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古诗十九首是谁的作品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其主要内容有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
加载超时,点击重试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汉族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怀人之作,不少是从女性角度着笔的。首先,这是由于在宗法社会中,女性因其特定的处境,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关系。其次,古代女性生活环境与心灵世界的狭小封闭,使她们只能在孤独中无止境地去咀嚼体味相思的痛苦,其盛情的深婉细腻,又是男性所不及的。女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触角,与其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事物相交流,又使这些事物成为女性心理最为动人的物化形式,并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意蕴丰厚的意象和意境。
加载超时,点击重试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这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事功不朽的希望破灭,诗人乃转而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去开掘生命的价值。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还是公开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总之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着。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来的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客观环境和自身文化积淀的束缚,很难获得健康、乐观的内容和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虽出言愤激,却也并非真是甘心颓废,有人仍在洁身自好,寻觅精神上的永恒。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因而,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动人,千古常新。同时,它以艺术的方式,《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古诗十九首》作者是谁?
《古诗十九首》没有记录下具体的作者,所以用“佚名”来标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作品简介与赏析
《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如: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表现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的《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和《迢迢牵牛星》;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回车驾言迈》、《明月皎夜光》。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这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事功不朽的希望破灭,诗人乃转而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去开掘生命的价值。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还是公开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总之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着。
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来的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客观环境和自身文化积淀的束缚,很难获得健康、乐观的内容和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虽出言愤激,却也并非真是甘心颓废,有人仍在洁身自好,寻觅精神上的永恒。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谁
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谁?诗中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中的一组,无名氏作。最早出现于梁萧统《文选》,标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袭此名。它们非出于一人之手,亦非一时之作。其产生时代约为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时期,作者是当时的中下层文人。号为“古诗”,是魏晋以后人对汉代诗歌的习惯称呼。
汉末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宦官外戚专权,官僚世族垄断仕路,社会处于大动乱前夕。广大文人或四方漂泊,交游觅职;或仕途失意,穷愁潦倒;诗中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其苦闷和牢骚。如《生年不满百》抒发人生短促,及时行乐之感;《今日良宴会》宣扬热衷仕宦、攫取富贵的思想;《西北有高楼》感慨知音难觅;《明月皎夜光》抱怨世情浅薄;更多的作品则表现了游子思归的漂泊思念之苦,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等。它们普遍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有的还流露出悲观厌世情绪,反映了在腐败没落的现实中知识分子的痛苦、失望和彷徨。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谁?
《古诗十九首》是由南朝梁太子萧统收入《文选》(又称昭明文选)的十九首五言古诗。诗非一人一时所作,作者都为无名氏,大致成于东汉后期。
其中八首在南朝陈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中题为枚乘作,又有一首被认为是傅毅作,均不可信。这组诗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或写思妇怀人,游子念家以寄托离情别绪;或写知己难逢,世态炎凉以表示愤世嫉俗;或写人生无常,富贵难求,以鼓吹及时行乐。
绝大多数为文人模仿乐府民歌而作,有些可能是根据民歌加工改写。诗的语言流畅清通,简洁生动,感情深挚,表现手法朴素。
思想内容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这段话指出了《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如: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表现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的《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和《迢迢牵牛星》;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回车驾言迈》、《明月皎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