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柳叶刀是哪个国家的杂志
《柳叶刀》是英国的杂志。
《柳叶刀》是一份独立的综合医学期刊,由托马斯威克利创办于1823年,由爱思唯尔公司每周出版发行,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自创刊之日起,《柳叶刀》便推动科学为大众所用,让医学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用最好的科学创造更好的生活。
《柳叶刀》是全球顶尖的临床、公共卫生和全球卫生知识的可信来源,在全球所有全科和内科学期刊中排名第一。目前,《柳叶刀》旗下共24本系列期刊,其中12本为金色开放获取期刊,12本为订阅型期刊。2022年,有9本《柳叶刀》系列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在各自领域内排名第一。
声誉及影响力
《柳叶刀》系列期刊在全球范围内有广泛的影响力,柳叶刀网站的年度访问量超过4250万,年度文章下载量达2.69亿篇。《柳叶刀》系列期刊的邮件订阅超过350万,包括各刊电子目录的邮件订阅。
《柳叶刀》系列期刊在微信、微博、领英等共有约180万粉丝。《柳叶刀》系列期刊发表的研究每年被全球有影响力的媒体报道,每年被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提到的次数超过36.3万次。《柳叶刀》播客每月收听约7.6万次。《柳叶刀》是全球顶尖的临床、公共卫生和全球卫生知识的可信来源,在全球所有全科和内科学期刊中排名第一。
柳叶刀杂志是什么水平
柳叶刀杂志代表世界顶尖水准。
据2020年7月7日ScienceDirect显示,《柳叶刀》影响因子为59.102。据2020年7月7日《柳叶刀》杂志官网显示:《柳叶刀》根据2019年期刊引文报告与Clarivate Analytics 2020分析,影响因子为60.392。
《柳叶刀》创刊于1823年,是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主办,《柳叶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学术刊物。
据2020年7月《柳叶刀》官网显示,《柳叶刀》编辑部有高级执行编辑4人,国际执行编辑2人,执行编辑4人,高级编辑7人,申诉专员1人。
扩展资料:
投稿须知
《柳叶刀》(TheLancet)欢迎各类原创文章的投稿,这些文章或对医学科学及医学实践具有启迪和推动意义,或帮助读者丰富学识,或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
《柳叶刀》发表的文章栏目有:原创性研究(如RCT、荟萃分析)、综述、研讨会(专家论坛)、个人见解、述评(评论)、通讯,以及观点、世界报道等。更多文章门类及投稿要求详见投稿指南。
稿件提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柳叶刀
柳叶刀医学杂志是哪个国家的
《柳叶刀》医学杂志是英国的。
《柳叶刀》创刊于1823年,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是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柳叶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学术刊物,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柳叶刀》主要设有论著、讲座、综述和专题、病例报道和其他等栏目。
该杂志主要刊登研究文章、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回顾、研讨会、个人观点、评论、信函以及其他观点和世界报告。根据2020年7月《柳叶刀》官网显示,《柳叶刀》编辑部有高级执行编辑4人,国际执行编辑2人,执行编辑4人,高级编辑7人,申诉专员1人。
奖项内容
1996年,设立威克利奖,授予每年度医疗卫生领域重要话题的最佳论文。历届获奖文章内容涵盖了医学临床工作、职业生涯、医患故事等各方面。2019年,《柳叶刀》杂志社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杂志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和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的名字,设立了威克利伍连德奖。
《柳叶刀》的办刊宗旨为传递知识,不断更新,共享知识,独立与公正,面向全世界,敢于批评与争鸣,使医学成为一种文化。自1823年创刊号发布之日起,一直致力于解决社会中的紧迫问题,通过发起学术讨论,让科学融入到具体的大环境中,从而影响各地的决策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柳叶刀
柳叶刀杂志 怎么买
柳叶刀杂志订购在国内可以通过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订,但是这类专业杂志的价格超级贵。一年好几万。如果你不是搞医学研究,科研之类的,完全没必要花那么多钱订。可以买往年的过刊,过刊比起订阅刊便宜的多。过刊也是正版刊,只不过是19、20年的积压刊,日常学习、研究也能用。一本才几十块钱,也算得上是比较划算了。
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详细资料大全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2013年10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并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柳叶刀 外文名称 :The Lancet 语言 :英语 类别 :医学 主办单位 :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 创刊时间 :1823年 出版周期 :周刊+半年专刊 简介,影响冲击,代表文章,期刊家族,资料捏造, 简介 2005年的总编辑为李查·荷顿(Richard Horton)。《柳叶刀》始终在一些重大的医学议题上以直言敢说闻名,而其直言无讳的例子如:批评世界卫生组织、拒绝让顺势疗法的功效正式成为众多治疗法选择中的一种、发表2003年美伊战争平民伤亡的统计、及不赞成李德·艾斯维尔(Reed Elsevier)集团与军需产业(Arms industry)有所关联。 影响冲击 《柳叶刀》以其在全世界所拥有的高影响因子,以致有一群重要的读者阶层来支持它。本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它一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讯息、及案例报导等。《柳叶刀医学期刊》被视为一种"核心的"医学综合期刊;其它同性质的刊物有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美国医学协会期刊、及英国医学期刊.。 《柳叶刀》专辑中文版 然而,在1988年所刊载的一篇文章使它受到严厉批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高了麻腮风三联疫苗、自闭症以及一些疫苗接种争议(Vaine controversy)这三者间者有关联的可能性。在2004年,《柳叶刀医学期刊》发表了部分撤回这篇有争议文章的言论。荷顿博士也公开的说明这篇文章"有致命地错误",是由于其中的一位作者有着严重的利率冲突,而他并没有向《柳叶刀医学期刊》陈述过这些事。当本刊发表了伊拉克平民的死亡人数的估计值计有 — 10万人 — 而时间正好在2004年11月美国总统选举前两天,因此又招来政治企图的指责。 代表文章 新型超级细菌 《柳叶刀》杂志网路版公布发现了一种新型超级细菌,能够侵蚀人体内脏系统,目前人类最强的抗生素也对其无可奈何。本来这样一个超级杀手就够让人可怕的,但对于印度人来说比这个“超级细菌”更可怕的是它名字:“新德里金属酶1号”。其报告一出即受到瞩目,在印度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印度卫生部副部长拉奥表示,对《柳叶刀》发表该文章感到“震惊”,认为文章“没有任何科学性”。印著名心脏病专家特里罕认为,将“超级细菌”命名为“新德里”,是将这样一个可怕的致病源头直接指向印度,将对印度方兴未艾的“医疗旅游”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柳叶刀》的文章认为,由于37名超级细菌携带者以前到过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接受过医学治疗,因此认为细菌的来源为印度,同时文章最后还“建议”英国的患者应慎重考虑前往南亚地区的医院。除了“新德里”这个名称之外,这个“建议”也是让印度人非常恼火的地方。据印度商工联合会估计,每年有110万外国人到印度进行“医疗旅游”,主要来自西方国家,因为印度的医学技术比较先进,而且成本低廉。例如在印度完成一个心脏搭桥手术仅需6500美元,而在美国则需要3万至5万美元。 由于《柳叶刀》文章的矛头直指印度“医疗旅游”这只“会下金蛋的鹅”,印度一些国会议员今天明确指责事件是“跨国公司的一个阴谋”。印度卫生部发表的一份声明认为,由于该项目是由欧盟和威尔康、辉瑞两大制药公司出资,这显然存在“利益冲突”,反映了担心印度抢了西方医院的“饭碗”。 值得一提的是,《柳叶刀》杂志文章共有31位参与研究人员,其中包括第一作者、印度马德拉斯大学库马拉斯瓦米医生等8名印度人。库马拉斯瓦米试图同《柳叶刀》杂志“保持距离”,表示杂志对文章进行了“他所不赞同的编辑”,尤其是建议人们“不要到印度接受手术治疗”。但他没有就为何将超级细菌命名为“新德里”作出解释。 超级细菌以其极强的抗药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开始反思其形成的原因和如何预防等问题。据报导,澳大利亚坎培拉医院传染病科主任科里格农表示,该医院已收治3名超级细菌感染者,三人以前均到过印度。“但其中只有一人在印度接受了手术治疗,另外一人显然是通过一般性传播获得感染的,”科里格农表示。他认为医学界对超级细菌的感染情况仍了解很少,只是“冰山一角”。 支持阿拉法特死于中毒 2013年10月13日,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柳叶刀》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报告称“发现阿拉法特的血液、尿液,以及口水痕迹含有高度放射性物质”。阿拉法特于2004年病逝,当时诊断死于一种血液疾病。 期刊家族 《柳叶刀》已延生出几种附属性的专业期刊,这些期刊刊名均以柳叶刀来开始命名如—《柳叶刀神经学》(神经学)、《柳叶刀肿瘤学》(肿瘤学)、及《柳叶刀传染病》(传染病)。所有的这些《柳叶刀》附属性的专业期刊于医学期刊中均已建立了重要的名声,纵然这些期刊大多开始出刊时仅登载一些评论性的文章。 资料捏造 在2006年1月,被揭露出于2005年10月的《柳叶刀》的一篇文章,由癌症研究人员约翰·苏得博(Jon Sudboslash;)及其他13位共同作者所合撰的,文内数据是已经被伪造过的。这篇伪作的篇名为《非甾体抗炎药及口腔癌的风险: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the risk of oral cancer: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在这件丑闻浮上台面后的一星期内,拥有高影响因子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发表了一篇社论来关切另外一篇发表在其刊物上的类似研究题目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