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幕府统治是怎么回事
- 2、幕府统治(200以上)
- 3、德川幕府统治了日本多少年?
- 4、日本幕府统治是怎么回事?
- 5、幕府统治的特点
幕府统治是怎么回事
日本将军掌权天皇成为傀儡所以叫幕府统治 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 日本的幕府机构 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统治,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 始于1185年终于1867年共682年,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日本古代有著长期军人干政的历史,军事强人以成为征夷大将军为志向,开设幕府,为军人的最高指挥机构。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以军事统治进行封建采邑,凌驾正规的文人中央集权政府机构。也可以说是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统治国家。 幕府政治 (ばくふ)(Bakufu Politics,or shogunatepolitics)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中经室町幕府,至1867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政治结束。 日本古代,有着长期军人干政的历史,军事强人以成为征夷大将军(俗称幕府将军,简称将军)为志向,开设军人的最高指挥机构,并且掌握政权。 大部分的幕府将军,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军事统治,进行分封采邑给诸有力的武士,凌驾正规的文人中央集权政府。也就是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统治国家。 “幕”意指军队的帐幕, 帐篷;“府”指王室等收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江户时代中期以后意味变成了政府机构。有人认为“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事实上是当代用词; 当时人们并未称呼过镰仓和室町政府机构为“幕府”。
幕府统治(200以上)
镰仓幕府(1192年—1333年),是日本幕府政权的开始,其建立者是武将源赖朝,其幕府设在镰仓,他于日本平安王朝的末期打败了贵族阶级的实权派平清盛一族,并逼迫在源平之战中为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兄弟源义经自杀,达到了自己一手遮天的目的。源平之战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作家信浓前司行长据此写成历史小说《平家物语》。
有关镰仓幕府的 成立时间,通常认为是1192年,而诸说纷纭。
1180年说:赖朝为讨伐平氏而起兵,占据镰仓,着手经营关东,设立了侍所。
1183年说:赖朝从后白河法皇处得到了公认的东国行政权。
1184年说:侍所及公文所(问注所)成立,镰仓幕府的基本机构成形。
1185年说:赖朝开始依敕许设置守护、地头。
1190年说:朝廷承认赖朝的地位,任命其为日本国总追捕使。
1192年说:赖朝就任征夷大将军。
镰仓幕府时代政治
源赖朝实行独裁,有负责幕府领域内行政与财务的政所、统辖与源氏结成主从关系的御家人(武士)的待所、和审理御家人诉讼的问注所。将军任命御家人到全国各地任地方行政单位“国”的守护和各庄园的地头,掌握地方警察、征税和土地管理权。镰仓幕府是以将军为首,御家人为骨干的武士政权,与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但握有实权。
发展和结束
1199年源赖朝死后,幕府大权渐由源氏外戚北条氏控制。1203年北条时政就任政所首长别当,1213年北条义时兼任政所和侍所两别当职,总辖幕府,称执权,幕府遂由将军独裁向北条氏执权政治过渡。1221年(承久三年),不满幕府存在的后鸟羽天皇发动讨幕战争(承久之乱),旋被打败。战后,幕府流放后鸟羽等3个上皇,废仲恭天皇,另立后堀河天皇,新设六波罗探题以监视皇室,并没收参与叛乱的皇族与贵族的庄园3000余处。幕府权力超过朝廷,甚至干预天皇的继承。北条泰时除设连署,任命北条同族人员担任外,为缓和武士内部的矛盾,争取御家人的支持,于1225年设置评定众,由15名有势力的御家人组成,与北条氏共同参与幕政。1232年公布第1个武士政权成文法《贞永式目》,共51条,为武家法律之本,并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法律,表明镰仓幕府的成熟与巩固。镰仓幕府后期,由于农民反抗和“御家人”贫困,社会矛盾日益表面化,特别是在1274年和1281年的两次抗元战争之后,中小武士因未得赏赐,对幕府日益不满。北条氏得宗(即嫡系)为巩固统治,仅任命本家子弟为评定众与守护,独揽幕府大权。1324年,后醍醐天皇举兵倒幕,1333年下野豪族足利尊氏响应,5月上野豪族新田义贞攻入镰仓,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亲政,第二年改年号建武,是为建武中兴时期。
影响
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时代结束了,在贵族时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鄙视平安朝贵族萎靡的生活,崇尚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为核心的思想,结合儒学、佛教禅宗、神道教,形成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武士道”。13世纪元军侵日战争客观上使幕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日本的统治。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
德川幕府统治了日本多少年?
德川幕府(Tokugawa Bakufu)又称江户幕府(Edo Bakufu)。1603年由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日本江户(今东京)所建。至1867 年德川庆喜被迫宣布还政天皇为止(即大政奉还),共经十五代征夷大将军,历时265 年。
发展历程:
1.前期
上升期(1603~1650):历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将军。
2.中期
下降期(1654~1866):历家纲、纲吉、家宣、家继、吉宗、家重、家治、家齐、家庆、家定、家茂、庆喜十二代将军(此下降期的定义为幕府总体在走下坡路,不排除个别将军的改革)。
幕末时期,由于幕藩至武士财政每况愈下,幕府的威信受到打击,幕府以农村为基础,但因不满封建的压迫和榨取,常发生暴乱,即所谓百姓一揆。此外,又加上外国要求通商,幕府虽力事迁就,但大势所趋,使整个幕府体制发生动摇,雄藩(以长州、萨摩二藩为主)群起讨幕,终于迫使幕府走向灭亡之路。
3.后期:黑船事件、倒幕运动、宫廷政变
(1)黑船事件: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佩里率领舰队两次闯进江户湾,迫使日本开港通商(史称黑船事件)。德川幕府屈服于列强的军事压力,连续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出卖大量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因为外货的倾入而纷纷破产,日本人民受到双重压迫和剥削,处境更加痛苦。
(2)倒幕运动:幕府成为社会讨伐的目标,日本封建阵营出现分化,一些中下级武士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刺杀主张开国的幕府当权者,袭击外国人等等。由于种种局限性和受到幕府和西方列强的镇压,宣告失败。人们开始认识到要真正富强,就要推翻幕府统治,倒幕运动开始了。
1865年12月,长州藩倒幕派高杉晋作率领以农民为主体的“奇兵队”击败保守派,夺取了藩政权。随后,萨摩藩倒幕派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也控制了藩权。不久,这两股力量结成倒幕联盟,成为全国倒幕运动的核心,他们一方面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以调动农民、商人和中下级武士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军事上武装自己,购置大量的西方先进武器,与幕府军队抗衡。
1867年1月30日,压制倒幕派的孝明天皇去世,不满15岁的明治天皇即位,宫廷形势开始向有利于倒幕派方面发展。
(3)宫廷政变:1867年10月,萨摩、长州、安艺三藩倒幕派在京都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利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义武装倒幕。他们一方面扩充兵力,另一方面秘密同天皇取得联系,准备发动宫廷政变,把德川将军赶下台去。
日本幕府统治是怎么回事?
幕府 12世纪末至19世纪日本武家政治时期的最高权力机构。该词出自汉语,意为将军出征时的帐幕。日本历史上曾有镰仓幕府(源氏幕府)、室町幕府(足利幕府)和江户幕府(德川幕府)。10世纪以后,公地、公民制解体,皇权式微,社会动乱,武士阶层随之崛起。1185年,关东源氏和关西平氏两大武士集团相争,前者胜,控制中央政权。1192年,源赖朝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于镰仓置幕府,武士贵族专权自此始,天皇形同虚设。1333年,镰仓幕府亡,政权复归皇室。1335,足利尊氏弟兄起兵镰仓,1336年,两度攻入京都,废后醍醐天皇,立光明天皇,设幕府于京都。1338年,北朝天皇授足利尊氏征夷大将军称号;1378年,第三代将军于京都室町街建新幕府,故名室町幕府。1573年,室町幕府亡。1600年,德川家康于关原(今岐阜县)之役击败反对派大名联军,权势日重;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于江户(今东京)建幕府。1867年,将军德川庆喜被迫还政天皇。1868年1月,天皇政府军大败幕府军。4月,江户和平移交给政府军,幕府领地大部被没收。德川幕府亡。幕府历史至此结束。
幕府统治的特点
幕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①幕府是各级封建统治者最重要的佐理之一。幕府的僚属多为主官自辟,或有奏请,或私聘。幕僚多无固定职掌、不入品秩、不见编制,与一般佐官属吏有别。但是,幕僚多为幕主的亲信,他们是依附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地位特殊的阶层。②幕僚在封建统治中有特殊作用,幕府机制常有削弱或取代正规官制的重要特征。每次政权更替,新君主往往把自己的幕僚班子转化为新王朝行政中枢,然后再培养新的幕僚班子削弱或取代新官制。封建职官制度出现的内外有别、名实不符、职权分离等怪现象,皆与幕府制度有关。③幕府多为地方军政大员所置。幕府制度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地方势力对中央的抗衡。幕府制度的兴废,经常是中央和地方势力消长的晴雨表。④幕府制度是对封建官制的重要补充。封建官制中决策、行政、监察分立又互相牵制的体系,并不能完全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冲突,维持势力均衡。幕府的特殊机制发挥了特殊功能,达到维护特殊利益之目的。幕府制度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