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徐本(徐本禹)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乾隆元年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徐本资料

徐本(?—1747)字立人,浙江钱塘人,尚书徐潮子。本,康熙五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雍正五年,提督贵州学政,授赞善,迁侍读。七年,擢贵州按察使。八年,调江苏,迁湖北布政使。十年,擢安庆巡抚。奏定比缉盗贼章程,窃案责府州,盗案责臬司。案多而未获,巡抚亲提。比立限,定劝惩。上嘉之。十一年,疏言:“云、贵、广西改流土司安置内地,例十人给官房五楹,地五十亩。安庆置二十一人,地远在来安。请变价别购,俾耕以食。”又疏言:“州县徵粮,例由府道封柜,请改州县自封。完粮十截串票改仍用三连由票,零户银以下以十钱当一分。”又疏言:“寿州滨淮,盗聚族而居,假捕鱼为业,每出劫掠,已次第捕治,令渔船编甲。孙、平、焦、邓诸姓设族正,有盗不时举发。”皆下部议行。召授左都御史。十二年,迁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浙江衢州民王益善邪教惑众,命本会总督程元章按治,请改设衢州总兵、金衢严巡道以下官,并更定营制,下部议行。十三年五月,命同宝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办理苗疆事务。高宗即位,命在办理军机处行走,调刑部尚书。寻命协办总理事务。 乾隆元年,授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充世宗实录总裁。二年,直南书房。以协办总理事务,予拖沙喇哈番世职。三年,授办理军机大臣。四年,加太子太保。七年,兼管户部尚书。九年六月,以病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遣御前侍卫永兴赍赐御用衣冠、内府文绮貂皮,上亲临其第慰问赐诗。命其子侍讲学士以烜送归里,在籍食俸。明年,上念本归将一载,复赐诗。十二年,本卒,加少傅,发白金千治丧。浙江巡抚顾琮往祭,谥文穆。上南巡,所经郡县遣祭旧臣,礼部奏请未及本,上特命遣祭。祀京师贤良祠。

洪武大案徐本是好人吗

不是好人。《洪武大案》是由曹慧生执导,李立群、保剑锋、杨幂、富大龙、刘德凯、胡可等主演的古装单元破案电视剧,在电视中说到徐本泄密,道同心知肚明,官场人趋利避害见风使舵,不是好人,该剧内容辗转反侧,深受人们的喜爱。

乾隆朝一共有多少个宰相

回答:清朝没有宰相。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

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明朝初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朝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乾隆时的大学士有:

1、高斌乾隆十年授命协办大学士,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2、嵇曾筠乾隆年间官位为文华殿大学士。

3、嵇璜,嵇曾筠之子,乾隆年间历任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

4、王杰乾隆五十一年,命为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次年拜东阁大学士。

5、傅恒乾隆年间累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

6、刘统勋乾隆年间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

7、阿桂(阿贵)乾隆年间累官至武英阁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

8、和_于乾隆四十九年由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兼步军统领,乾隆五十二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步军统领(属军机大臣)直至嘉庆四年获罪被革职。

9、刘墉于乾隆五十年由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四年反而由协办大学士降为侍郎阁学,直至嘉庆二年才被再授体仁阁大学士。

10、纪晓岚乾隆年间任礼部尚书,至嘉庆十年正月被授协办大学士。(电视剧中乾隆年间称纪晓岚为“纪大学士”是不正确的)

11、蔡新于乾隆四十八年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12、程景伊乾隆乾隆三十八年任协办大学士,四十四年授文渊阁大学士。

13、梁国治乾隆四十八年命协办大学士,五十年晋授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14、于敏中乾隆二十五年任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后就任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文渊阁领阁事先培植职。

15、英廉乾隆四十二年任协办大学士,后寻授东阁大学士兼直隶总督。

16、彭元瑞乾隆五十五年任协办大学士。

17、舒赫德乾隆年间官拜武英殿大学士。

18、刘纶乾隆授为协办大学士,三十六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19、来保乾隆十年授武英殿大学士,十三年命为军机大臣。

20、徐本乾隆元年授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三年授办理军机大臣。

21、陈宏谋乾隆二十八年奉调进京,历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扩展资料

大学士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诛,明太祖罢中书省,废除二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起源:唐景龙二年(708年)置修文馆(后改弘文馆、昭文馆)大学士,至德二年(757年)置集贤院大学士,元和年间后,皆由宰相兼领。天宝二年(743年)又曾置崇贤馆大学士,亦由宰相兼领,贞元四年(788年)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宰相

道同河间人的文言文翻译

1. 出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八的“道同,河间人

道同是河间人,他的祖先是蒙古族。

道同侍奉母亲因为孝敬而闻名。洪武初年,被推荐任命为太常司赞礼郎,调出作番禺知县。

番禺此前以事务杂乱难理而闻名,而且防守当地的军士尤其蛮横,他们多次鞭打羞辱县中的副佐官吏,以前的县令全都不能忍受。道同执法严明,不合道理的事情一律抗拒不听,人民依靠他才稍微过上安定的生活。

不久,永嘉侯朱亮祖到了,他多次用权势想操纵道同,道同没有被动摇。有钱有势的几十个恶霸压低价格购买集市上的珍贵物品,他们稍不如意,就用各种罪名诬陷别人。

道同用刑具铐住他们中领头的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示众),各个恶霸争着贿赂朱亮祖求他给免罪脱身。亮祖设酒席召来道同,语气和缓地(与他)说这件事情。

道同声音严厉地说:“您是大臣,怎么能受小人的役使呢?”亮祖不能使他屈服。一天,亮祖打破了脚镣和手铐把那个领头的恶霸放走了,他还借口别的事情用板子打了道同。

一个姓罗的富民,送美女给朱亮祖,他们兄弟于是依仗权势作坏事。道同还是追究惩处了他们,朱亮祖又把他们抢了回去。

道同郁积不平之气,分条陈述朱亮祖的坏事上奏朝廷。道同的奏章还没到,朱亮祖揭发道同讥讽傲慢不重礼节情况的奏章就先到了。

皇帝不知其中的缘由,于是派使臣诛杀道同。正赶上道同的奏章也到了,皇帝才明白了,认为道同的职位虽低,却敢于指出大臣不法的事情,他这个人耿直可用,又派使臣宽恕道同。

两个使臣同一天到达番禺,后面的使臣刚到,道同已经被杀了。县民哀悼痛惜他,有的人刻木头做成牌位在家中祭祀,问卜事情总是应验,于是传说道同成了神。

当道同未被杀死时,布政使徐本向来敬重道同。一次,道同正打一个犯法医生的板子,还没打完,可是徐本急着想要找那个医生,派了士兵告诉道同释放他。

道同严厉地说:“徐公竟然也效法永嘉侯吗?”打完了板子才送走那个医生。从此,上级官员更加畏惧道同,然而道同终究因此召来了灾祸。

2. 彭景直,瀛洲河间人,文言文翻译

【原文】

彭景直,瀛州河间人,中宗景龙末,为太常博士。时献、昭、乾三陵皆日祭,景直上言:在礼,陵不日祭,宗庙有月祭,故王者设庙、祧、坛、墠,为亲疏多少之差。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皆月祭远庙为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有祷祭之无祷乃止谯周曰:“天子始祖、高祖、曾祖、祖、考之庙,皆朔加荐,以象生时朔食,号月祭,二祧庙不月祭。”则古无日祭者。今诸陵朔、望进食,近古之殷事;诸节进食,近古之荐新。郑玄曰:“殷事,月之朔、半,荐新奠也。”于《仪礼》,朔、半日,犹常日朝夕也,既大祥,即四时焉,此其祭皆在庙云。寻经质礼,无日祭于陵之文。汉时,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日祭诸寝,月祭诸便殿。贡禹以礼节烦数,白元帝愿罢郡、国庙。丞相韦玄成等后因议七庙外寝园皆无复修。议者亦以祭不欲数,宜复古四时祭于庙。魏、晋以降,不祭墓。唐家择古作法,臣谓宜罢诸陵日祭,如礼便。帝不从,因下诏:“有司言诸陵不当日进食。夫礼以人情为之沿革,何专古而泥所闻?乾陵宜朝晡进奠,昭、献陵日一进,或所司乏于费,可减朕常膳为之。”帝崩,葬定陵,有司议以和思皇后祔葬,后为武后所杀,不得其丧所,将以招魂合诸梓宫,景直曰:“招魂古无传,不可。请如桥山藏衣冠故事,纳后祎衣,复寝宫,举衣魂辂,告以太牢,内之方中,奉帝梓棺右,覆以夷衾。”众当其言,制曰:“可。”景直后历礼部郎中,卒。

【翻译】

彭景直,是瀛州河间人。中宗景龙末年,任太常博士。当时献、昭、乾三陵都是每天祭祀,彭景直上疏说,按照礼法,陵墓不是每天祭祀,宗庙一月祭祀一次,因此君王设置庙、祧、坛、墠,有亲疏多少之差。建立七庙、一坛、一墠。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都是一月祭祀一次。远祖之庙叫祧,四季各祭祀一次就可以了。不建祧庙的是坛,不建坛的是墠,有祷告时祭祀,没有祷告就停止祭祀。谯周说:“天子的始祖、高祖、曾祖、祖、父之庙,都是每月初一祭祀,以此象征生前初一享受丰盛的膳食,称为月祭。”可知古代没有日祭的。现在各个皇陵在初一、十五进献食品,是近古举行的盛大祭祀;在各个节令进献食品,是近古举行的以时鲜的食品祭献。郑玄说:“大祭,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在《仪礼》上,初一、十五,就像平常日子的朝一样,大祥期满以后,就按四季祭祀,这些祭祀都在宗庙中进行。贡禹以礼节烦多,建议元帝希望罢除郡庙、国庙。丞相韦玄成等人后来因为建议七庙外寝园都不再修建。议论者也认为祭祀不要过多,应该恢复古代四季在宗庙祭祀的旧制。从魏、晋以下,不在陵墓祭祀。唐家选择古制制定礼法,臣认为应停止在各个皇陵进行日祭,按照礼法灵活处理。中宗没有听从,因而下诏说:“有关部门说诸陵不应每天进献食品。礼法因人情发展变革,为什么只拘泥于古代的传闻呢?乾陵应于早晚致祭,昭陵、献陵每天一次致祭,如果有关部门费用缺乏,可以削减朕的日常膳食来解决。”中宗去世后埋在定陵,有关部门建议和思皇后祔葬,和思皇后被武后所杀,已找不到埋葬的地方,想通过招魂来合葬,景直说:“招魂自古没有记载,不可以采用。请像桥山藏衣冠旧例一样,取出皇后的祭衣,把皇后的灵魂招入寝宫,建衣魂车,以太牢之礼相祭,然后放入墓穴中,置于中宗梓棺右边,盖上夷衾。”众当认为他的建议很恰当,皇帝下制曰:“可。”彭景直后来历礼部郎中,去世。

3. “彭景直,瀛洲河间人”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彭景直,瀛洲河间人,读音【péng jǐng zhí ,yíng zhōu hé jiān rén 】出自《新唐书》[原文]彭景直,瀛州河间人。

中宗景龙末,为太常博士。时献、昭、乾三陵皆日祭, 景直上言:在礼,陵不日祭,宗庙有月祭,故王者设庙、祧、坛、墠,为亲疏多少之杀。

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 曰显考庙,皆月祭。

远庙为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有祷祭之,无祷 乃止。

谯周曰:“天子始祖、高祖、曾祖、祖、考之庙,皆朔加荐,以象生时朔食, 号月祭,二祧庙不月祭。”则古无日祭者。

今诸陵朔、望进食,近古之殷事;诸节 进食,近古之荐新。郑玄曰:“殷事,月之朔、半,荐新奠也。”

于《仪礼》,朔、半日,犹常日朝夕也,既大祥,即四时焉,此其祭皆在庙云。近世始以朔、望诸节 祭陵寝,唯四时及腊,五享于庙。

寻经质礼,无日祭于陵之文。汉时,京师自高祖 下至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陵旁立庙。

园各有寝、便殿,故日祭诸寝,月祭诸便 殿。贡禹以礼节烦数,白元帝愿罢郡、国庙。

丞相韦玄成等后因议七庙外寝园皆无 复修。议者亦以祭不欲数,宜复古四时祭于庙。

【翻译】彭景直,是瀛州河间人。中宗景龙末年,任太常博士。

当时献、昭、乾三陵都是每天祭祀,彭景直上疏说,按照礼法,陵墓不是每天祭祀,宗庙一个月祭祀一次,因此君王设庙、祧、坛、墠,有亲疏多少之差。建立了七庙、一坛、一墠。

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都是一月祭祀一次。远祖之庙叫祧,四季各祭祀一次就可以了。

不建祧庙的是坛,不建坛的是墠,有祷告时祭祀,没有祷告就停止祭祀。谯周说:“天子的始祖、高祖、曾祖、祖、父之庙,都是每月初一祭祀,以此象征生前初一享受丰盛的膳食,称为月祭。”

可知古代没有日祭的。现在各个皇陵在初一、十五进献食品,是近古举行的盛大祭祀;在各个节令进献食品,是近古举行的以时鲜的食品祭献。

郑玄说:“大祭,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在《仪礼》上,初一、十五,就像平常日子的朝一样,大祥期满以后,就按四季祭祀,这些祭祀都在宗庙中进行。

贡禹以礼节烦多,建议元帝希望罢除郡庙、国庙。丞相韦玄成等人后来因为建议七庙外寝园都不再修建。

议论者也认为祭祀不要过多,应该恢复古代四季在宗庙祭祀的旧制。

4. 河间王刘德文言文翻译

河间王刘德文言文翻译:

冬季,十月,河间王刘德来京朝见,进献用于郊庙朝会的正乐,回答了有关三雍宫(胡三省注:应劭曰:辟雍、明堂、灵台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余谓对三雍宫者,对三雍之制度,非召对于三雍宫)的典章制度及皇帝拟定的三十多个问题。他的回答,都是依据并阐明了儒学思想,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文字简捷,观点明确。武帝下令让掌管宫廷音乐的太乐官经常练习河间王所献的雅乐,作为年节典礼中的项目,但平常很少演奏。

春季,正月,河间王刘德去世,中尉常丽向朝廷报告了他的死讯,并说:“河间王立身端正,行为谨饬,温良仁义,恭敬俭朴,敬上爱下,聪明智慧,洞察隐微,恩惠及于鳏夫寡妇。”大行令奏报武帝:“《谥法》说:‘聪明睿智称之为献。’议定河间王刘德的谥号为献王。”

班固赞曰:过去鲁哀公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在深宫中出生,在妇人抚育下长大,从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从未体验过什么是恐惧。”这话说得多么真实啊。这样的人做君主,即便他不想使国家陷入危亡的绝境,也不可能啊!所以古人把安享太平看成为毒酒,把没有仁德而身居富贵之位称之为不幸(胡三省注:师古曰:左氏传:管敬仲曰:“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汉朝建国,直到孝平帝,诸侯王数以百计,大多骄横荒淫丧失道德。为什么这样呢?沉溺在放纵恣肆的环境中,他们所处的地位导致他们如此。即使是常人都要深受习俗的影响,何况鲁哀公之类的人呢!“学识渊博,出类拔萃”,河间献王刘德可说近似这样的人。

《资治通鉴卷第十七•汉纪十•汉武帝五年》:

“冬,十月,河间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天子下太乐官常存肄河间王所献雅声,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也。

春,正月,河间王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大行令奏:“《谥法》‘聪明睿知曰献’。谥曰献王。”

班固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无德而 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沈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5. 急求一段文言文翻译

道同是河间人,他的祖先是蒙古族.道同侍奉母亲因孝敬闻名.洪武初年,被推荐任命为太常司赞礼郎,调出作番禺知县.番禺此前以事务杂乱难理闻名,而且防守当地的军士尤其蛮横,他们多次鞭打羞辱县中的副佐官吏,以前的县令全都不能忍受.道同执法严明,不合道理的事情一律抗拒不听,人民依靠他这样才稍微安定了.不久,永嘉侯朱亮祖到了,他多次用权势想左右道同,道同没有被动摇.有钱有势的几十个恶霸压低价格购买集市上的珍宝物品,他们稍不如意,总是用各种罪名诬陷人.道同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给他们加上脚镣和手铐,各个恶霸的家人争着贿赂朱亮祖求他给免罪脱身.亮祖设酒席召来道同,语气和缓地说这件事情.道同声音严厉地说:"您是大臣,怎么受小人的役使呢!"亮祖不能使他屈服.有一天,亮祖打破了那些恶霸的脚镣和手铐把他们放走了,他还借着别的事用板子打了道同.一个姓罗的富民,把女儿嫁给朱亮祖,他们兄弟于是依仗权势做坏事.道同又追究惩处了他们,朱亮祖又把他们抢回去了.道同郁积不平之气,分条陈述朱亮祖的坏事上奏朝廷.道同的奏章没到,朱亮祖揭发道同讥讽傲慢无理的情况的奏章先到了.皇帝不知其中的原因,于是派使臣诛杀道同.正赶上道同的奏章也到了,皇帝才明白了,认为道同的职位很低,却敢于指出大臣不法的事,他这个人耿直可用,又派使臣宽恕道同.两个使臣同一天到这番禺,后面的使臣刚到,道同已经被杀了.县民哀悼痛惜他,有的人刻木做成牌位在家中祭祀,问卜事情总是应验,于是传说道同成了神.当道同未被杀死时,布政使徐本向来敬重道同.一次,道同正打一个犯法医生的板子,还没打完,可是徐本急着想要找那个医生,派了士兵告诉道同释放他.道同严正地说:"徐公竟然也效法永嘉侯吗 "打完了板子才送走那个医生.从此,上级官员更加畏惧道同,然而道同终究因此召来了灾祸。

6. 求明史列传第二十八的全文翻译,谢谢

道同,河间人。他的祖上是蒙古族。以孝敬母亲闻名。洪武初年,被推荐为大常司赞礼郎,出任广东省番禹县知县。番禺向来是治安极差的地方。军队特横不讲理,几次鞭打羞辱县衙吏。前任县官简直无法忍受。道同执法严厉,不合理合法的,全都不准。老百姓因此得到暂时的安宁。

不久永嘉侯朱亮祖到番禺。经常以以他的官威富贵威胁道同,道同毫不畏惧。 当地的土豪数十人,经常在市场上干一些巧取豪夺的勾当,以低价强买珍贵的货物。稍不如意,就变着法地栽赃陷害。道同将他们当中的头头逮捕,押在街头戴枷示众。 这些土豪便争相贿赂朱亮祖,求他出面说句话。 朱亮祖摆下酒席请道同。劝道同释放戴枷示众的土豪。可是道同厉声道:“您也是朝廷大臣,怎么竟然受小人役使呢?”朱亮祖并不罢休,一天,他派人把枷毁了,将街头示众的土豪头子放了。随后又寻了个差错,抽了道同一顿鞭子。

有一位姓罗的富人,巴结朱亮祖,把女儿送给了他。这姑娘的兄弟有了靠山,便干了许多违法的事,如同土豪。道同又用前法惩治,朱亮祖又将人夺走。 道同实在忍无可忍,便将朱亮祖的这些事一条条地写下来,上奏朱元璋。朱亮祖恶人先告状,劾奏道同傲慢无礼。朱元璋先看到朱亮祖的奏折,便遣使去番禹杀道同。这时候道同的奏折也到了,朱元璋一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想,道同这么一个小官,敢谴责大臣,告他的状,这人是刚直不阿的可用之材。于是又遣使赦免道同。两位使者同一天到达番禹,赦免的使者刚到,道同也刚被砍掉脑袋。县里的老百姓悲恸哀悼。有人刻道同的牌位供在家里,占卜灵验,于是都传说道同是神。

当道同未死时,布政使徐本很敬重道同。一次,道同对一医师处笞刑,还未打完而徐本急着要请这个医师,便派役卒通知道同释放该医师。道同正气凛然说:“徐公也要学永嘉侯吗?”直到将医师处罚完才释放。从此,道同的上司更加嫉恨他,道同也因此招祸。

7. 文言文翻译

【原文】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与?”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与?”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译文】

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刚成君蔡泽在燕国作大臣,经过三年努力,燕太子丹入秦为质。文信侯又请秦人张唐到燕国作相国,以联合燕国攻伐赵国、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须取道于赵国,由于过去伐赵结下仇怨,赵国正悬赏百里之地抓我。”文信侯很不高兴地令他退下。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什么这般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了几年工作,使太子丹入朝为质,一切就绪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他竟推辞不去!”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文信侯厉声斥到:“走开!我亲自出马他尚且无动于衷,你还能有什么办法!”甘罗辩解说:“古时项七岁时即为孔子师,我今年已十二岁了,君侯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为何不由分说便呵斥于我呢!”

于是甘罗拜谒张唐,问他:“阁下认为您的功勋比武安君如何?张唐说:“武安君战功赫赫,攻城略地,不可胜数,我张唐不如他。”甘罗问:“阁下果真自知功不及武安君吗?”张唐答道:“是的”甘罗又问:“阁下您看,当年执掌秦政的应侯范睢与今日文信侯相比,哪一个权势更大?”张唐说:“应该不如文信侯。”甘罗问:“阁下确认这一点吗?”张唐说:“是的。”甘罗说:“当年应侯想攻打赵国,可武安君阻拦他,结果应侯在离咸阳七里处绞死武安君。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阁下却左右不肯,我不知道阁下身死何地啊!”张唐沉吟道:“那就麻烦您跟文信侯说我张唐乐意接受这一使命。”于是他让人准备车马盘缠,择日起程。甘罗又去跟文信侯说:“请君侯替我备五辆车子,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

于是甘罗去见赵王,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罗问道:“大王听说太子丹入秦为质的事吗?”赵王说:“也听到了风声。”甘罗分析道:“太子丹到秦国,燕国就不敢背叛秦;张唐在燕,秦国也不会欺辱燕国。秦、燕相亲,就是为了伐赵,赵国就危险了。秦、燕相好,别无他故,只是为了攻伐赵国,扩张河间地盘而已。为大王计,若能送给我五座城邑去拓展河间之地,就能使秦国遣还太子丹,并且联合赵国一道攻打燕国。”赵王当即割让五座城邑,秦国也打发太子丹归燕。赵国攻打燕国,得上谷三十六县,分给秦国十分之一的土地。

【评析】

有志不在年高,中国传统社会对青少年的压抑是很严重的,比起宋以后的封建社会中后期,战国时代对晚辈的相当尊重。年轻人有胆识、少有传统的束缚,只要领悟传统的智慧,就可以干出一番大事来。所以作为年轻人,一定要自信,不要被年长者们吓倒,而作为年长者,一定要积极扶持年轻人,重用年轻人。

甘罗悟透了人性的善恶和国家作为主体的利益所在,他用祸患来威胁张唐,终于使他就范。他也用对赵国国家安全将要构成的巨大灾难来震惧赵国,也使赵国屈服。对待人性,要么用肯定的、褒扬的、激励的方式以利益和荣誉使他就范,要么就要靠否定的、威胁的、惩罚的方式以恐惧和灾难使他就范,人性中如果积极成分多,他就容易接受激励的方式,如果人性中否定性的东西太多,那就只能“敬酒不吃吃罚酒”,采取威逼和震惧的方式了。国家间的交往也同此理

8. 明史 道同传

道同,河间人。其先蒙古族也。事母以孝闻。洪武初,荐授太常司赞礼郎,出为番禺知县。番禺故号“烦剧”,而军卫尤横,数鞭辱县中佐吏,前令率不能堪。同执法严,非理者一切抗弗从,民赖以少安。

未几,永嘉侯朱亮祖至,数以威福撼同,同不为动。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同械其魁通衢。诸豪家争贿亮祖求免。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同厉声曰:“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亮祖不能屈也。他日,亮祖破械脱之,借他事笞同。富民罗氏者,纳女于亮祖,其兄弟因怙势为奸。同复按治,亮祖又夺之去。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未至,亮祖先劾同讪傲无礼状。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诛同。会同奏亦至。帝悟,以为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复使使宥之。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县民悼惜之,或刻木为主祀于家,卜之辄验,遂传同为神云。

当同未死时,布政使徐本雅重同。同方笞一医未竟,而本急欲得医,遣卒语同释之。同岸然曰:“徐公乃亦效永嘉侯耶?”笞竟,始遣。自是上官益严惮,然同竟用此取祸。

————————————————————————————————————————————————译文

道同是河间人,他的祖先是蒙古族。道同侍奉母亲因孝敬闻名。洪武初年,被推荐任命为太常司赞礼郎,调出作番禺知县。番禺此前以事务杂乱难理闻名,而且防守当地的军士尤其蛮横,他们多次鞭打羞辱县中的副佐官吏,以前的县令全都不能忍受。道同执法严明,不合道理的事情一律抗拒不听,人民依靠他这样才稍微安定了。

不久,永嘉侯朱亮祖到了,他多次用权势想左右道同,道同没有被动摇。有钱有势的几十个恶霸压低价格购买集市上的珍宝物品,他们稍不如意,总是用各种罪名诬陷人。道同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给他们加上脚镣和手铐,各个恶霸的家人争着贿赂朱亮祖求他给免罪脱身。亮祖设酒席召来道同,语气和缓地说这件事情。道同声音严厉地说:“您是大臣,怎么受小人的役使呢!”亮祖不能使他屈服。有一天,亮祖打破了那些恶霸的脚镣和手铐把他们放走了,他还借着别的事用板子打了道同。一个姓罗的富民,把女儿嫁给朱亮祖,他们兄弟于是依仗权势做坏事。道同又追究惩处了他们,朱亮祖又把他们抢回去了。道同郁积不平之气,分条陈述朱亮祖的坏事上奏朝廷。道同的奏章没到,朱亮祖揭发道同讥讽傲慢无理的情况的奏章先到了。皇帝不知其中的原因,于是派使臣诛杀道同。正赶上道同的奏章也到了,皇帝才明白了,认为道同的职位很低,却敢于指出大臣不法的事,他这个人耿直可用,又派使臣宽恕道同。两个使臣同一天到这番禺,后面的使臣刚到,道同已经被杀了。县民哀悼痛惜他,有的人刻木做成牌位在家中祭祀,问卜事情总是应验,于是传说道同成了神。

当道同未被杀死时,布政使徐本向来敬重道同。一次,道同正打一个犯法医生的板子,还没打完,可是徐本急着想要找那个医生,派了士兵告诉道同释放他。道同严正地说:“徐公竟然也效法永嘉侯吗?”打完了板子才送走那个医生。从此,上级官员更加畏惧道同,然而道同终究因此召来了灾祸。

姑苏区徐本现在是什么职务

姑苏区的徐本同志,现在的职位是:姑苏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 。他1998年8月参加工作,2005年5月入党,硕士研究生学历。

《清史稿》卷九·本纪九(9)

二月壬子,上见沿道安设水缸,蓄水洒道。上谕之曰“跸路所经,虽有微尘何碍。地方官当以牧养生民为重。若移奉上之心以抚百姓,岂不善乎”癸丑,上还京。丙辰,以保明、查尔泰、伊勒慎俱为满洲都统。己未,上御经筵。封皇二十四弟胤秘为諴亲王,皇四子弘历为宝亲王,皇五子弘昼为和亲王。贝勒弘春晋封泰郡王。壬戌,命彭维新协办内阁。以吴士玉为礼部尚书,涂天相为左都御史。

夏四月壬子,特赐任启运翰林,在阿哥书房行走。癸丑,赐陈倓等三百二十八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乙卯,以嵇曾筠为大学士,仍管河督。以刘於义为吏部尚书,涂天相为刑部尚书,张照为左都御史。己未,徵举博学鸿词。

五月甲申,高其倬奏普思苗人刁兴国叛,讨平之。命编修张若霭,庶吉士鄂容安、鄂伦俱在办理军机处行走。乙未,命额驸策凌为靖边左副将军,常德副之,塔尔岱为靖边右副将军,永福副之,同戍科布多。续修会典成。壬寅,黑龙江将军杜赉奏海岛特门、奇图山等处绰敏六姓内附,岁贡貂皮。己酉,诛前提督纪成斌。

六月戊午,苏禄国王臣毋汉未毋拉律林奏伊远祖东王於明永乐年间来朝,归至山东德州病殁。长子归国嗣王,次子安都禄,三子温哈喇留守坟墓。其子孙分为安、温二姓,岁领额设祭祀银八两,请以其后裔为奉祀生。从之。戊寅,哈元生奏讨平九股逆苗。

秋七月乙酉,大学士陈元龙以年逾八旬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李徽以越职言事褫职。裁湖南观风整俗使。戊子,顺承亲王锡保削爵,子熙良仍袭郡王。以平郡王福彭为定边大将军。降亲王丹津多尔济为郡王,撤去勇号。

八月丁卯,以顾琮为直隶河道总督,赵弘恩为两江总督,高其倬为江苏巡抚。己巳,置顺天府四路捕盗同知。

九月辛丑,鄂尔奇革职查讯。以庆复为户部尚书,鄂长署步军统领。冬十月辛酉,以扣娄为蒙古都统,忠达公马礼善为刑部尚书。十一月甲辰,命果毅公讷亲在办理军机处行走。

十二月戊午,诏曰“前鄂弥达条奏台湾建城。郝玉麟奏称台湾茨竹,栽植可以成城。台湾变乱,率自内生。贼匪无城可踞,乃易荡平。惟鹿耳门为台郡门户,於此建筑炮台,足资备御。栽植茨竹,相为藩篱。其淡水等处炮台,并应建造,以时增修”己未,以史贻直为户部尚书,张照为刑部尚书,徐本为左都御史。壬戌,以高斌为江南河道总督。丙子,祫祭太庙。

是岁,免直隶、江苏、安徽、江西、山东等省二十九州县卫灾赋,又免江苏盐场二十五引盐课各有差。朝鲜、安南、苏禄入贡。

十二年甲寅春正月辛丑,平郡王福彭进马五百匹,解军备用。壬寅,侍郎查克旦办理车臣汗部落诸务得宜,加尚书衔,赐银五千两,入官房地人口给还。

二月癸丑,上御经筵。己未,晋封贝子胤祜为贝勒。乙丑,命侍读春山、给事中李学裕册封安南国王。壬申,命额驸策凌总理前敌军务。癸酉,元展成奏坡东、坡西苗寨一百六十内附。旌广东兴宁县老民幸登运年一百二岁,其子五人,各七八十岁,一门眉寿,加赐上用缎一匹。

三月丁丑,工部尚书范时绎免。戊戌,河南学政俞鸿图以婪赃处斩,其父侍郎俞兆晟褫职。尹继善奏剿平普思叛苗,招抚投诚人众。得旨“凡事懈於垂成,忽於既定。勉之”

夏四月丁未,湖广容美土司田民如有罪革退,改土归流。康亲王崇安薨,以伊叔巴尔图袭爵,封其子永恩为贝勒。庚午,禁广东象牙席,并禁民间购用。

五月己卯,施南宣抚司改设流官。癸巳,以李禧为汉军都统。乙未,以准噶尔使来,停止进兵。己亥,命内务府总管来保前赴车臣汗部,协同查克旦办事。

六月丁未,湖广忠峒等十五土司改设流官。

秋七月癸巳,命果亲王胤礼经理达赖喇嘛驻藏,并至直隶、山西、陕西、四川阅兵。诏西北二路用兵年久,或乘此兵力直进贼境,或遣使往彼谕以利害,廷臣集议以闻。康亲王巴尔图等一议进兵,大学士张廷玉等一议遣使。上乃宣示用兵始末,从后议遣使。

八月丙午,遣傅鼐、阿克敦往准噶尔宣谕。壬戌,降贝子胤祎为公,泰郡王弘春降为贝子。

九月甲申,命侍郎吕耀曾、卿德福往贵州宣谕苗蛮。命云南开炉鼓铸。

冬十月丙午,果亲王胤礼疏言“臣工条奏,宜据实敷陈,不当摭拾塞责”得旨“所言甚是,晓谕轮班条奏官知之”丁未,以鄂弥达署天津都统,阿里衮为青州将军,傅森为杭州将军。戊午,以郝玉麟为浙闽总督。以三泰、徐本俱协办内阁事。己巳,景陵瑞芝生。

相关阅读

  • 双盘腿(双盘腿好处)
  • 关于错觉的作文
  • 吃鸡蛋会上火吗(吃鸡蛋会上火吗是性温的吗)
  • 暑假计划的作文200字
  • 东的繁体字怎么写(东的繁体字怎么写好看)
  • 学剪纸作文
  • 不想长大作文范文
  • 沾水拼音(沾水的拼音和部首组词)
  • 小字几画(雀字几画)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