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党的十三大(党的十三大的主题是)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中共十二大,中共13大,中共14大,中共十五大,时间及其内容

一、党的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大会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经济建设的目标,同时也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方针。

2、党的十二大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确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新的完善的党章,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代表大会,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二、党的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三、党的十四大(1992年10月12~18日):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四、党的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21世纪前50年“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党的十五大第一次科学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的世纪。

五、党的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与时俱进的大会

1、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13年的基本经验,阐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党的十六大是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大会科学地总结过去,规划未来,以其成功而鲜明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载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史册。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介绍: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

职权是: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修改党的章程;选举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参考资料: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重大决策及其影响——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百度百科

党的十三大中心思想是什么?

党的十三大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十三大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会开幕式的共1953人),代表着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

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96人列席了大会,并有中外记者(其中包括1名台湾记者)400多名采访了大会。这些,在此前的历届代表大会上,均属首次。

扩展资料

报告共分7个部分:

1、历史性成就和这次大会的任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

3、关于经济发展战略;

4、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

6、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

7、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十三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讲了什么?

党的十三大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十三大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扩展资料:

党的十三大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今后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并在总结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概括。

党的十三大是一次全面加快改革、开放的大会,它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来,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

党的十三大最重要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9年间十亿人民丰富生动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论概括,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

代表们一致认为,十三大报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科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十三大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主要内容:

(1)听取和审查党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

(2)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

(3)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

(4)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

(5)选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新一届的中央顾问委员会,新一届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意义:

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党章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还首次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选出了由175名中央委员和110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出了由200人组成的中顾委和69人组成的中纪委。

十三大召开背景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二大以来,九年时间,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的指引下,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而有步骤地进行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以经济建设尤为突出。

1986年同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都大体翻了一番。过去的九年成为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旺盛、 国力增长最迅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最多的时期。它开辟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继续发展这种良好的局面和深化改革,中共中央决定召开党的十三大。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文明网-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阅读

  • 脏的意思(安五脏的意思)
  • 码五笔怎么打(头五笔怎么打字)
  • 美丽家园梦浓浓家书情作文河南
  • 我的家乡淮安的征文1000字
  • 淮安家乡的菜作文400字
  • 山西邮编(山西运城邮编)
  • 地球灭亡(地球灭亡前60秒)
  • 土豆炖肉(土豆炖肉还可以放什么菜)
  • 同比增长是什么意思(同比增长的概念)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