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262年(公元前262年)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公元262年上海属于哪个国家

吴国。公元262年上海属于吴国。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长江入海口。

长平之战时乐毅还健在么

长平之战时间公元前262年

乐毅生于公元前295

此时乐毅才33岁,当时乐毅还健在,而且在赵国,最后乐毅也是死在赵国

嵇康哪年遇害的?

这个暂无定论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云:“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263年),又《晋书·嵇康传》记康被诛时年四十,故《资治通鉴》将时间系于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学史界订嵇康生卒年为223——262年,当是依此而定。关于嵇康被诛的时间,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还见到不同的记载,如干宝、孙盛、习凿齿等人皆云康于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诛,裴氏认为他们的记载有误,故专门作了考辨。又,《世说新语·任诞》云: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徐震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云:“按《晋书·阮籍传》,籍以魏陈留王奂景元四年卒,年五十四,则其生当在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山涛传》言卒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年七十九,则当生于建安十年,长阮籍四岁。《嵇康传》但云死时年四十,不言死于何年,《通鉴》系其事于景元三年,则其生当在魏文帝黄初四年,盖小山涛十八岁,小阮籍十四岁,故云“少亚之”。按《通鉴》记嵇康事迹,主要依据《晋书》,但也利用了《三国志》,故抄录了其中“谯郡嵇康”至“尚奇任侠”一段,而《三国志》云康景元中坐事诛,故《通鉴》将其事系于景元三年,审矣。但《晋书》记嵇康事迹以及徐先生考嵇康生卒年,皆未利用《三国志》的材料,故有所失。 庄万寿先生则认为嵇康的卒年应为景元四年。即景元三年冬钟会虽任镇西将军,但仍有可能兼领司隶校尉,而伐蜀真正开始在景元四年,故嵇康被害的事件下限完全可能在景元四年。根据《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线索,山涛于景元二年除吏部郎,《绝交书》言“前年自河东还,闻……”,则绝交书当作于景元三年。《绝交书》言嵇绍“年八岁”,《晋书》载嵇绍“十岁而孤”,若持景元四年论,自作《绝交书》至嵇康被害间有一年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这个时间差,若持景元三年则嵇绍的年龄误差较大。

姜伯九伐中原概括

“九伐中原”说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死后,姜维秉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北伐的事情。

延熙十六年(253年)夏,姜维率领数万人出石营,围攻南安,魏国雍州刺史陈泰率军前来救援,陈泰行军至洛门,姜维却已因军粮耗尽而退军。

延熙十七年(254年),蜀汉朝廷加姜维督内外军事。姜维率军出陇西,狄道长李简举城降。姜维进围襄武,杀败魏将徐质,并将其斩首,魏军败退。姜维乘胜追击,先后攻破河间、河关、临洮等地,拔其县民还蜀。

延熙十八年(255年)夏,卫将军姜维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诸军出狄道,于洮西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王经死伤数万,退保狄道城,姜维围住狄道城攻打,魏国派征西将军陈泰前来解围,姜维设伏不成,退军驻扎钟题。

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姜维整顿兵马,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但胡济却没有来,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姜维死伤甚多,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西也躁动不安。姜维于是请求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延熙二十年(257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举兵反抗司马氏,姜维趁魏关中空虚率兵出秦川,又率领万人出骆谷。魏大将军司马望于邓艾据守长城,姜维驻军于芒水,依山扎营,姜维多次挑战,但司马望与邓艾坚守不出。

景耀元年(258年),姜维听闻诸葛诞兵败身死后,返回成都,刘禅恢复姜维大将军的职位。

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十月,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兵迎战。邓艾抓住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

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魏军发起反击,蜀军大败,损失严重。姜维只得退往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此后,蜀军实力大减,转为被动防御态势。

扩展资料:

姜维历次北伐,具体战绩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

而且姜维北伐的基点已经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了。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曹魏大将曹爽,王经,才使得魏军一直被卡制在秦岭一线。

景耀七年,魏国五道伐蜀时候,姜维摆脱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钟会进军。邓艾阴平偷袭成都,后主刘禅投降。姜维志存光复,假意投降,勾结钟会反叛,事败被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维北伐

赢驷当了几年皇帝?

秦国赢驷当了13年皇帝,活了55岁。

赢驷是秦孝公的儿子,未称王前称秦公驷,公元前324年称王之后叫秦惠文王,赢驷死于公元前311年,赢驷是暴毙而死的。

嬴驷少时,因触新法而遭流徒,使他早年便能脱去宫室之气。他沉潜民间数载,对秦国新法有了独到的深刻认识。

魏纾入秦前,魏王囚魏纾父,逼使魏纾刺杀嬴驷。造成嬴驷大婚典礼上的流血事件。嬴驷胸前被刺一刀,仍从容不迫。他运筹帷幄,布局应对,不仅平息了内外势力合谋的刺秦风波,并一举铲除了国内最后的旧贵族复辟势力。

嬴驷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对张仪,嬴驷求之,试之,任之,信之。在秦与到列国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多次逆转危势,击溃五国灭秦之兵。继孝公用商鞅之后谱写了又一页君臣合璧华彩篇章。自此,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用士“不唯秦人”成为不变的路线。

用张仪。又不唯采张仪之策。当张仪与司马错对是否平蜀发生激烈辩论时,嬴驷毅然委任司马错领军平蜀,展现了嬴驷省时度势,高屋建瓴的王者风范。

嬴驷在感情上屡受挫折致使他的性格尤为复杂。魏纾婚典上刺秦,芈八子与义渠王难以了断的纠葛,都在感情上重创嬴驷。直到他果决诏令深爱着的芈八子随爱子赢稷质燕,为了成就秦国大业,他心如刀割,却能面不露哀色,性格之刚毅,可叹矣。

嬴驷为秦国兴废存亡,为不断袭来的感情伤痛,可谓心力俱瘁。四十四岁,正当壮年,暴病而卒。嬴驷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扩展资料:

大批能臣造就了秦国在惠文王时代的辉煌,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识人驭人的本领。秦惠文王即位后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国的法治建设已基本成功,倒是独掌大权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国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胁。秦国的法治建设是靠强力完成的,也就是商鞅所说的霸术。

在法治建设完成后,秦国有两个人是双重性质的,秦惠文王和商鞅。他们由于拥有巨大的权力,既是法治的最强维护者,也是法治的最大危害者,而君主制下的法的象征只能是一个人。

商鞅的悲剧根源就在这里。就算秦孝公没有暗示,秦惠文王也要除掉商鞅。像商鞅这种人,秦国不用,也必然是不会让别国来用的。秦惠文王在除掉商鞅后,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公子虔和公孙贾纯属陷害为由,顺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党羽。秦孝公没有完成的收尾工作,由秦惠文王出色地完成了。

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对张仪,嬴驷求之、试之、任之、信之。在秦与列国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多次逆转危势,击溃五国攻秦之兵。继孝公用商鞅之后谱写了又一页君臣合璧的华彩篇章。

自此,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用士“不唯秦人”成为不变的路线。用张仪又不唯采张仪之策。当张仪与司马错对是否平蜀发生激烈辩论时,嬴驷毅然委任司马错领军平蜀,展现了嬴驷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的王者风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惠文王

公元前二六零年的什么之战中赵国大败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战役前后耗时3年,以秦军胜利,赵军失败而告终。是役秦军前后杀死赵国军人45万,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自此战后,其他的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45年),秦国出兵攻伐韩国的野王。野王投降秦国。韩国上党郡与本国的联系被切断。韩桓惠王惧怕秦军兵锋,决定主动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息战祸。上党郡守却不愿降秦。韩桓惠王于是派冯亭接替上党郡守遂行降秦的相关事宜。冯亭上任后,也不愿降秦。他率众献郡于赵国,意欲利用赵国的力量抗击强秦,以保全韩国。赵孝成王喜出望外欣然接受,封冯亭为华阳君仍为上党郡守,派平原君赵胜领5万赵军接收上党。

公元前261年,秦国派军进攻韩国的缑氏、纶,震慑韩桓惠王;派左庶长王龁领兵进攻上党,意欲一举兼并。赵国派廉颇领兵20万救援上党。廉颇驻军长平,以丹朱岭至马鞍壑一线的百里石长城为主防御阵地,分军前出32公里于空仓岭一线据险构筑前沿防御,并派出裨将茄继续前出搜索迎敌。其时,缑氏、纶、上党已被秦军攻陷。冯亭率残部归于廉颇军中。王龁军与廉颇军的首次遭遇战发生在空仓岭以西的玉溪河谷。混战中,秦军前锋斩赵裨将茄。初战不利后,赵军据守空仓岭防线。秦军攻击前进突破防线,占领赵军坚固堡垒。赵军被迫往长平方向退却,于石长城以西的丹河一线构筑长垒防御。秦军再次强攻赵军阵地。赵军战败向东退入故关,坚守百里石长城。石长城建筑于丹朱岭至马鞍壑一线的分水岭上,面向秦军的南坡形势陡峻。石长城底宽4米,隔段筑有堡垒,依山势绵延百里,只在中段有一天然隘口名为故关,为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筑有城门与长城浑然一体。赵军于百里石长城全线布防,以故关为重点防御地段。居高临下抵御秦军。秦军进攻受挫,约赵军出长城决战。赵军拒不出战。在廉颇的统御下,赵军坚壁以战成功的遏制了秦军的攻势。秦军攻战年馀毫无进展。由于后勤补给线漫长,秦军难以为继。秦昭襄王听取了大臣的建议,利用赵国派使者入咸阳和谈的机会,示好于赵,使其他诸侯国不敢支援赵国;同时应用反间计,使赵孝成王临阵换将,撤销了廉颇的统率权,启用了擅长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为长平前线的最高军事统率。

公元前260年夏,赵括接管了长平前线40馀万赵军。与此同时,秦国也秘密的派遣武安君白起抵达长平前线接替王龁指挥秦军。赵括到达前线后,立即改变了廉颇原有的军事部属和防守战略。赵括收缩了兵力,准备主动进击秦军,企图一战而歼灭秦军,收复上党。白起针对赵军的动态,以丹河东岸的长平城为依托,沿丹河东岸的天然髙岗构筑起长达18公里的主阵地,右翼一直延伸到小东仓河北岸,以抵御赵军主力的进攻。另安排25000人在决战开始后切断从石长城出击的赵军退路;另5000骑兵遮绝留守石长城的赵军与出击的赵军主力之间的联系。赵括在对秦军所知甚少的情况下,指挥主力出击屯扎在故关前的秦军部队。秦军按照白起的将令,接战不久后便诈败,沿着直通长平城的大道逃跑,把追击的赵军主力引诱到预设战场。赵括浑然不知秦军的诡计,指挥全军猛攻秦军阵地。秦军顽强抵抗,赵军无法攻破。此时,进击秦军的赵军主力已经远离故关12公里。预伏在小东仓河北岸的25000秦军这时突然出击切断了赵军的退路。5000骑兵也兵临故关前,使留守故关的赵军不敢出击支援。这样,赵军被完全分为两段。赵军出击的主力失去了后勤保障;留守的部队空守着粮草辎重却无法增援决战。秦军抓住有利的态势,派出部队从两翼攻击赵军。赵军分兵作战,不能取胜,被秦军压缩在了一条狭长的地带。面对险恶的战局,赵括命令部队原地筑垒防御,等待援兵。秦军乘势合围赵军于主阵地前。赵军被秦军围于野外的消息报到邯郸。赵孝成王意欲合纵抗秦,遣使求救于临近的楚、魏等诸侯国。但是,由于之前赵国使者入咸阳和谈得秦昭襄王厚遇,诸侯国均看在眼里,所以都不愿救赵。赵孝成王只得派出本国的部队赶往长平前线救援。秦国方面,得到合围住赵军主力的消息后,秦昭襄王亲自从咸阳赶到临近前线的河内郡,给所有的郡民赐爵一级,命令郡内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出征前往支援长平前线,阻击赵国的援军。于是,被围的赵军无法得到援助和补给。9月,在被困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杀。赵军伤病饿羸,再无战力,全体投降了秦军。秦军清点俘虏人数,竟有近40万人。是役秦军也伤亡过半,对人数众多的俘虏心有馀悸。白起于是假意许诺说准备把降兵中身体强健的留下带回秦国,而年老体弱伤残幼小的会放归赵国。赵人不疑。结果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近40万身体虚弱的赵国俘虏全体遭到秦军坑杀。唯有240名年纪幼小的赵人被秦军放归了赵国。长平之战以赵军的惨败,秦军的全面胜利结束。

相关阅读

  • 形容大雨,形容大雨猛烈的句子
  • 长辈给小辈生日祝福语简短上档次
  • 次生结构(根的次生结构)
  • 原始的英文(原始的英文单词)
  • 送长辈的生日祝福语
  • 送长辈的生日祝福语简短精辟
  • 长辈生日祝福语简短文案
  • 送亲人生日卡片祝福语
  • 送女朋友的圣诞祝福语短句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