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古代铜镜怎么鉴定出手?
- 2、铜镜鉴定价值
- 3、如何鉴别铜镜真假?
中国古代铜镜怎么鉴定出手?
鉴定一面铜镜要遵循一看、二掂、三听、四嗅、五想的顺序如下:
(一)看:看到一面古铜镜时,头脑里马上调出平时积累的知识来,首先,要看铜镜的总体造型是否平衡。接着看锈。古铜镜土葬数千年,其锈色坚硬自然,层次分明,仿造锈大多是深浅不均匀,糙而不润,只附在表层上,锈与铜质有很明显的分界,而不像真锈那样自然,与铜器器体融合为一,仿造的如果用指甲划,就能剥落锈屑,而显露出铜的质地,并可明显看出是人为贴上去的。
看文饰,原镜花纹、铭文清晰、线条流畅,而假铜镜,虽然镜型相同,但往往纹饰、铭文模糊,线条不流畅,显得板滞,容易鉴别。但是仅用这些标准确定真假是不够的。在镜型、纹饰、铭文相同的情况下,还需注意铜镜的铜质、镜体厚重。假镜的铸造工艺和古代的不同,毕竟会露出破绽的。
看铜质。唐汉战国都以高锡青铜铸造。质地硬脆,易破碎。这就是汉唐多烂镜的说法。唐以后使用高铅铜铸造,铜质红、黄。铜质软韧,所以宋金少有烂镜的原因。
(二)掂:制假青铜器的一个大难题就是重量。古铜镜埋入地下数千百年,因化学反应,其铜质疏松,重量变轻,造假者难以达到这种水平。所以有经验的爱好者上手一掂就大致可判定真伪。
(三)听:老铜镜经过千百年后,铜镜质地疏松,使得声音安哑发闷,手指一敲便能听出。而新仿则质地细密,火气未褪,声音自然洪亮如锣。差别极大,是判定铜镜真赝的有效方法。
(四)嗅:闻铜镜的气味。仿制镜离不开化学原料,以鼻嗅之则有化学原料的味道,缺乏真品的泥土之气。还有只要用手或猫皮擦拭后,闻起来如果有一种刺鼻的铜腥味,那它肯定是假的。真铜器无论怎么抹擦,也不会有任何气味。还可以取铜锈一块,以火烧之,假锈会燃烧,产生带有强烈的化工味道浓烟,真锈则无。
(五)想:碰到一面铜镜时要启用平时积累的知识,进行逻辑判断,价钱判断、环境判断、卖家心理状态判断。多想想可能吗?控制捡漏贪小便宜的心理。如今的地摊也好,人家编故事介绍你去买卖也好,99.9%都是新仿品。现在的人不管是农民也好,铲地皮的也好,只要是出土的古物非得弄清楚了再出手不可。所以检漏的几率几乎是零。要想收藏到好东西只能实打实的出钱买你喜欢的藏品。正确的收藏心态,才能使你百战百胜。
鉴定古铜镜要多看真品,博宝网在线拍卖官方场上面的铜镜都是真品。
铜镜鉴定价值
1、古铜镜是历史写照,反映着当时的政治和文化,艺术性极高。历代铜镜各有特色,从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都反映出一个朝代特定的时代背景,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等。罗光禄表示,通过鉴别古铜镜看历史朝代,这样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不仅让人乐在其中,也极其珍贵。
2、每一个古铜镜都极少重复,就算是同一时代都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古铜镜,稀缺性和象征性让它无可替代。古铜镜还是古代身份的象征,一般来说,越精美的图案就是代表身份越高级。
3、古铜镜比较好辨真伪。因为是特定时代的历史产物,现代工艺无法仿制,所以不需要很高技巧就能区分真品和仿制品。
古铜镜在青铜时代初期就已经出现,春秋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被铁器所取代,但铜镜的制造和使用却没有随之而衰落,相反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直至清代水银玻璃镜出现,铜镜退出了实用领域。不过,古铜镜所蕴涵的文化、历史价值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研究与收藏。
铜镜鉴定技巧和方法
听声:用手敲击铜镜,通过铜镜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真伪。由于新老铜镜在制作时,铜、锡、铅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其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老的铜镜普遍声音比较低沉、圆润。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是刺耳。
看形:观察铜镜的形状,从形状上对古铜镜的真伪进行辨别。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公分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
辨锈:新仿的铜镜上的锈是后做上去的,把它放在水里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它不沾水,有锈的地方它不沾水,是逆水的,就像荷叶沾水一样的感觉。
闻味:把铜镜沾水以后用鼻子闻,新仿制的铜镜通常会有硫酸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铜腥味。而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铜镜
如何鉴别铜镜真假?
如何鉴别铜镜真假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铜镜鉴别
辨别古铜镜的真伪,首先应该从铜镜的性质、纹饰、表现的内容等方面,对各时代的铜镜进行充分的了解。古代的铜镜传于今日的,均是出土的文物。所谓出土文物,不是指兵荒变乱的流落地中,大致都是墓中的殉葬之物。
古代,墓葬必用水银,因此今日出土的铜镜必均受有水银的染变。但因铜质的优劣及水银的强弱,它的水银色也自不相同,有银色的、有铅色的。铜镜的质地晶莹,又先得水银沾染,年久入骨,满背水银,千古亮白,称为银背;如果先受血水秽污、再受水银侵入,其铜质复杂,则色如铅,年远色滞,称为铅背;还有半水银半青绿朱砂堆的,先受血肉秽腐,其半日久酿成青绿,其半净者,乃染水银,故一镜之背二色间杂也。现在的铜镜以银背为上品,铅背次之,青绿又次之。如果铅背埋土年远,遂变纯黑,谓之黑漆背,此价尤其高,但这种颜色也较易伪作。
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听声、看形、辨锈、闻味等几个方面,来辨别古铜镜的真假。
听声就是敲击铜镜,通过铜镜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真伪。由于新老铜镜在制作时,铜、锡、铅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其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新仿的铜镜和老的铜镜在声音上是有很大区别的。老的铜镜普遍声音比较低沉、圆润。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是刺耳。
除了声音上的辨别外,“看形”也是鉴定古铜镜的一个方面。“看形”就是研究铜镜的形状,从形状上对古铜镜的真伪进行辨别。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厘米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所以,仿制铜镜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
除“看形”外,辨别铜镜上的锈和铜的味道,也可以对古铜镜进行真伪方面的鉴定。从锈上来说,新仿的铜镜,它的锈是后做上去的。采取了一些化学的作用,或把一些老铜器上的锈划下来以后,用胶和起来粘连在上面,可以用水来辨别。仿制品的铜镜,将其放在水里,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不沾水,有锈的地方不沾水,是逆水的,就像荷叶沾水一样的感觉。沾水以后,新仿制的铜镜有这样几种味道,一种是硫酸味;一种是臭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还有一种是铜腥味。就是刚炼出来的铜作成的铜镜,也有一种铜腥的味道。而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这里所说的铜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
铜镜辨伪的四种方法
一“听声”用手敲击铜镜,通过铜镜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真伪。由于新老铜镜在制作时,铜、锡、铅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其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老的铜镜普遍声音比较低沉、圆润。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是刺耳。
二“看形”观察铜镜的形状,从形状上对古铜镜的真伪进行辨别。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公分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所以,仿制铜镜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
三“辨锈”新仿的铜镜上的锈是后做上去的,把它放在水里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它不沾水,有锈的地方它不沾水,是逆水的,就像荷叶沾水一样的感觉。
四“闻味”把铜镜沾水以后用鼻子闻,新仿制的铜镜通常会有硫酸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铜腥味。而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我在博宝商城里看见一些辨别方法,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助人为乐的感觉真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