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赵绾(赵绾和卫绾是不是一个人)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赵绾和卫绾是不是一个人

不是。两人并没有关系。赵绾,西汉儒生,治《诗经》的学者,申培弟子,汉武帝初年受重用,官拜御史大夫,推行独尊儒术。卫绾,代郡大陵(今山西文水县)人,西汉大臣,官至丞相。

食人肝的赵绾是哪个朝代的人?是怎么回事

赵思绾,邺都(广晋府,河北省大名县)人。五代后汉名将、以凶残著称。最早是河中节度使赵赞牙将。后汉干佑元年(948年),赵思绾联合凤翔节度史王景崇反叛,占据永兴(长安),干佑二年五月,城中无粮,遂杀妇女、儿童以为粮。干佑二年(949年)七月李守贞自焚而亡,后为郭威所败,七月,赵思绾出降,郭威部下郭从义杀赵思绾及其父兄、部曲三百多人。赵思绾好食人肉,史载:“赵思绾好食人肝,尝面剖而脍之。脍尽,人犹未死。又好以酒吞人胆,谓人曰:‘吞此千枚,则胆无敌矣。’”

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其中明字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史记·儒林列传》,这句话意思是赵绾、王臧等人/这些通晓/懂得儒学。

这里的“明”是动词,明白,通晓。

王臧,?—前139年,西汉儒生,兰陵(治今山东苍山西南)人。他是申公(申培)的弟子,汉武帝即位之初受到重用,建元元年(前140),官拜郎中令,推行独尊儒术,贬斥黄老,与赵绾建议立明堂、封禅等事。次年,因和赵绾上书武帝,建议不再向太皇太后窦漪房奏事,触怒窦太后,被遭到罢免,并被捕下狱,不久死于狱中。

原文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

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义,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痒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译文

到高祖皇帝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其时鲁国中的儒生们仍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弦歌之产不绝于耳,这难道不是古代圣人遗留的风范,难道不是一个深爱礼乐的国家吗?齐鲁一带重视爱好文化仪典,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这已成为自然风尚。

汉朝建立后,儒生们开始获得重新研究经学的机会,又讲授演习起了大射和乡饮的礼仪。但是,当时天下战乱尚未止息,皇上忙于平定四海,还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孝惠帝、吕后当政时,公卿大臣都是凭借武力建功的人。孝文帝时略微起用儒生为官,但是孝文帝原本只爱刑名学说。等到孝景帝当政,不用儒生,而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那些博士们只是徒居官位以待询问,儒生无人进身受到重用。

直到当今皇上即位,赵绾、王臧等人深明儒学,而皇上也心向往之,于是朝廷下令举荐品德贤良方正而且通晓经学的文士学者。到窦太后去世,武安侯田虫分做了丞相,他废弃道家、刑名家等百家学说,延请治经学的儒生数百人入朝为官,而公孙弘竟以精通《春秋》,荣居天子左右的三公尊位,封为平津侯。从此,天下学子潜心钻研儒学成为一时风气。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阅读

  • 花与生活作文六级
  • 校内生活作文
  • 校园美好生活作文
  • 刘畅周放(刘畅和周放的婚纱照)
  • 善宁(善宁止血的机制)
  • 坐在生活的前排作文
  • 生活因自信而精彩作文
  • 药与生活作文
  • 我的初二生活作文800字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