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户口在编户是什么意思
户口在编户是指被视为机关或事业单位人员的家庭成员,其户口信息也记入机关或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中的一种户口类型。这类人员的房屋、居住证、学籍等相关政策也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特别注意。
编户齐民是什么意思
编户齐民的意思是编入户籍的普通平民。
西汉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推行严密的编户制度,对全国人口进行登记,户口簿上写明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土地财产、社会关系以及身高、肤色、相貌特征等。并规定编户不许无故迁移,每年八月进行一次户口检查。编户农民对国家的负担主要有田租、人口税和更赋,西汉田租较轻,人口税和更赋较重,这对无地和少地的编户是不利的。
关于编户齐民的造句
1、汉代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户籍,这被后世称为“编户齐民”。
2、就是把西周的贵族削平成秦汉的编户齐民,也就是把贵族社会变成平民社会。
3、在田庄的劳动者中,宗族、宾客、徒附的身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但他们对田庄主存在着依附性。
4、一般的老百姓都是编户齐民,统治阶层中的文官,大致言之,都是凭其知识和能力进入精英阶层,这些精英并不能永远世袭。
5、在帝国体制之下,编入户籍的个人都是帝国的人民,即所谓的“编户齐民”。
两汉时期“编户齐民”制度的特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两汉时期“编户齐民”制度的特点:
汉代封建国家直接控制的平民,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代政府实行极严密的户籍制度。
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
“编户齐民”制度的作用: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保证税收。
扩展资料
“编户齐民”制度的内容:
1、被西汉政府正式编入户藉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
2、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农民的主要负担):
(1)田租:三十税一(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纳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
(2)算赋:丁税,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年每人纳一算,即一百二十钱;
(3)口赋:儿童税,七至十四岁的儿童每年每人纳廿钱,即20钱;
(4)徭役:每年一个月,并戌边三日,戌边三日不去则交更赋(300钱)代役;
(5)兵役:一生服役2年。
“编户齐民”制度的影响:
汉初的赋税制度,对农民的剥削较轻,但随着汉王朝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奢侈腐化。国家、地主和官吏对农民的剥削也日益加重,汉末,终于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编户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