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原文_翻译及赏析
- 2、浪淘沙疏雨洗天清古诗翻译赏析
- 3、绛绡薄,水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帱枕簟凉 全词是什么?
- 4、枕簟是什么意思
- 5、枕簟怎么读
- 6、兰风清枕簟的下一句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清代·陈文述《夏日杂诗》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夏天写雨 注释 枕簟(diàn):枕席。
玉漏:玉做的计时器。 赏析
炎夏已逝,秋凉将至。“暑气微消秋意多”,爽身清凉的感觉,令人惬意称心。对此,历代诗人笔下都有喜气洋洋的吟咏。陈文述的这首诗,对秋凉降临的描绘别出心裁,创造了一个清丽奇趣的意境,令人难忘。“水窗低傍画栏开”,临水敞窗,这是感受秋凉最敏感的典型环境。“枕簟萧疏玉漏催”,簟,竹席。萧疏,凉爽之意。白居易诗云:“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秋凉爽身的 *** ,首先来自寝卧的枕席。讲得浅白,人人同感,倍增亲切。“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这是两句别致精彩的好诗,荷叶上的雨声送来了秋意,一夜雨声把凉爽带入了梦境。凉到梦境,看似无理,实则多情。梦境犹凉,形容凉得温存,凉得亲昵,凉得体贴入微,凉得惬意称心。这两句诗对秋凉的描绘巧思奇妙,已入化境。元代盍西村《莲塘雨声》中有诗句云:“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写的是荷上雨声,惊破好梦;陈文述写的是荷上雨声,为梦送凉,一动一静,悉成妙缔。
荷叶细雨,是诗人描写秋凉的钟情对象。你看,夏日将尽,“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苏轼)初秋来临,“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秋夜方长,“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秋残冬至,“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荷是秋色的使者,雨是凉意的先声,描写动人,全因情景贴切。意境创造的成功,全在景真意切,景真意切方能境丽情长。
荷叶细雨,与秋凉同位。荷叶送秋声,雨声凉入梦。一旦,“荷尽已无擎雨盖”,荷枯雨歇,秋天也就结束了,冬天已经来临。
陈文述(1771~1843)初名文杰,字谱香,又字隽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时举人,官昭文、全椒等知县。诗学吴梅村、钱牧斋,博雅绮丽,在京师与杨芳灿齐名,时称“杨陈”,著有《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等。
陈文述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 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古诗翻译赏析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释
①枕簟:枕头和竹席。
②客身:流落之身。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梦里不知身是客。”
③台城:东晋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④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世说新语·言语篇》记晋南渡士大夫“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在今南京市南),藉卉饮宴。周侯(顗)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导)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⑤王谢宅:指东晋王、谢士族的宅邸。
⑥烟草:被烟岚笼罩着的草色。
参考译文
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枕席生凉,肃杀秋风吹动梧桐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桐叶。
一梦醒来,古台城上,月色已逐渐暗淡,江潮涨得水与岸平。惟愿再追寻昔日新亭的慷慨之声,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见,惟见烟草青青。
赏析
当时邓剡(在厓山兵败)被俘虏,并与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经建康时,邓剡作了此词。该篇词作上片由悲秋直抒身世飘零之感,下片转而怀古。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暑退寒来之节气替代,说出盛极而衰的人生哲理。古话说得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宋室覆亡,故国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懒。“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内枕席生凉,是实写秋天到来天气生凉,气候更替,室外井桐落叶,既是报秋,又勾起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此词一开篇,便给全词的气氛作了烘托,深含怀古的幽幽情感。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叶随风飘,说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对邦国沦亡悲哀之情。“千里”是概括在广东被俘到建康的`旅程。李后主亡国后所作《浪淘沙》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和此词中所讲的“客身”皆指亡国之虏沦落于异域的生活。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东晋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无限哀思难以排解。邓剡把它带到梦乡,醒来却发觉古台城上梦凄凉。词中借己情感之转折,演绎出作词的生活。词人的心境本来就很哀伤,但醒来见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里更加凄怆。梦醒之后,到哪里去呢,只能去“便须携酒访新亭”。王导在当年的新亭会上,还主张“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自己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虏,宋王朝已彻底亡矣。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它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所表达的意思相符。李白慨叹历史之已成陈迹,而邓剡却多了一层亡国的实感。从情感之深切,邓剡实多一层。作为结句,它能融情入景,从而引读者于审美活动中直接领悟人生哲理。
绛绡薄,水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帱枕簟凉 全词是什么?
出自:宋代李清照《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全诗如下: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译文:
傍晚,来了阵风,下了场雨,洗尽了白天逼人的暑热,天气变得凉爽起来。弹完笙簧,又对着镜子抹上一层薄薄的晚妆。
绛红薄绡的透明睡衣朦朦胧胧,雪白的肌肤若隐若现,醉人的幽香阵阵袭来。微微一笑,轻启朱唇:“郎君,今天晚上的竹席可真凉爽呵。”
扩展资料:
上半阙,前两句点明了时节。炎光:暑气。意思是说,傍晚时分,一阵疾风骤雨,将夏日的暑气清洗干净。第三句,“理罢笙簧”:笙簧据传说是女娲创造的一种吹奏乐器。而音乐在古时是爱情最好的媒介,至今也依然有此作用。
笙簧在女娲那个时代的主要作用是男女在郊外幽会时吹奏,以增进感情,达到部落繁衍生息的目的。所以这个词用在这,是相当暧昧的。“却对菱花淡淡妆”:菱花指的是镜子,古代是铜镜,经阳光照射以后,折射的光像是菱形的花,因为常把镜子叫做菱花。
上半阙描写环境,并通过对人物所做所为的描写,营造一种暧昧的气氛。下半阙,首句,“绛绡缕薄冰肌莹”:绛是红色,譬如,词牌名点绛唇。绡:丝织品。上半阙已经说明是夏日傍晚,这一句就说自己穿的衣服很薄,隐约可见光洁的肌肤。
第二句,依然是极言自己的肌肤,光滑细致。第三句,檀郎:同样在之前的文章有提到,潘安的小字,这里就代指自己丈夫赵明诚。最后一句,纱厨:可不是自己意思的厨房,可以认为就是围着纱帐的床。
李清照的《醉花阴》写有用到:“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枕簟:枕头和席子。这最后一句,意思是说,今晚睡觉枕头和席子都很凉,这赤裸裸的就是向丈夫邀欢。
千百年来,这首词一直为人不齿,难等大雅之堂,我却觉得这首词艳而不俗,古时能舞文弄墨的才女不知凡几,但敢把闺房情趣写下来流传千古的绝对凤毛麟角,所以李清照不光是才女,还是奇女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枕簟是什么意思
枕簟释义:泛指卧具。
分字解释:
枕 zhěn
1、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枕头。落( lào )枕。枕席。
2、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器物上:枕戈待旦。枕藉(纵横相枕而卧)。
3、垫着:枕木(铁路上承受铁轨的横木)。枕腕(写字运笔的一种方法,右手垫在左手上写)。
簟(diàn)
1、竹席:竹簟。簟笰(车上的竹席篷)。
2、竹名:簟竹。
枕簟相关词语:
枕头 枕套 枕木 玉簟 枕骨 枕席 轨枕 高枕 安枕 枕巾 滚枕 床簟 枕戈
枕簟怎么读
枕簟的读音:zhěn diàn。
枕簟,读音zhěn diàn,汉语词语,意思是枕席。泛指卧具。《礼记·内则》:“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唐韩愈《新亭》诗:“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宋黄庭坚《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扫堂延枕簟,公子气翩翩。”
宋黄庭坚《秋竹》: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宋杨无咎《乌夜啼·》:不禁枕簟新凉。夜初长。又是惊回好梦、叶敲窗。江南望。江北望。水茫茫。赢得一襟清泪、拌馀香。宋程垓《芭蕉雨》:雨过凉生藕叶。晚庭消尽暑,浑无热。枕簟不胜香滑。争奈宝帐情生,金尊意惬。
清方文《山中休夏》诗:“柴门枕簟恣高眠,虽无饱饭粥亦乐。”宋苏轼《南乡子》: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枕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zhěn ,指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枕,卧所荐首也。——《说文》辗转伏枕。——《诗·陈风·泽陂》险且枕。——《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
兰风清枕簟的下一句
“兰风清枕簟,梅竹润琴书。”
该句出自《训蒙骈剧-上卷六鱼》。
全文内容如下:
花脸露,柳眉舒。两行雁字,一纸鱼书。日晴燕语滑,天阔雁行疏。弄笛小儿横跨犊,吟诗骚客倒骑驴。谢世幽人,紫艳葡萄千日酒;入京才子,白藤画匣万言书。居有屋,出无车。乘舟范蠡,题柱相如。稻花连陇亩,梧叶满阶除。梅弹随风掠过鸟,月钩沉水骇游鱼。醉卧瓮旁,放达情怀毕吏部;行吟泽畔,枯憔面色楚三闾。鹰捕兔,鹭窥鱼。林修茂竹,地种嘉蔬。兰风清枕簟,梅竹润琴书。僧舍何人吹短笛,王门有客曳长裾。江燕引雏,花外怯风飞复落;山云含雨,天边蔽日卷还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