”。当时荷兰与法国在贸易上有竞争,便改变传统政策,转而同西班牙结成联盟。虽然昔日的同盟英国和瑞典一起来阻止侵略,但这场战争还是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战后的《亚琛和约》使法国得到了南尼德兰的某些地区。

10.大同盟战争(1688—1697年)又叫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巴拉丁王位继承战争、九年战争。(1688-1697)参战方:法国 VS 奥格斯堡同盟结果:平局过程:战争中法国是以一己之力力抗欧洲各大国,陆上法国前期占优,但在1692那慕尔之围后进入僵局。海上法国前期通过1690比奇角海战力压英荷联合舰队制霸大西洋,但在1692拉和岬海战后丧失优势,但依靠劫掠战打成僵局。最后双方议和互相让步,而法国霸权受到削弱

11.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参战方:法国、波旁西班牙 VS 新大联盟(增加一个普鲁士)结果:法国惨胜过程:战争中法国在陆上前期不顺,中后期逆转,通过德南会战取得战争最后胜利,海上则是败多胜少,英国则因俄国崛起而中途退出,最后法国成功使费利佩五世统治西班牙,根据和约法国保有其征服的所有领土,但承认英国对鲁珀特及纽芬兰的主权,并将阿卡迪亚和圣基茨岛的法属一半让与英国

12.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参战方:法国、普鲁士、西班牙等 VS 英国、奥地利、俄国等结果:平局过程:英国在1744年加入战争后在大西洋获取优势,但在地中海和印度洋吃瘪,法国通过丰特努瓦战役大败联军重塑陆军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失去的威望,在陆上在西北欧攻势的咄咄逼人和盟友普鲁士发挥的关键作用,最终双方议和,条约中双方也各有让步

13.七年战争(1756-1763)参战方:法国、奥地利、俄国等 VS 英国、普鲁士、汉诺威等结果:英国一方胜过程:战争中普鲁士和英国、汉诺威的陆军在欧陆牵制了法、奥、俄的许多精力,英国在海外前期虽略有不顺,但在中后期各种大逆转,并挫败法国入侵英国的企图,获取了海上霸权和海外殖民地霸权。为日不落打下坚实基础,法国则因战争失利,国力和影响力一落千丈

14.美国独立战争(后半程)(1778-1783)参战方:法国、西班牙、荷兰、美国等 VS 英国及其他土著结果:法国胜过程:这场属于美国独立战争一部分,法国在七年战争后积极发展海军,因而在这次战争中表现出色,与英国海军的正面较量中互有胜负,法国通过切萨皮克湾海战有力帮助了美国在约克镇战役的胜利,最后美国成功独立,法国借此战争获取一些地盘,国际地位也一度恢复

15.法国大革命战争(1792-1802)参战方:法国、西班牙(1795后)、荷兰 VS 英国、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等结果:法国胜过程:战争中法国的盟友表现基本弱不禁风,但法国以惊人的爆发力,挫败欧洲各国组成的前两次反法同盟,只是法国对英国的海战基本失利,毕竟1789后法国海军实力锐减,法国倒是通过一些劫掠战打英国一个措手不及获得大量战利品。而最后法国获得胜利,法兰西共和国得到各国承认

16.拿破仑战争(1803-1815)参战方:法国、西班牙(至1807)、奥斯曼等 VS 英国、奥地利、俄国、普鲁士等结果:反法同盟胜过程:战争中法国连续挫败欧洲各国组成的第三到第五次反法联盟,使法国欧陆的霸权达到顶峰,这是路易十四时代后法国军事上又一高峰,但法俄战争和半岛战争的烂尾让拿破仑帝国衰落,在1814年拿破仑被流放,虽然1815又卷土重来,但在滑铁卢再遭失败,英国则借此成为日不落帝国"

英法之间打过的战争求明细。

英法自1066年诺曼底征服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恩恩怨怨,双方在历史上结盟不下5次,而交战次数更是数十次之多。我大致数了下英法冲突称得上战争的至少有16次(英法百年战争断断续续分4个阶段,在这里算作一场战争;意大利战争那几场我并作一场;方便起见英国的前身英格兰也称作英国)

1.英法战争(1202-1204)参战方:法国、布列塔尼、吕西尼昂 VS 英国结果:法国胜过程:战争期间法王腓力二世征服了英国安茹王朝在诺曼底的大部分地盘,并通过白色城堡之围取得决定性胜利,确定了法国成为战争赢家,致使安茹帝国的威望和士气受到重创,安茹帝国失去了诺曼底和曼恩以及安茹。其在欧陆的领土大幅减少

2.英法战争(1213-1214)参战方:法国 VS 英国、神罗、佛兰德伯国、布伦结果:法国胜过程:战争期间法国三战两胜,特别是布纹之战,法国以劣势兵力重创联军,使法国取代神罗成为基督教世界第一强权,神罗丧失欧陆霸主地位。而法国王室还获得了布列塔尼公国和诺曼底公国,巩固了在安茹、缅因和图赖讷的领主权,导致金雀花王朝下的安茹帝国崩溃

3.第一次诸侯战争(1215-1217)参战方:法国、苏格兰 VS 英国(支持安茹帝国一方)结果:英国胜过程:因之前英国对法战争一系列失利而引发英格兰的一场内战,叛乱贵族邀请法国王太子路易登陆,一时间伦敦及英国南部都在叛乱贵族和法国控制之下,直至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摄政后,代理刚继位的亨利三世治国形势开始转变,1217年英国逐步收复失地,法国王太子路易被迫签订和平协议,法军撤出英国

4.圣冬日战争(1242-1243)参战方:法国 VS 英国结果:法国胜过程:1242年英王亨利三世入侵法国,法王路易九世曾两次亲自上阵并在1242年塔耶堡之围取代决定性胜利,最后法国又通过桑特之围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英国在战争中的人员损失是法国的7倍以上。由于路易对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的倍加关注,使他没有因战争胜利而进一步兼并金雀花王朝在吉耶讷的领地

5.英法战争(1294-1303)参战方:法国、苏格兰 VS 英国、吉耶讷结果:法国军事胜利过程:战争分两个阶段,英文爱德华一世先后两次入侵法国均无功而返,而在第二阶段苏格兰与法国结盟导致英国又陷入与苏格兰的持久战,使英国力渐不支,出现财政问题和厌战情绪,也让爱德华一世与贵族关系紧张,最后不得不与法国议和,恢复战前状态

6.百年战争(1337-1453)参战方:法国、苏格兰、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等 VS 英国、勃艮第、神罗等结果:法国胜过程:战争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英国胜,第二阶段法国胜,第三阶段英国胜,最后法国取得战争胜利。英国几乎丧失在欧陆的所有领地,只剩加莱。战后英国又陷入了一段内战,国势一度大减而法国则从最艰难的岁月中熬出来。百年战争后英法彻底分家,各自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7.意大利战争中的5次交战(1494-1559)参战方:法国 VS 英国结果:双方互有胜负,英国略处下风最终英国失去加莱,彻底成为岛国过程:意大利战争英国并非主角,当时是法国与查五的哈布斯堡帝国争夺欧陆霸权,法国与英国的海战和陆战皆有胜有负,但英国最终因连年战争导致财力亏空,削弱自身实力,而法国在意大利战争最后的亮点就是夺取加莱

8.英法战争(1627-1629)参战方:法国 VS 英国结果:法国胜过程:英国白金汉公爵主导下的第二次英西战争由于接连失利,使其不甘失败继续筹措资金但又让英国卷入与法国的战争,插手法国的胡格诺战争(宗教内战),在拉罗谢尔之围中英国又一次遭受惨重失利,最后对西、法战争的接连失利加速英国内战爆发

9.遗产战争 The War of Devolution

参战方:法国 VS 西班牙、荷兰、英格兰、瑞典

发生在1667~1668年,法国与西班牙的战争是由遗产继承引起的。路易十四的王后是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之长女,1665年腓力死后,路易以其后之名义要求继承西属尼德兰的遗产,因此这场战争史称“遗产继承战争”。当时荷兰与法国在贸易上有竞争,便改变传统政策,转而同西班牙结成联盟。虽然昔日的同盟英国和瑞典一起来阻止侵略,但这场战争还是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战后的《亚琛和约》使法国得到了南尼德兰的某些地区。

10.大同盟战争(1688—1697年)又叫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巴拉丁王位继承战争、九年战争。(1688-1697)参战方:法国 VS 奥格斯堡同盟结果:平局过程:战争中法国是以一己之力力抗欧洲各大国,陆上法国前期占优,但在1692那慕尔之围后进入僵局。海上法国前期通过1690比奇角海战力压英荷联合舰队制霸大西洋,但在1692拉和岬海战后丧失优势,但依靠劫掠战打成僵局。最后双方议和互相让步,而法国霸权受到削弱

11.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参战方:法国、波旁西班牙 VS 新大联盟(增加一个普鲁士)结果:法国惨胜过程:战争中法国在陆上前期不顺,中后期逆转,通过德南会战取得战争最后胜利,海上则是败多胜少,英国则因俄国崛起而中途退出,最后法国成功使费利佩五世统治西班牙,根据和约法国保有其征服的所有领土,但承认英国对鲁珀特及纽芬兰的主权,并将阿卡迪亚和圣基茨岛的法属一半让与英国

12.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参战方:法国、普鲁士、西班牙等 VS 英国、奥地利、俄国等结果:平局过程:英国在1744年加入战争后在大西洋获取优势,但在地中海和印度洋吃瘪,法国通过丰特努瓦战役大败联军重塑陆军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失去的威望,在陆上在西北欧攻势的咄咄逼人和盟友普鲁士发挥的关键作用,最终双方议和,条约中双方也各有让步

13.七年战争(1756-1763)参战方:法国、奥地利、俄国等 VS 英国、普鲁士、汉诺威等结果:英国一方胜过程:战争中普鲁士和英国、汉诺威的陆军在欧陆牵制了法、奥、俄的许多精力,英国在海外前期虽略有不顺,但在中后期各种大逆转,并挫败法国入侵英国的企图,获取了海上霸权和海外殖民地霸权。为日不落打下坚实基础,法国则因战争失利,国力和影响力一落千丈

14.美国独立战争(后半程)(1778-1783)参战方:法国、西班牙、荷兰、美国等 VS 英国及其他土著结果:法国胜过程:这场属于美国独立战争一部分,法国在七年战争后积极发展海军,因而在这次战争中表现出色,与英国海军的正面较量中互有胜负,法国通过切萨皮克湾海战有力帮助了美国在约克镇战役的胜利,最后美国成功独立,法国借此战争获取一些地盘,国际地位也一度恢复

15.法国大革命战争(1792-1802)参战方:法国、西班牙(1795后)、荷兰 VS 英国、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等结果:法国胜过程:战争中法国的盟友表现基本弱不禁风,但法国以惊人的爆发力,挫败欧洲各国组成的前两次反法同盟,只是法国对英国的海战基本失利,毕竟1789后法国海军实力锐减,法国倒是通过一些劫掠战打英国一个措手不及获得大量战利品。而最后法国获得胜利,法兰西共和国得到各国承认

16.拿破仑战争(1803-1815)参战方:法国、西班牙(至1807)、奥斯曼等 VS 英国、奥地利、俄国、普鲁士等结果:反法同盟胜过程:战争中法国连续挫败欧洲各国组成的第三到第五次反法联盟,使法国欧陆的霸权达到顶峰,这是路易十四时代后法国军事上又一高峰,但法俄战争和半岛战争的烂尾让拿破仑帝国衰落,在1814年拿破仑被流放,虽然1815又卷土重来,但在滑铁卢再遭失败,英国则借此成为日不落帝国"

相关阅读

  • 生活中的镜头作文450字
  • 生活的色彩作文500字
  • 有关寒假生活的作文600字
  • 巧舌如簧是贬义词吗,巧舌如簧是贬义词吗还是褒义
  • 门牙断裂(门牙断了最佳修复时间)
  • 做生活的智者作文
  • 竭尽所能的意思,竭尽所能的意思是啥啊
  • 麦穗腰花(麦穗腰花的制作过程)
  • 写生活的考试作文600字作文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