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索伦兵是什么民族
索伦兵是鄂温克族的古称。
“索伦”一词出自满语,有“先锋”“射手”和“请来”之意。清代称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族为索伦部,属八旗,伊彻满洲,后逐渐为鄂温克专称,分布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
历史上,根据居住地域的不同也被称为通古斯、雅库特。明代为女真三部之一东海女真,明朝称之为野人女真,清朝称索伦部。
索伦部并非一个民族实体,而是周边各部族的统称,清朝将他们编入布特哈八旗。索伦族和鄂伦春族属于通古斯语族,达斡尔和蒙古(布利亚特)族属于蒙古语族。由于长期友好相处,相互吸收了对方语言的语汇和形态,相互学说对方语言,所以能够相互通晓语言,自由交流思想感情,进行社会交际。
历史沿革:
“索伦”这一称呼,早在天聪八年(1634年)的《清太宗实录》中就有记载。在相当的历史时期,被称为“索伦”的不仅包括鄂温克族,而且也包括达斡尔族和鄂伦春族。以后,其他民族逐渐从“索伦”中分别出来,“索伦”便成为仅对鄂温克族的称呼。
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被称为“索伦”的鄂温克族,是指居住在今鄂温克旗、阿荣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和鄂伦春旗等地的鄂温克人,他们占鄂温克族总人口的大多数。
“通古斯”,主要是对居住在陈旗的鄂温克人的称呼。在鄂温克旗的锡尼河流域也有一部分被称为“通古斯”的鄂温克人。
“雅库特”,是对额左旗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鄂温克人的称呼。这部分鄂温克人因曾在勒拿河流域与讲突厥语的雅库特人相邻而居,而被误称为“雅库特”。
满洲八旗中的索伦兵战斗力如何?为什么深受清朝皇帝喜爱?
在明清时期,索伦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统称。在满语里面,它原本的意思是“居住在河上游的”,这个河指的是黑龙江。野人女真一共有个两大部,分别是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索伦部就是指黑龙江女真里面实力最为雄厚的一些部落,通通简称为索伦。
一、索伦骁勇闻天下
俄罗斯现在被我们称之为战斗民族,但是在17世纪的时候,这个称号根本就轮不到他们。康熙亲政之后,有两次雅克萨大战,都是以清军的完胜而告终,这其中,索伦兵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在之后横跨康熙,乾隆,雍正三朝的清准之战,也是多次征调索伦兵与准部交战,索伦兵依旧是当仁不让。在那个时候,索伦兵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
二、骁勇善战,但是人丁不旺
索伦兵一向骁勇善战无往不利,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这个部落的人丁一直都不是很兴旺。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他们居住的条件恶劣。再加上以前的环境普遍都不是很好,这样严重不适合人口大规模的繁衍。第二是因为索伦兵经常都在打仗,他经历了很多次的战争,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从康熙年间到光绪年间,记录在册的索伦兵就被征用了七十多次,使得索伦部落失去了大量的精壮男丁。
三、哪个皇帝不喜欢为自己扫平障碍的军队
从康熙年间开始,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战争中,清军的队伍里都活跃着索伦兵的身影。索伦兵一向都是作为前锋,他们的存在使得其他的新军能够快速的跟进取得胜利。索伦部落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骁勇善战,战无不胜,身为皇上,怎么可能不喜爱这样的部队?
索伦兵征战尼泊尔是啥电影
索伦兵征战尼泊尔电影名字清高宗实录。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索伦兵征战尼泊尔电影名字是清高宗实录,目前可以在搜狐视频观看。
索伦兵到底是何来源,揭开清军入关之前与其关系,你怎么看呢?
前言
索伦部是清朝时期对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三个民族进行的统称,在整个清朝历史中,索伦部和清王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骁勇善战,为清王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悍马功劳,乾隆皇帝曾说:善骑射者,索伦也!笔者的前一篇关于清朝和哈萨克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清朝在战争中善于“以夷制夷”,乾隆在平定准格尔的战争中也考虑过派遣索伦兵前去平叛,后来因为其他因素作罢;纵观整个清史,索伦部和满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国的大部分民族格局形成于清朝中期,而由于古代历史的局限性,在清朝时期对于索伦部的认知是相当的有限和模糊的,如清代学者何秋涛所著《朔方备乘》中记载:“世于黑龙江人,不问部族,概称索伦。”我国也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将索伦三个民族彻底的划开,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繁杂的辨别和考论工作。本文将浅要分析三族在清朝时期相互之间的关系。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来源于哪里,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说法是,鄂温克族源于辽国契丹。在乾隆年间撰修的《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中用索伦语正辽史的说法,但并没有学者认为所论语和鄂温克语有相似之处,所以又推测出鄂温克族来源于契丹这一说法,其中很多地方志也有这方面的记载。
《呼伦贝尔志略》
----“辽裔,汉称通古斯,俄语喀穆尼,皆索伦也,一名索莪罗,为内兴安岭东北蒙古之巨族”。
《黑龙江述略》
----“索伦一部,传为辽太祖裔,为黑龙江土著最久”。
《黑水先民传》
----“索伦本辽裔”。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鄂温克来自于“北室韦”。室韦人活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又称作“失韦”或“失围”。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互相之间不统属,向北周、北齐朝贡;后又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未恒室韦、大室韦五部,成为突厥的属国。其中北室韦与鄂温克族在风俗习惯、物质文化方面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来源于北室韦的说法也被主流学派所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