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断恶修善(断恶修善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佛教改变命运的话是不是就是断恶修善加消除过去世现在世所造的恶业啊?

严格地讲不应该说消除,只要我们还是凡夫,往昔的恶业一直都在,断恶修善确能暂时把恶业压住,但必须修得很如法,不但在事项上断恶修善,更重要的是在心地,比如放生,真心而发救度小动物的性命,没有为自己将来福报的念头,才是真善,若抱着祈求将来福报的念头,这不行,不但改不了命运,反而会增加自己内心对福报的贪执,佛法里修善有一个标准,能破我执才是真善,讲浅一点,就是破除自私自利,若能从以往念念为自己转为念念为众生,当下就能改变命运。还有要明白一点,恶报与福报其实是一体两面,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两者是一起来的,若不懂面对,福就是祸,懂得面对,祸就是福,比如某人突然中了个大奖,吃喝嫖赌肆意挥霍,而造大量恶业,风光短短几十年,往后的苦是以劫来算的,有智慧的人则不同,他们在顺境中,不会放逸自己,且在逆境中能磨练心志,不断提升自己,表面上在逆境中,其实是在福中。讲白了,所谓的恶报福报,不在事项,而在自心,心真善,一切果报皆善,反之皆恶。

做人要学智慧,断恶修善,永不言败

雨后,一只蜘蛛向墙上支离破碎的网艰难地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不幸掉了下来。然而,它并没有放弃目标,一次一次地向上爬,结果一次一次又掉了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想: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呢?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痴。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听了这则小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我想,做人要学智慧,断恶修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违缘,都要坚持走在光明大道上,永不言败!

在佛教里面,应该怎么断恶修善?

四正勤,也称四意断、四正断[1]、四正胜

在三十七道品中,其为四种正确修行方法的努力实践[2]。

也就是精进策励的意思,就是指以精进不懈的努力去修行,断除懈怠等障碍。

四正勤包括四种正确的修行方法[3]:

已生恶令永断,对已生之恶,使永除断。又谓五盖等烦恼心,离五种善根故,一心勤精进,方便断除,不令更生。

未生恶令不生,对未生之恶,使更不生。又谓五盖等烦恼恶法,今虽未生,后若生时,能遮五种善根故,一心勤精进,方便遮止,不令再生。

已生善令增长,对已生之善使增长。又谓五种善根已生,为令增长故,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令不退失。

未生善令得生,对未生之善使生。又谓五种善根虽未生,为令生故,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令得生。

其中五盖,即五毒(贪瞋痴慢疑),是指: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悔盖、疑盖。

五善根则指: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佛说断恶修善,佛又说不思善不思恶,你觉得,是否矛盾?

断恶修善,是指在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不思善恶,是指在打坐悟道过程中的心态。

每个人白天都要工作(百丈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晚上都要打坐(念经持咒参禅等)悟道,两者不可缺一。似乎也没有人认为修佛者每天从事这两样活动就是有了矛盾呀?而你说的这两个句话,恰恰就是分别应用在这两者过程中的,两者目的不同,用途也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比如说你在工作中,要打起精神,注意随时处理周围出现的一切现象。但当你要睡觉时,就该精神放松,不去关注周围出现的一切现象,才能入睡。你认为前后两者矛盾吗?这是目的不同,所以心态也要随之不同的,对吗?

你的问题和这是一样的,断恶修善用在生活中,如同上例中的打起精神处理周围的一切;不思善恶是打坐中,是要找到通向佛国之路,如同上例要睡觉(如慧能向慧明说不思善恶时,慧明是在悟道,而非在生活中。请注意慧明这时的状态,是站在一边,找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时《坛经》用了个“良久”两字,说明这是在悟道的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中)。

因为要达到的目的不同,所以采用的方法和心态也就随之不同。两者并不矛盾,不要混为一谈哦。

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克己之私,容人之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

【名称】断恶修善

【解释】断绝坏事,修行善业,做好事.

【名称】积功累德,

【解释】常做好事,积累功德

【名称】克己之私,容人之短,

【解释】克制自己的私心,容忍别人的不足

【名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解释】如果自己所做的没有结果,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佛法讲断恶修善,又讲放下执着分别,如果我们连善恶也分不清,也不去执着善事,那我们该怎么修行呢?

不是说不知善或者不去知道什么是恶,而是说对善和恶的分别需要以智慧的分辨去把握,脱离于外部的形式和表现去认识,也不能局限于思维的定式中去认识。

所有心识的错误执著,都是源于自我的欲望,产生了贪、嗔、痴等。对于善或者恶的执着其实也一样是这样,在“我见”的程度去看问题,都是来自于固定的、表面的认识分析,而不是从事物本质的角度去认识,只有放弃行为和思维中的贪、嗔、痴。让心的活动仅仅停留在需要的地方、需要的程度,不去制造“我”的种种局限,一切都不去执著,这样才能得到轻松和快乐。

佛法讲不执著,不分别,不是不去做,而是不去想做的目的。时时为了某种目的而生活而做事的,才是妄执,只有放下欲望的约束执著,做事只是做事,而且做事不为达到什么得到什么,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只做应该做的事,这才是简单而实际的觉者生活。

相关阅读

  • 队长袖标(队长袖标图片)
  • 希望对方过得好的句子
  • 跨年情话最暖心十字短句
  • 父亲节最有创意的句子
  • 愿对方过得好的句子短句
  • 木管组有哪些乐器,管弦乐队木管组有哪些乐器
  • 送梳子的寓意(在日本送梳子的寓意)
  • 沙拉的英语(做水果沙拉的英语)
  • 分手时听的歌曲大全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