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诺贝尔官网(诺贝尔手表官网)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诺贝尔奖在国内大学待遇

1000万元的住房补贴。根据查询诺贝尔奖官网显示,在中国只要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社会人士或是学生,都会获得1000万元的住房补贴。诺贝尔奖是指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

中国有几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

中国有九位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李政道、杨振宁: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李政道和杨振宁发现在弱对称下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于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除此之外,他的研究方向还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理论学、量子色动力学。

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改进了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交叉分子束方法,把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应用于一般的化学反应,特别是研究较大分子的化学反应,利用激光激发已被加速但尚未碰撞的分子或原子,以此控制发生化学反应。

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

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主要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发现并解释电子量子流体,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因此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获物理学奖。

钱永健:1952年生于纽约,美籍华人,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1968年以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为题获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 2008年,钱永健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钱永健让科学界更全面地理解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理,他还拓展了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荧光蛋白,为同时追踪多种生物细胞变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高锟:2009年获得诺贝尔无论物理学奖 。1964年,他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1965年,在以无数实验为基础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以石英基玻璃纤维作长程信息传递,带来了一场通讯业的革命。

由于他在光纤领域的特殊贡献,获得巴伦坦奖章、利布曼奖、光电子学奖等,被称为“光纤之父”。2009年,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屠呦呦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发明了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在上述获奖者中,许多获奖者都是华人身份,也就是说,他们不是中国国籍。获

中国有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真正的中国人

中国及港澳台地区获得者共有5人,分别是崔琦、杨振宁、莫言、屠呦呦、丁肇中。

1、杨振宁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着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

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此外,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2、屠呦呦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3、莫言

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市。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崔琦

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1951年只身远赴香港,之后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学接受教育。毕业后在金文泰中学修读一年预备班,成功考入香港大学,但是他选择了教会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5、丁肇中

(Samuel Chao Chung Ting)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台湾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

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财经-先后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都有哪些?

为什么诺贝尔奖都要说不拘一格

诺贝尔奖,需要的不仅仅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更重要的是“不拘一格降体制”。

相关阅读

  • 曹操长子(曹操长子曹昂的死因是)
  • 英文歌词,英文歌词经典
  • 汉字的历史(汉字的历史作文400字)
  • 杭州五星级酒店(杭州五星级酒店排行)
  • 里脊肉怎么切(里脊肉怎么切才嫩)
  • 容组词组(容组词组和拼音)
  • 走路子(走路子是什么意思)
  • 奥斯卡英文(奥斯卡英文名)
  • 公的成语,公的成语开头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