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海娃送鸡毛信的故事三百个字
一天,海娃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啊这天鬼子的大部队进山去抢粮食了,炮楼里只剩下了“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正是我们八路军端掉鬼子炮楼的绝佳时机。海娃爸爸就把攻打鬼子炮楼的路线图画好装到一封鸡毛信里,叫海娃马上送给二王庄的张连长,通知他们来打炮楼。
海娃二话没说,就勇敢的接受了任务,赶着羊群就上了路。
没想到,一出山沟,就碰上了鬼子!“这可怎么办?要是鬼子搜身,鸡毛信不就暴露了吗?不行,我得想想办法。”
说时迟那时快,看着羊群,海娃灵机一动,诶,就把鸡毛信藏在了“老头羊”肥肥的尾巴下面。两个小鬼子把海娃从头到脚搜了一遍,什么也没发现。就把海娃和羊群带到了一个打谷场,杀了羊吃肉,幸好,“老头羊”没有被杀到。
鬼子吃饱了,就把海娃夹在中间睡大觉。海娃心中装着任务,哪睡得着啊!到了深夜,他看鬼子睡得像死猪一样,就悄悄的从鬼子窝里溜了出来,取出鸡毛信,撒开双腿、就像兔子一样直奔二王庄。要到二王庄的时候,鬼子才追了上来。
望着这群愚蠢的小鬼子,海娃计上心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正在山路上迷迷糊糊呢。这时,海娃的手中了一枪。
跑在前面的海娃突然高声喊起来:“八路军叔叔,快打鬼子啊„„”霎时间,四面里的八路军瞄准鬼子的脑袋,乒乒乓乓的就开了火,打得鬼子是希里哇啦的就丧了命啊!
张连长根据海娃送的鸡毛信又成功地捣毁了敌人炮楼, “猫眼”司令还在睡大觉呢就被八路军给活捉了。
扩展资料
海娃的原型
他是电影《鸡毛信》中小主角海娃的原型,也是电影《沙漠追匪记》的主角原型之一,在他参加的历时两年半的解放战争中,他单人捕捉俘虏100多名。前不久,这位传奇英雄因病去世,留给人们不尽的思念和追忆。他就是曾经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秦玉根。
秦玉根,1928年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1947年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侦察员,参加过解放战争、新疆剿匪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荣立7次战功,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英雄勋章,是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
消息传来,秦玉根当年的老领导、原西安警备区副司令员李文彭心潮起伏,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李文彭老人情不自已,他眼含泪水,挥笔书写回忆文章,以表示对战友、对当年难忘岁月的缅怀之情。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77周年之际,本报记者对李文彭老人进行了采访,并以此文对秦玉根以及所有革命先烈表示深深的景仰和怀念。
鸡毛信的故事简短 海娃送鸡毛信的故事
1、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他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鸡毛信!
2、海娃装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海娃灵机一动,连忙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一个挂洋刀的鬼子就来到身边问:“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不说实话,死拉死拉的!”“我是放羊的,我是放羊的”。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
3、鬼子把羊都扣下来,还逼着海娃给他们赶羊。没走多远,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鬼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带路。海娃心里却想,好哇,让我带路,我就把你们都带到八路军那去,把你们都消灭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海娃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跑着大声喊:“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可同时鬼子也向海娃开枪了,海娃刚跑几步,就昏倒了……
4、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等他醒来时,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他送来的鸡毛信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海娃送鸡毛信的故事,短一点的,220字左右
海娃是一个儿童团团长。有一天,爸爸叫他把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
这时海娃远远的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海娃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扔了肯定不行,埋起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这时他看见头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里有了一计,他把信绑在羊尾巴底下,这样一来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时鬼子来到了跟前,一个鬼子搜遍了他的全身只搜到了一个大地瓜,鬼子便让他带路去三王村。眼下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便赶着头羊在羊道上飞奔,羊道太难走了,鬼子便让他走的慢点,可海娃不听还是飞快地奔跑,把鬼子拉在岩石之后,眼看就要进三王村的包围圈了,他便高声呼叫:“快打鬼子,鬼子来了!”
不一会,八路军都到齐了,鬼子知道上当了,开出一排排子弹。不好,一颗子弹打到了海娃的腿上,他昏倒了。一个八路军把海娃救起,海娃嘴里不停地说:“羊尾巴下面有鸡毛信,鸡毛信在羊尾巴下面……”说罢便昏过去了。
海娃送鸡毛信的故事
海娃送鸡毛信的故事那是抗战年代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儿童团员勇敢的事件。上级有一个重要情报必须送出去。可是一般人不方便。领导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海娃。他就把信放在口袋里。然后就赶上一群羊上路了。走着走着就看见前面有一群鬼子和伪军,他们看见一个小孩。赶着一群羊过来。他们就让小孩给他们赶回去,小孩看看没有办法,只好和他们走。想着还有任务。走着走着就看他们没有注意他。就赶紧把鸡毛信拿出来。悄悄地把它夹在羊的尾巴下面。就和鬼子回去了。回去以后鬼子们就赶紧生火。然后就过来拉羊准备宰杀。拉来来去就看他们准备拉那一个。夹着鸡毛信的羊。拉来拉去也拉不
动
海娃就赶紧上去和他们说这个羊老了不好吃,他们看看就去拉别的羊了。然后到晚上他们吃饱喝足了都去睡觉,外面就一个站岗的。他也就贾装睡觉。等着鬼子们都睡着了。就悄悄溜出去到外面看到门口的鬼子也睡着了,就去了羊卷去把鸡毛信拿出来。赶紧就跑,最后把鸡毛信送到首长手里。他们根据情报就知道了鬼子大扫荡的计划,后来首长就夸奖海娃很勇敢。
鸡毛信的故事
《鸡毛信》的故事是一个叫海娃的孩子,他的父亲让他送一封信。结果海娃在送信的途中遇见了日本鬼子,他就机智地把信藏在了厚厚、软软的羊尾巴里,最后,他通过他的机智、勇敢顺利地把信送给了王连长,王连长把敌人一举歼灭。
故事详细内容:
儿童团的团长,名叫海娃,他接受了民兵中队长(他父亲)让他送鸡毛信的紧急任务以后,拿着放羊鞭子赶着一群羊,就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征程。
他刚一进山谷,迎面就来了一群日本鬼子兵。无法躲避,为了躲过敌人的搜查,确保鸡毛信安全送到八路军负责人手中,海娃把鸡毛信绑在了一只羊的尾巴下面。就这样渡过了一关。
鬼子兵想抢海娃的羊群,以便他们杀羊美餐,硬是让海娃赶着羊随他们走。海娃装着顺从的样子,随他们走了。晚上歇在一个村庄,鬼子兵横七竖八地躺在一个大房间,把海娃堵在中间,门口还有岗哨。夜深了,万籁俱寂,月光轻柔,可是海娃的心一点也不平静。信还没有送到,怎么办呢?海娃趁鬼子睡熟的时候,轻轻地、一步一步地挪动,满头大汗也顾不得擦,终于逃出了鬼子的魔掌。
此后,又经过几番曲折和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终于把信送到了八路军张连长手中。这样,按照鸡毛信中作战的时间、路线,八路军与民兵一举炸毁了鬼子的炮楼,夺回了被敌人抢走的粮食、物资,还活捉了鬼子的头头“猫眼司令”,为百姓除了害。
《鸡毛信》有电影和连环画等形式,主要赞扬了海娃在敌人面前,机智、勇敢,有了困难不要退缩,积极想办法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