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甬剧(甬剧是指)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甬剧的艺术特点

甬剧是浙江宁波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化妆方面,早期脸部开始用铅粉打底化妆。20世纪40年代以后,化妆大都运用水粉,而眉毛略用毛笔舔墨描画,直到1950年以后,化妆才开始用上油彩。在服装方面,早期一般市民穿斜襟或对襟衫,下围竹布裙,有的则戴毡帽,穿蒲草鞋,文人多着长衫,戴红顶子的丘帽,穿“双根梁”鞋。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旦角”开始穿旗袍,有的还穿上当时流行的时装登台演出。

在道具方面,在“串客”时期演员表演“对子戏”时大都只有随身道具,舞台上只有桌椅。20世纪40年代的“改良”,大都是上演时装大戏,舞台上开始用实物作道具。解放以后,主要以上演现代戏为主。

在布景方面,在“宁波滩簧”阶段,演员在茶楼、酒馆演出一般不用布景。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采用机关布景戏。解放后开始有舞台没看书布景设计作品出现。

在曲调方面,甬剧的音乐曲调丰富,其中包括从农村田头山歌、对山歌、唱新闻演化而来的“基本调”、“四明南词”,从乱弹班带来的“快二簧”、“慢二簧”曲调及一些地方小调等。

甬剧的特点

甬剧音乐曲调丰富,共计约有九十种。

主要有从农村田头山歌、对山歌演化而来的“基本调”,从宁波乱弹班中带来的“月调”、“三五七”、“快二簧”、“慢二簧”及四明南词和一些地方小调。

其唱腔可大致分为四大类:

(一)基本调类:包括2/4节拍的老基本调和1/4节拍的流水,唱词为七字句(四三或二二三)式,曲体结构为起-平-落格式。

“起”即“上韵”,唱前有音乐起板或引奏,唱完有固定过门;“平”部最具特色,是吟诵体齐言上下句的长段清唱,无伴奏,句数不限,但须成偶,唱至最后一个上句的末三个字时,在节奏和旋律上有个明显的强调,称为“送腔”,将转入“落”;“落”即“下韵”,句幅较长,乐队托腔伴奏,最后有尾奏。

基本调的调式是羽调式尾转商调式,男女同宫异腔。

这类曲调,由于功能和板式不同,又分为老基本调、新基本调、流水三种。

基本调长于叙事,主要用于塑造人物,表现人物较复杂的思想表情。

(二) 四明南词类曲调。

这类曲调均为七言上下句2/4拍,男女同腔,适合抒情,其支声式伴奏优美,节奏活泼,旋律舒展。

常用的有:平湖调,商调式,上、下句各有许多花腔,句幅长,速度慢,用于抒情场面。

另有紧平湖,多系反面人物所唱。

赋调,角调式,与基本调相互转移极易,句幅紧凑,适合抒情和叙事。

另有紧赋调,1/4拍,相当于流水。

词调,人物哭诉、伤感时多用徽调式。

这一类曲调主要勇于叙述故事情节。

(三) 二簧类。

从绍兴乱弹中吸收融化而成的〔清水二簧〕、〔快二簧〕、三五七以及五十年代后从杭剧中吸收的武林调等。

二簧类都是七字句的上、下句格式,有正、反宫,由于板式不同又分为:慢二簧,又称清水二簧,4/4拍,与乱弹中的二凡已很不相同,节奏舒展而宽广,旋律激越而流畅,适宜表达慷慨激昂、凄怆悲壮等情绪。

快二簧,与乱弹的流水相似,但旋法不同,多表现悲愤、焦急的情绪。

(四)杂曲小调类:这类曲调数量多、来源广,有当地的山歌、马灯调等,也有江南地区普遍流行的小调,用来作为情节片段之间的插曲使用。

以上四类曲调,均可在一个戏中混用,彼此可互相联缀、转接。

甬剧在“对子戏”、“两小戏”阶段,舞台演出只有一丑一旦,或一生一旦,而且演出以“丑角”为主,演员都为男性,一些“旦角”也由男性扮演。

“三小戏”阶段角色也只有一丑一旦一生。

滩簧时期行当分生、旦、丑、老生、老旦五类。

浙江的甬剧是哪里的地方戏?

浙江的甬剧是宁波地方方言演唱的戏曲剧种。

属于花鼓弹簧生呛。

是最早在宁波的附近地区演唱,当时客串班到上海演出时装大戏。

什么是甬剧?

甬剧早期曾叫“串客”,也叫“宁波滩簧”。它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戏曲剧种,与浙江的姚剧、湖剧一样,同属滩簧腔系。

串客进入上海后,随着演唱艺术的丰富与发展,经历了宁波滩簧、四明文戏、改良甬剧、新甬剧等几个阶段,形成了能适应广大观众审美要求,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戏曲剧种。

甬剧

甬剧是哪个地方剧种

甬剧是用宁波地区方言演唱的戏曲剧种。属于花鼓滩簧声腔。它最早在宁波及附近地区演唱,当时称“串客”,1880年“串客班”到上海演出后又称“宁波滩簧”,1924年“宁波滩簧”在上海遭禁演后称“四明之戏”,1938年上演时装大戏后又称“改良甬剧”,直到1950年,这一剧种才正式定名为“甬剧”。

甬剧音乐曲调丰富,共计约有九十种。主要有从农村田头山歌、对山歌演化而来的“基本调”,从宁波乱弹班中带来的“月调”、“三五七”、“快二簧”、“慢二簧”及四明南词和一些地方小调。甬剧基本调(也称老调)主要用于塑造人物,表现人物较复杂的思想表情。叙述故事情节。小调则用来作为情节片段之间的穿插。

解放前活跃在上海、宁波等地有较多的甬剧表演团体,当时著名甬剧艺人有贺显民、徐凤仙、金翠香、金玉兰、黄君卿等。解放后上海成立堇风甬剧团,宁波成立宁波市甬剧团。上海堇风甬剧团以改编整理传统剧目为主,如《半把剪刀》、《天要落雨娘要嫁》、《双玉蝉》、《借妻》等。宁波市甬剧团以编演反映现代生活为主,如《两兄弟》、《亮眼哥》、《红岩》等,同时也整理了如《田螺姑娘》等一批传统戏。

甬剧适宜于演清装戏、三十年代西装旗袍戏和现代戏,特别擅长于演现代戏,因此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广大观众的欢迎。解放后,宁波、上海两地甬剧团演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宁波、上海、舟山等地。其中上海堇风甬剧团曾在1962年晋京演出,宁波市甬剧团在l990年和1995年两次赴京演出,均产生过较大影响。目前甬剧专业表演团体仅存宁波市甬剧团一家。

相关阅读

  • 洗盘子英语(洗盘子英语怎么说)
  • 人生经历的句子经典语录
  • 真诚对待顾客的句子
  • 做透析痛苦吗(做透析痛苦吗需要多少钱)
  • 文姝(文殊菩萨是管什么的)
  • 王源的英文名,王源的英文名roy怎么读
  • 媛和嫒的区别(媛怎么读)
  • 用心做事的励志句子
  • 推销造句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