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十四年抗战,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的?
十四年抗战,具体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开始算起,后至1945年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为结束。十九世纪,日本这个国家因“明治维新”的进行而迅速发展壮大。在国力日渐强大的情况下,“先天条件”不足的日本开始设法通过对外发动战争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张其势力,而与之相距较近且国土辽阔的中国于是就成了它的目标物。在这之后,日本先是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后又与其它国家联合起来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当时的中国正值国力衰退之时,所以在这两场战争中都居于弱势,最后还因此分别签订了《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
中国在这两场战争中的失利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力度也因此日渐增大。1927年的时候,日本方面更是制定了“先占东北、内外蒙古,继而占领全中国”的侵略计划。在制定了这一计划之后,日本于第二年的六月策划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张作霖在此次事件中被害身亡。日本之所以将矛头对准张作霖,原因在于当时的张作霖是东北三省势力最大的人。
等到了1931年的9月18日这一天,暗地筹备多时的日本开始借故对沈阳开火。当时日本先是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接着在此处放置了三具尸体并给他们穿上中国士兵服装。安排好这些事情之后,日军开始借由此事诬陷中国破坏铁路。这之后,日本便擅自借由这一所谓的“正当理由”开始对东北军北大营发动炮轰。由于当时东北军奉张学良之命实行“不抵抗”政策,所以北大营很快就被击溃。成功占据优势的日军随后相继占领沈阳、营口、长春等地,待到了1932年的2月东三省全部落入日本的控制之中。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得东北三省彻底沦陷,但是与此同时它也为国人敲响了一记警钟。在这一警钟的影响下,开始觉醒的国人越来越多,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抗日救亡的运动当中。为此,“九一八事变”被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这场抗日战争前后持续了十四年之久,中国人民在此期间经受了太多苦难,不过好在这场抗日战争最终以日本投降作为结束。日本宣布投降的时间为1945年的8月14日,同一年的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随着投降书的签署,中国的抗日战争最终落入帷幕。
十四年抗战是从哪一年到那一年的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扩展资料:
纪念日
“七七”抗战纪念日(每年7月7日):为纪念国耻七七事变的发生而设立。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九一八”纪念日(每年9月18日):为铭记国耻九一八事变而设立。这次事件爆发后,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十四年抗战指的是什么?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中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